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貿易隱含碳排放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IO-SDA模型的實
時間:2020-03-06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國際貿易論文,本文使用了投入產出法測算了 2000年到 2009 年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和印度對中國出口貿易中隱含碳排放量,隨后利用結構分解分析模型(SDA)分解出規模效應(總貿易額)、結構效應(行業部門貿易占比)和技術效應(完全碳排放系數),用這三個因素解釋了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和中國對印度進口貿易隱含碳排放的影響趨勢和程度,得出以下幾個主要結論: 第一,中國與印度雙邊貿易出口隱含碳排放總量呈上升狀態,且貿易碳排放來源主要是制造業出口比重大。在 2000-2009 年十年間,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總量由 2000 年的 48558.276 千噸到 2009 年的 286267.250 千噸,增長率為 490%。印度對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總量由 2000 年的 66177.332 千噸,到 2009 年的 178725.199 千噸之間,其增長率為 170%,兩國雙邊出口碳排放總量都是上升趨勢,這跟中印兩國雙邊貿易量逐年增加有很大關系。其中,制造業隱含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最高是中印兩國貿易隱含碳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在行業劃分中,制造業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資源密集型行業,在生產制造中會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研究期間內,制造業一直都是中國和印度兩國主要出口行業部門,而且一直都呈現出顯著的增長勢頭,這也導致兩國貿易間隱含碳排放量逐年上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選題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規模不斷擴大,國際間貿易的不斷深入發展更進一步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方面,全球貿易額在日益上升,但隨之帶來的問題也不可忽視,貿易的增加所隱含的是大量的能源消耗以及巨大的污染排放。特別是國際貿易規模的擴大,帶來全球范圍的環境問題,因此,國際貿易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增長問題,還是一個環境惡化問題。
第三章 中國與印度貿易中隱含碳排放量分析 ................. 21
第一節 中印貿易發展及現狀 ........................................ 21
一、中印貿易發展歷程 ................................................... 21
二、中印貿易主要商品結構 ............................................... 22
第四章 中國與印度貿易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 38
第一節 SDA 結構分解分析模型的建立 ................................ 38
一、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結構分解分析模型.................................. 38
二、結構分解方法 ....................................................... 38
第五章 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 46
第一節 主要結論 .................................................. 46
第二節 政策建議 .................................................. 47
第四章 中國與印度貿易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中國與印度貿易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一、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中隱含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總體分析
第五章 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一節 主要結論
隨著國際上越來越重視節能減排問題,隱含碳排放作為貿易中二氧化碳排放最為直接因素,目前各國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減少隱含碳排放所帶來的壓力,中國作為貿易出口大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壓力更重,隨著中印關系不斷改進,兩國雙邊貿易也在積極發展,分析中印雙邊貿易發展趨勢,研究兩國進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量也顯得尤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使用了投入產出法測算了 2000年到 2009 年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和印度對中國出口貿易中隱含碳排放量,隨后利用結構分解分析模型(SDA)分解出規模效應(總貿易額)、結構效應(行業部門貿易占比)和技術效應(完全碳排放系數),用這三個因素解釋了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和中國對印度進口貿易隱含碳排放的影響趨勢和程度,得出以下幾個主要結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選題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規模不斷擴大,國際間貿易的不斷深入發展更進一步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方面,全球貿易額在日益上升,但隨之帶來的問題也不可忽視,貿易的增加所隱含的是大量的能源消耗以及巨大的污染排放。特別是國際貿易規模的擴大,帶來全球范圍的環境問題,因此,國際貿易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增長問題,還是一個環境惡化問題。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成為世界各國重點討論議題之一,各國專家學者指出由于工業化進步和社會生活需求,CO2等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逐年飛速攀升,與十八世紀六十年代之前相比,隨著工業發展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 1.3 攝氏度,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 2007 年報告,到本世紀末,全球地表平均溫度降升高 1.8-4 攝氏度。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并進一步加劇現存環境問題惡化,也會對人類未來的生存健康帶來隱患。這是因為,隨著工業發展和生活需求,對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消耗,使得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快速增加,這就要求溫室效應長時間持續保持增強趨勢,因此進一步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主要影響包括:南北兩極冰川消融、陸地糧食減產、海平面上升、突發熱浪、破壞性風暴、加劇空氣污染嚴重等,這將會進一步引發能源、糧食、水資源、生態、公共衛生等多領域的安全問題,對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乃至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全球溫度升高給我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也被重視起來,世界各國政府及國際間非政府組織也都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都不同程度的為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做出努力。為解決碳排放量減少問題,英國于 2003年在其發布的《能源白皮書》中首次定義低碳經濟,其核心是指在生產生活中全社會通過不同程度的減少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來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以實現經濟環保;2006 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會議上,最終得出各國在實施《京都議定書》所做規定十年后,全球減排效果明顯;此后一年,在墨西哥康昆舉行的會議上,簽署了《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規定了全球與會各國在 2012 年以后的 CO2減少排放指標,同時建議沒有簽署該項協議的部分發達國家也要致力于實現本次會議上規定的碳減排目標,會議上該協議的相關建議規定于 2011 年末確認被正式執行。中國作為世界級大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積極作出回應,在 2015 年開展的巴黎氣候會議上,中國根據相應國際標準提出,到 2030 年中國的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 CO2量對比于 2005 年的單位國民生產總值下降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六十五。
..............................
