基于TRIBON的船舶管系工費成本測算財務管理體系研究
時間:2018-01-19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lgg
第 1 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設計作為造船工程的起點,設計思路直接影響著工程后續生產制造工作,設計成本是造船成本的源頭。據不完全統計,設計費占造船工程總成本不到 5%,但其生產設計成本卻影響著 70%以上的工程總成本,直接決定造船成本的高低。然而在現代船舶工程中,船舶企業沒有針對設計成本的測算給予充分的重視。而且,現代造船是以TRIBON 系統作為船舶設計的基礎,但由于系統的封閉性,設計數據無法直接用于設計成本的計算,使其生產設計資料沒有對成本控制提供實際有效的幫助,導致設計資源浪費,生產設計成本無從準確得知,成本控制也成為一句空話。[1]據船舶企業數據了解,管系工藝作為船舶工程的專業之一,占有約造船成本的15%,且其工藝的特殊性影響著全船的建造周期和成本。通過二次開發和信息集成等手段,船舶企業除了將 TRIBON 系統作為設計軟件以外,越來越偏向將其作為后續生產的數據基礎來進行使用,并期望使其在成本管理領域發揮作用。在當今船舶企業中,鮮有可以將 TRIBON 系統設計信息有效利用的方式,因此較難得到生產工藝資料,更難為成本測算提供依據。造船成本的有效管理始于對設計成本的準確測算,忽略了測算,這使得像管系專業這類復雜工程的成本難以控制。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世界船舶工業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方向----朝著自動化發展的船舶制造。世界各國造船業競相大力引進先進生產設計制造技術,加快造船技術進步、努力提高造船質量、降低成本。對于成本而言,料、工、費中的工費控制一直是管理的重心。工藝的復雜性使其控制難度大,工藝的合理與否又直接影響材料資源的管理能否有效執行,而造船工費最大的難題則是管系工費成本的管理。進入現代造船模式后,設計被分為初步設計、詳細設計、生產設計三個階段,整個設計流程由原來的先設計、后生產發展成了邊設計、邊生產的模式,強調了設計、工藝、管理的一體化。經過了設計模式的轉化,船舶企業對于生產設計工費成本測算的要求與日俱增,隨之而來出現不少問題,例如熟悉產品工藝技術的設計人員缺乏成本控制觀念,認為成本測算不在其工作范圍甚至對于工費設計成本不得而知,這導致管理部門對工費設計成本的控制無從下手,不能有效為成本管理提供依據。在當前背景下,經多位學者討論研究,其根本問題還存在于成本測算與管理體系的建設上。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綜述
本文是基于 TRIBON 的船舶管系工費測算管理體系研究,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目標成本理論和 TRIBON 系統應用。本節將簡單表述我國船舶企業經營現狀,并以造船成本測算與控制、TRIBON 系統發展及應用和目標成本管理理論為主,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歸納和分析。
1.2.1 我國船舶企業現狀
據克拉克松數據統計,2016 年 1 月全球新簽訂單 17 艘、共計 70.73 萬載重噸。與2015 年 12 月份全球新簽訂單 75 艘、共計 549.3 萬載重噸相比,環比減少 58 艘,噸位下跌 87.12%。與 2015 年 1 月份全球新簽訂單 169 艘、共計 890.81 萬載重噸相比較,艘數同比減少 152 艘,噸位同比下跌 92.06%。從今年年初的訂單大幅縮水的情況便可以看出本年造船行業處于整體低迷的狀態,而國內造船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就更加凸顯了。據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統計,2015 年1-12 月,全國造船完工量 4184 萬載重噸,同比增長 7.1%,其中,海船為 1477 萬修正總噸;新承接船舶訂單量 3126 萬載重噸,同比下降 47.9%,其中海船為 1209 萬修正總噸。截至 12 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 12304 萬載重噸,比 2014 年底手持訂單量下降12.3%,其中海船為 4640 萬修正總噸,出口船舶占總量的 95.7%。受此影響,國內造船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以*ST 舜船為例,公司日前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2015 年,公司凈利潤虧損高達 53.4 億元。公司表示,2015 年世界經濟形勢依舊困難,國際貿易需求進一步減少,航運市場持續蕭條、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屢創新低、國際船市低位震蕩。受此影響,令公司船舶出口雪上加霜,面臨嚴峻的經營形勢。
.........