..............................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內容
本文從貿易隱含碳的角度出發,研究中國與印度雙邊貿易隱含碳排放問題,首先對隱含碳排放相關研究做文獻綜述;其次,通過構建投入產出模型測算中國與印度雙邊貿易中隱含碳排放量,重點分析兩國貿易中完全碳排放系數大小及關系,從行業和總體兩個層面上比較分析中國與印度貿易間的凈碳排放流向;再次根據所得貿易碳排放量運用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結構分解分析法(SDA)對兩國隱含碳排放進行因素分解,通過以上三個效應因素分析影響碳排放增長的原因及變化趨勢;最后根據以上結論為我國對外貿易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政策意見。
本文分成以下五章內容:
第一章,緒論。第一部分核心內容是闡述本文的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研究方法與技術框架、創新點與不足點。
第二章,隱含碳相關文獻綜述。本章分為隱含碳相關理論研究綜述和隱含碳實證研究文獻綜述,分別展開了國內外隱含碳研究的內容和現狀。
第三章,中國與印度貿易中隱含碳排放量分析。首先分析了中印雙邊貿易關系與貿易及結構;其次,在生產條件異質性前提下,分別計算了中國和印度的完全碳排放系數,隨后使用投入產出模型分別測算了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量、印度對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量;隨后,按照國別、分部門分析兩國的隱含碳出口,并得出中印貿易中隱含碳排放流向,研究結果分為兩個階:2000-2007 年中國為中印貿易隱含碳凈進口國,2008-2009 年中國為隱含碳凈出口國段。
第四章,中國與印度貿易中隱含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本章開始引入了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結構分解分析法(SDA),分解出規模效應(總貿易額)、結構效應(貿易結構)、技術效應(完全碳排放系數)三個主要因素,并探究了影響中印兩國進出口隱含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最終結果顯示兩國貿易間規模效應是導致中印雙邊貿易隱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研究內容
本文從貿易隱含碳的角度出發,研究中國與印度雙邊貿易隱含碳排放問題,首先對隱含碳排放相關研究做文獻綜述;其次,通過構建投入產出模型測算中國與印度雙邊貿易中隱含碳排放量,重點分析兩國貿易中完全碳排放系數大小及關系,從行業和總體兩個層面上比較分析中國與印度貿易間的凈碳排放流向;再次根據所得貿易碳排放量運用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結構分解分析法(SDA)對兩國隱含碳排放進行因素分解,通過以上三個效應因素分析影響碳排放增長的原因及變化趨勢;最后根據以上結論為我國對外貿易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政策意見。
本文分成以下五章內容:
第一章,緒論。第一部分核心內容是闡述本文的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研究方法與技術框架、創新點與不足點。
第二章,隱含碳相關文獻綜述。本章分為隱含碳相關理論研究綜述和隱含碳實證研究文獻綜述,分別展開了國內外隱含碳研究的內容和現狀。
第三章,中國與印度貿易中隱含碳排放量分析。首先分析了中印雙邊貿易關系與貿易及結構;其次,在生產條件異質性前提下,分別計算了中國和印度的完全碳排放系數,隨后使用投入產出模型分別測算了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量、印度對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量;隨后,按照國別、分部門分析兩國的隱含碳出口,并得出中印貿易中隱含碳排放流向,研究結果分為兩個階:2000-2007 年中國為中印貿易隱含碳凈進口國,2008-2009 年中國為隱含碳凈出口國段。
第四章,中國與印度貿易中隱含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本章開始引入了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結構分解分析法(SDA),分解出規模效應(總貿易額)、結構效應(貿易結構)、技術效應(完全碳排放系數)三個主要因素,并探究了影響中印兩國進出口隱含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最終結果顯示兩國貿易間規模效應是導致中印雙邊貿易隱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
第五章,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根據第四章和第五章研究結果,給出相應政策建議,其中有促進產品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使能源資源利用率上升,優化產業貿易結構,確保經濟增長模式快速轉型。
................................