第 2 章 相關理論與方法說明
2.1 相關理論
2.1.1 現代造船工程相關理論
現代造船模式是通過科學的管理,對各類中間產品在船舶建造過程之中的人員、物料、任務和信息的強化管理,以實現有序逐級均衡地總裝造船作業。現代造船模式融合了多種新型理論,如統籌優化理論、系統工程技術、成組技術。所以現代造船工程可總結為以統籌優化理論為指導,以中間產品為導向,按區域組織生產,實現設計、生產、管理一體化的造船模式。船舶產品結構復雜,生產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受造船效率的影響,依靠勞動力低成本因素帶來的競爭優勢已不明顯,隨著造船成本的持續增高,市場環境不斷變化,需要有先進的成本管理思想與方法來應對。以下從管理時段、理論方法、信息化應用三方面造船成本管理特殊性理論加以說明:第一,造船工程趨向邊設計、邊生產、邊修改的集成作業流程。因此造船成本管理是動態的,在此工程特點下,要求生產設計階段內各項工作的有效協同作業,成本管理必須在生產設計過程中,要求管理部門對發生成本的模擬核算結果與目標計劃成本相比較,并對其進行管理方案的修改與調整。在現代造船模式上,船舶工程集成制造是以敏捷造船為目的,交貨期與成本管理為中心的多目標造船模式。因此管理目標是綜合交貨期、質量、成本的聯動管理,如果想發揮成本管理真正的效益,必須將這三大管理因素的關系綜合考慮。第二,由于船舶產品的生產過程沒有固定的標準,結構變化多端,工藝路線復雜多變,這就需要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設計與生產。相對于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來說,目標成本法有著較好的適應性,因為其遵從成本要素進行核算,根據成本組成要素進行管理,并以全生命周期成本為基礎、市場為導向制定目標成本,設計初期來進行成本事前管理,在生產階段進行成本分解,事后進行分析、考核、激勵等措施。第三,現代船舶制造成本管理高度依賴信息技術的支持。尤其對于復雜的船舶產品系統,成本管理應該是全方位、全過程的信息管理,它的管理要素涉及設計、生產等多個方面,制造資源數量繁多,成本管理項龐雜,因此必須借助先進的信息處理系統才能做到實時動態管理。
........
2.2 方法說明
設計于任何制造工程來講,都是最基礎的工作,在復雜工程高速運作的背后,都是精細的設計流程在主導著。船舶設計是造船工程的起點,也是船舶制造的具體數據來源。[30-32]傳統造船模式下設計階段側重解決的是“造怎樣的船”。“怎樣造船”不在船舶設計階段解決。因此“造怎樣的船”與“怎樣造船”是互為分離的兩種不同性質的設計。與傳統造船模式不同,現代造船模式的設計基本原則是在解決“造怎樣的船”的同時,還解決“怎樣造船”,把“造怎樣的船”與“怎樣造船”融為一體,在解決“造怎樣的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怎樣造船”進行規劃,通過改進設計模式來適應集成制造管理生產的需求。為此,產生了生產設計的概念,并把它作為船舶設計的重要工程之一,主要針對解決“怎樣合理管理造船生產”的問題。因此,生產設計的產生標志著船舶集成制造模式下設計的重視與改進。一個有效的生產設計任務執行,能使得船舶在建造之前,工作人員深入從質量、效率、安全角度來考慮建造方法,推廣應用行之有效的新工藝技術,并發揮到工作圖和管理表中,從而使現場生產與組織管理科學化、合理化,設計人員更多的腦力勞動來減輕現場操作人員的體力勞動,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又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確保安全生產,縮短建造周期,降低造船成本。現有生產設計圖紙中缺少相關工序的工時計算,生產管理中的工時是按照現場管理人員的經驗來估計的。將成堆的圖紙讀完、讀懂需要大量時間,實際生產中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直接結果是計劃編排中經驗因素占主導計劃的可執行性大大下降,特別是遇到新型船舶,此問題更為突出。然而在生產設計階段,完全可以將生產中每個工序的工作量具體地計算出來。例如管系加工過程中一個工位要加工的長度、方式以及復件多少可以經過計算得到準確數值再按照工人平均工時,即可算出此工位工序所需時間進而計算整個管系工藝工時,以此類推還可探究計算整船工時的方法。經過若干條船的驗證,可逐步得出建造過程的工時費率等信息。目前的工藝加工合同中一般以重量為單位基準計算工費,會導致成本出現很大誤差,如以工時數據為基準來計算,會更加準確和合理。目前的生產設計都依賴于船舶設計系統,生產設計產生的數據可以通過相關設計軟件輸出。按照生產建造流程,將生產設計數據提取,應用在每一個工位的工時測算中,即可將整個工程的工時計算出來。
.........