................................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 理論研究
一、貿易對環境的影響效應
所有經濟貿易領域中,各專家學者分別以專業領域為基準點,具體給出很多建設性政策意見。但是貿易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才開始被關注,研究學者在綜合了環境經濟學、生態經濟學之后得出不同角度的貿易發展觀點?;诖罅繉W者二十年來不懈的努力,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環境變化對貿易發展的影響儼然成了經濟貿易中最熱門的研究話題,國際環境管理機構也在不斷發展改進,Edith Brown Weiss(1984)1等研究專家在研究環境和貿易關系時,總結出人類的環境資源和社會經濟二者存在本質關聯,他們為后期研究貿易與環境關系理清了思想框架,也為今后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數據資料。
第一節 理論研究
一、貿易對環境的影響效應
所有經濟貿易領域中,各專家學者分別以專業領域為基準點,具體給出很多建設性政策意見。但是貿易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才開始被關注,研究學者在綜合了環境經濟學、生態經濟學之后得出不同角度的貿易發展觀點?;诖罅繉W者二十年來不懈的努力,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環境變化對貿易發展的影響儼然成了經濟貿易中最熱門的研究話題,國際環境管理機構也在不斷發展改進,Edith Brown Weiss(1984)1等研究專家在研究環境和貿易關系時,總結出人類的環境資源和社會經濟二者存在本質關聯,他們為后期研究貿易與環境關系理清了思想框架,也為今后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數據資料。
Copeland和Taylor(1994,1995)2兩位學者分別通過構建南北貿易模型以此來解釋國際貿易中碳泄露問題,兩位學者都得出南北國家在進行貿易時,北方國家會承受來自南方國家的污染,但是南方國家的污染出口是因為北方國家把污染企業轉移到了發展較為緩慢的南方國家,也就是說,在南北方發生貿易時,北方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環境污染問題犧牲了南方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利益。Esty(1994)3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沒有貿易壁壘的情況下,各國間的自由貿易帶來的大量對外貿易將會導致相對比較寬松的環境管理制度的國家承受著來自于比較嚴格的環境管理制度國家的污染企業轉移,如果以上國家在資源稟賦和技術水平上不存在差異,可以得出為了經濟快速發展,那些環境管理制度寬松的國家都會降低其本來就低的環境標準來吸引大量的投資以達到經濟擴張目的,這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越來越多的高污染企業都聚集在同一類國家,而這一類國家也就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污染天堂”。基于此結論,庫茲涅茲(1998)4根據庫茲涅茲曲線和環境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環境庫茲涅茲曲線向上傾斜的原因是因為有一些依賴中間品貿易使工業化進程增速飛快的國家,在生產制造產品時伴隨著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導致的。而且隨著經濟發展進入下一個階段,其環境污染會更加惡化,不過在經濟發展到達某一水平后,環境污染將呈現下降趨勢,也就是環境庫茲涅茲曲線狀態。Muradian(2001)5另辟蹊徑,基于轉移排放理論,提出環境成本轉移說,通過研究對外貿易,相關學者發現在貿易自由時,發達國家會通過貿易手段從發展中國家進口其不愿意生產的高污染、高排放的產品,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為了自身經濟發展會消耗更多資源來生產更多污染密集型產品以達到增長的交易額目標,由此形成一種現象:在發生貿易關系時因為發展中國家承擔了發達國家的污染排放,發達國家就此完成了污染轉移。Dinda(2004)在分析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時得出,這些國家為了發展進行大量的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產品出口貿易,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國家基本沒有對環境污染進行治理。
.............................
.............................
第二節 實證研究
一、隱含碳核算方法研究
生命周期評價模型(Life Cycle Assessment,簡稱為LCA),也是用來計算產品隱含碳的模型之一,該模型主要是研究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某件特定產品參與到的全部物資活動投入,用其投入來計算產品的碳排放量。使用生命周期模型進行計算隱含碳的學者有很多。Gallego和Lenzen(2005)17在生命周期評價模型(LCA)測算下得出產品的不同階段的碳排放量,使用測算結果來探究碳排放責任分配。唐建榮(2013)18基于中國2007年地區經濟投入產出表及其生命周期評價模型(EIO-LCA), 得出江蘇、浙江、上海三地區按行業部門劃分的二氧化碳排放數列,分別考察直接排放及隱形排放下的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結構。吳常艷等(2015)利用EIO-LCA模型估算了江蘇省各產業的直接碳排放和間接碳排放。
投入產出法(input-outpt,I-O)是在上個世紀由美國經濟學家列昂惕夫(Leontief)首次提出,通過編制好的有相應行業部門投入產出的投入產出表解釋不同行業部門的供求之間的平衡關系。隨著研究領域的深入,列昂惕夫將投入產出模型投入到資源和環境領域,來解釋投入與產出的具體關系。投入產出模型包括單區域投入產出(single regional input-output, SRIO)和多區域投入產出(multi-single regional input-output, MRIO)19。
一、隱含碳核算方法研究
生命周期評價模型(Life Cycle Assessment,簡稱為LCA),也是用來計算產品隱含碳的模型之一,該模型主要是研究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某件特定產品參與到的全部物資活動投入,用其投入來計算產品的碳排放量。使用生命周期模型進行計算隱含碳的學者有很多。Gallego和Lenzen(2005)17在生命周期評價模型(LCA)測算下得出產品的不同階段的碳排放量,使用測算結果來探究碳排放責任分配。唐建榮(2013)18基于中國2007年地區經濟投入產出表及其生命周期評價模型(EIO-LCA), 得出江蘇、浙江、上海三地區按行業部門劃分的二氧化碳排放數列,分別考察直接排放及隱形排放下的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結構。吳常艷等(2015)利用EIO-LCA模型估算了江蘇省各產業的直接碳排放和間接碳排放。
投入產出法(input-outpt,I-O)是在上個世紀由美國經濟學家列昂惕夫(Leontief)首次提出,通過編制好的有相應行業部門投入產出的投入產出表解釋不同行業部門的供求之間的平衡關系。隨著研究領域的深入,列昂惕夫將投入產出模型投入到資源和環境領域,來解釋投入與產出的具體關系。投入產出模型包括單區域投入產出(single regional input-output, SRIO)和多區域投入產出(multi-single regional input-output, MRIO)19。
單區域投入產出法在測算隱含碳排放量中,主要是研究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對其他所有發生貿易關系的國家或者地區所產生的隱含碳,分為兩個主體,一個是國家或者地區,第二個主體是其他全部與第一個主體發生貿易關系的國家或者地區?;诖?,在使用單區域投入產出模型時,其前提假設是:本國與發生貿易關系的整體的產品在投入生產時有相同的生產技術。相同生產技術水平保證了貿易產品的同質性,即在研究范圍內所有國家的碳排放系數都是相同的,不區分技術水平帶來的碳排放差異。
..............................
..............................
第三章 中國與印度貿易中隱含碳排放量分析 ................. 21
第一節 中印貿易發展及現狀 ........................................ 21
一、中印貿易發展歷程 ................................................... 21
二、中印貿易主要商品結構 ............................................... 22
第四章 中國與印度貿易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 38
第一節 SDA 結構分解分析模型的建立 ................................ 38
一、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結構分解分析模型.................................. 38
二、結構分解方法 ....................................................... 38
第五章 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 46
第一節 主要結論 .................................................. 46
第二節 政策建議 .................................................. 47
第四章 中國與印度貿易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中國與印度貿易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一、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中隱含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總體分析
本文以 2000 年為基期,2001-2009 年為計算期,從貿易結構、生產技術和貿易規模三個方面對中印貿易中隱含碳排放的影響因素進行分解分析,將計算數據帶入上節公式可得圖 4.1。
如圖 4.1,總效應是由結構效應、規模效應和技術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計算結果,中國對印度貿易出口隱含碳排放的總效應除 2001 年外都是正數,
如圖 4.1,總效應是由結構效應、規模效應和技術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計算結果,中國對印度貿易出口隱含碳排放的總效應除 2001 年外都是正數,
說明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的變化對中國隱含碳排放總量有著正相關的作用。圖中按照影響程度規模效應在三個效應中對隱含碳排放的影響最為顯著,研究期間內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隱含碳的規模效應,除了 2004 年到 2005 年的短暫下降,總體上來說是正向影響的關系,即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增長的長期關系也影響了中國對印度出口隱含碳排放增長。同樣的,雖然結構效應的變化范圍較小,但是其對隱含碳排放變化也是正向影響,說明貿易結構變化也促進了碳排放變化。與規模效應和結構效應相反的是技術效應,呈現出負向關系,換言之,技術效應的增長會相應使隱含碳排放減少,在 2001 年到 2009 年間,技術效應使得隱含碳排放減少了 74.227Mt。根據結構分解模型可知,技術效應就是完全碳排放系數,等于直接碳排放系數乘以完全消耗系數矩陣,也表示能源消耗強度的變化和投入的變化對隱含碳排放的影響關系。
............................