第 3 章 目標成本導向的管系工費測算管理體系............20
3.1 建立管系工費目標成本管理體系 ....20
3.2.1 報價與目標成本快速估算 ...... 22
3.2.2 目標成本分解 ...... 22
3.3 工費目標成本的分析與考核 ............23
3.3.1 實際工費測算結果與目標成本分析 .......... 23
3.3.2 設立成本考核機制 ........ 24
3.4 本章小結 ....25
第 4 章 管系工藝成本費用測算體系............26
4.1 管系工費測算模型的建立 ......26
4.2 管子物量信息提取 ........27
4.3 測算標準制定.....29
4.4 工費測算.............37
4.5 本章小結 ....38
第 5 章 金陵船廠管系工費測算方法改進的實例研究....39
5.1 企業概況 ....39
5.2 管系加工工費測算現狀 ..........39
5.3 金陵船廠管系工費測算方法應用實例 ......40
5.4 本章小結 ....51
第 3 章 目標成本導向的管系工費測算管理體系
3.1 建立管系工費目標成本管理體系
成本管理一直是企業的主題,造船企業對于成本管理的研究層出不窮。但由于造船成本的復雜性,就現在而言,并沒有哪個確定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解決成本管理的問題,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在這些研究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對于成本管理,絕不可能是通過一種概念或者理論就能對其整體的操作進行指導,而是需要針對不同的實際制造要求,分別建立與之匹配的階段性管理體系。對于船舶工程來講,管系專業工程在船舶制造中尤其復雜,挑選管系工程的工費成本為對象進行成本管理體系的設計,會在方法上更全面的對船舶工程的成本管理體系的構建帶來新的進展。結合目標成本管理等理論應用,首先建立管系工費成本管理體系。根據船舶制造管系工藝成本管理現狀,運用集成成本管理思想,以目標成本管理理論為原點,集成工費成本測算體系,構建從報價到成本分析的整體成本管理體系,如圖 3-1,該模型說明了成本管理的系統性,目標成本管理集成的多樣性及管理聯動性。船舶企業根據產品技術資料,參考廠內歷史價格系統、市場材料的價格、人工費用以及競爭對手的報價等情況,再綜合考慮企業自身的經營目標、戰略策略、報價方式、付款方式、交貨期、稅率、匯率等影響船舶產品價格的內外相關因素,進而對產品的料、工、費進行客觀的估價并根據這些來確定合同價。


.........
總結
(1)管系工費成本的準確測算已經成為現代船舶企業所重點關注的對象,它是成本管理發展道路上不可忽視的一個困難,解決管系工費成本的準確測算問題會使船舶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法更進一層。因此本文作者致力于以實際生產設計階段的工作作為出發點,對管系工費實際測算進行研究,并結合目標成本管理理論,構建了目標成本導向的管系工費測算管理體系,對成本管理的有效應用提出了新的觀點。
(2)針對實際船廠的工費測算問題,本文作者構建了管系工費測算體系,從信息提取、標準制定、集成測算三個階段,按照“數據—信息—工時—費用”的結構順序完整地演繹了管系工費測算新方法的應用過程,將管系工費乃至船舶產品的工費測算方法系統地匯總和說明,解決了企業對于管系工費測算不清的問題。
(3)本文根據實際管子物量數據,提出了工時測算標準手冊的概念,制定了管系加工工藝定額工時測算規則表,解釋說明了如何融合 TRIBON 數據提取管理方法、廠內歷史價格系統的應用等。解決了復雜的船舶制造工程中各企業資料使用不當,標準模糊不明的問題,并提出信息系統平臺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開發及應用理念。
(4)由于本研究側重點在于財務管理方向的成本管理領域,加上作者信息專業知識水平的限制,本文對于設計集成信息系統平臺在 TRIBON 系統中的應用內容方面的論述還不夠徹底。同時,由于涉及到軍隊保密和企業商業秘密的需要,相關的數據進行了一定的處理,因此,案例中的某些具體環節可能存在不足。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平衡計分卡在A互聯網公司績效評價中的財務管理研究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