............................
第一節 主要結論
隨著國際上越來越重視節能減排問題,隱含碳排放作為貿易中二氧化碳排放最為直接因素,目前各國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減少隱含碳排放所帶來的壓力,中國作為貿易出口大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壓力更重,隨著中印關系不斷改進,兩國雙邊貿易也在積極發展,分析中印雙邊貿易發展趨勢,研究兩國進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量也顯得尤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使用了投入產出法測算了 2000年到 2009 年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和印度對中國出口貿易中隱含碳排放量,隨后利用結構分解分析模型(SDA)分解出規模效應(總貿易額)、結構效應(行業部門貿易占比)和技術效應(完全碳排放系數),用這三個因素解釋了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和中國對印度進口貿易隱含碳排放的影響趨勢和程度,得出以下幾個主要結論:
第一,中國與印度雙邊貿易出口隱含碳排放總量呈上升狀態,且貿易碳排放來源主要是制造業出口比重大。在 2000-2009 年十年間,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總量由 2000 年的 48558.276 千噸到 2009 年的 286267.250 千噸,增長率為 490%。印度對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總量由 2000 年的 66177.332 千噸,到 2009 年的 178725.199 千噸之間,其增長率為 170%,兩國雙邊出口碳排放總量都是上升趨勢,這跟中印兩國雙邊貿易量逐年增加有很大關系。其中,制造業隱含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最高是中印兩國貿易隱含碳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在行業劃分中,制造業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資源密集型行業,在生產制造中會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研究期間內,制造業一直都是中國和印度兩國主要出口行業部門,而且一直都呈現出顯著的增長勢頭,這也導致兩國貿易間隱含碳排放量逐年上升。
第二,中國和印度貿易隱含碳流向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 2000 年到 2007 年間印度是中印貿易隱含碳的凈出口國,而中國是中印貿易隱含碳的凈進口國,中國的凈進口從 2000 年 17619.056 千噸到 2007 年的 98362.727 千噸,在 2003 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隱含碳凈出口達到峰值 180110.519 千噸。第二個階段,在 2008 年和 2009 年中國在中印貿易隱含碳是凈出口國,隱含碳凈出口分別為 191013.114 千噸和 107542.050 千噸。中印貿易隱含碳凈出口發生逆轉,原因是 2008 年和 2009 年中印貿易額增大,且中國對印度的貿易順差較大。
第三,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中,影響隱含碳排放最大因素是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對隱含碳排放影響較小,技術效應能夠明顯的減少隱含碳排放,但是,結構盡管如此規模效應帶來的正向影響還是高于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兩者影響之和。因此,總效應仍然是正向關系。中國對印度進口貿易中,影響隱含碳排放最大因素也是規模效應,其結構效應對隱含碳排放影響也相對較大,技術效應能夠明顯的減少隱含碳排放,但是 2000 年到 2009 年間,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的變化抑制了中國對印度進口貿易隱含碳增長,不過仍然無法抵消由規模效應帶來的隱含碳增長,因此,中印貿易隱含碳量總體來說仍然是增長的。
第三,中國對印度出口貿易中,影響隱含碳排放最大因素是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對隱含碳排放影響較小,技術效應能夠明顯的減少隱含碳排放,但是,結構盡管如此規模效應帶來的正向影響還是高于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兩者影響之和。因此,總效應仍然是正向關系。中國對印度進口貿易中,影響隱含碳排放最大因素也是規模效應,其結構效應對隱含碳排放影響也相對較大,技術效應能夠明顯的減少隱含碳排放,但是 2000 年到 2009 年間,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的變化抑制了中國對印度進口貿易隱含碳增長,不過仍然無法抵消由規模效應帶來的隱含碳增長,因此,中印貿易隱含碳量總體來說仍然是增長的。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