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林業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林業上市企業績效進行評價得分,之后構建了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企業績效與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利他性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模型,進行了相關性及多元回歸分析,對其當期和滯后一期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研究。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在現代的企業管理體系中,企業的績效評價一直是最為重要的部分。企業績效評價最早起源于西方經濟學,它作為一項有效的監管制度,它可以總結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經營管理狀況,而根據企業績效評價的結果,企業經營者可以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現如今企業績效評價,經過多年來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將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融入企業績效評價中,更好幫助企業經營者提供決策的參考。企業的績效評價,不再是單一的以財務指標數據,只關注眼前的企業利潤得失,評價的對象趨于全面,經營者也愈發注重企業的發展和運營狀況,以及對利益相關者和環境方面的考核評價。
林業在生態建設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貫徹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國綠色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林業企業,尤其是純營林的企業,在企業經營績效方面低于其他行業的企業。林業企業除了承擔著一般的企業社會責任,還承擔了較為特殊的企業社會責任。在如今的社會中,企業行業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只有經營績效較好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承擔越多的企業社會責任,意味著企業的經營成本將會增加。那么林業企業承擔企業社會責任這一舉動是否會對企業的經營績效造成消極的影響?從長遠來看,林業企業追求企業績效最大化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能否達到平衡?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本文綜合評價了林業上市企業的績效,并建立多元回歸模型,深入研究林業上市企業綜合績效與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關系。在如今,雖然國家大力引導企業重視、履行社會責任,但由于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最終經營目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依舊為企業所排斥。研究兩者的相關關系,可以使企業認識到,履行社會責任并不會損害企業績效的獲得。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可以顯著提升企業的綜合績效,而對于利他性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如果想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它的積極履行必不可少。因此,只有讓林業企業認識到其社會責任履行的重要性,才能促進林業企業自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發揮林業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促進我國總體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
1.2.1 企業績效評價研究綜述
在如今的全球形勢下,各個國家經濟領域成就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國家的企業實力越強大,越能夠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增強國家實力。作為優秀企業的典型代表,上市公司的績效狀況可以反映出國家經濟的繁榮狀況。林業上市公司的績效評價可以反映出林業行業的總體發展狀況,因此針對林業企業績效評價的研究至關重要。績效評價是一種監管制度,它將管理學,會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等學科融合在一起,深入分析企業的經營管理現狀并加以總結評價。企業績效評價最早起源于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自從 1891年科學管理理論的提出之后,企業績效評價的研究得以進一步深入。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企業績效評價的研究值得本文借鑒。
企業績效的評價方法最早起源于西方,經典的績效評價方法按照時間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之后,大量學者投入到企業績效評價管理的實踐活動中,研究成果層出不窮。 經典的績效評價第一階段為財務績效階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方法為 1900 年出現的杜邦分析法和 1928 年出現的綜合比率評價法中的沃爾評分法。杜邦分析法最早是由杜邦公司的一名銷售人員提出的,他在向相關部門匯報公司運營效率的報告中運用了這一方法。后來杜邦分析法被杜邦公司廣泛采用。杜邦分析法是從財務的角度對企業績效評價的經典方法,它運用幾種財務比率闡述企業綜合財務狀況,重點描述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股東權益回報水平。杜邦分析法的核心公式是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再將三個指標逐級分解,這樣有利于,深入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從而綜合評價企業的經營績效。杜邦分析法的出現奠定了以財務指標為主的企業績效評價方法的統治地位。Alexander.Wole 在《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財務報表比率分析》書中較為清晰地表述了信用能力指數這一概念。他選取了 7 個財務指標,并對它們確定了比重,在根據行業的平均數確定一個標準比率,再用實際比率除以標準比率得到相對比率,最后相對比率乘以各財務指標比重獲得最后的總評分。沃爾首次提出了綜合比率評價體系,將多個財務指標用線性關系聯系起來,綜合評價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企業的信用水平。沃爾評分法的提出給后來學者研究績效評價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
2.1 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最早起源于 1932 年 Dodd 的研究,但直到 1963 年斯坦福研究所給出了它最早的理論概念:在獲得不到支持的前提下難于生存的群體。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提出,與股東天生擁有企業的所有權,即股東中心理論立場完全相反。股東中心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企業是由持有公司股票的個人和機構所有的,但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很多學者提出了完全的反對意見,公司在運營過程中其實受到市場上多種因素的影響,管理者、員工等眾多人員也為公司提供了特殊的資源,只是與股東不同,他們提供的不是物質的資本,而是人力資本[70]。理論上來說股東并沒有承擔企業全部的風險,因此股東只是擁有企業所有權中的一員[71]。1984 年,Freeman 首次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理論,他在《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書中明確表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與企業之間相互影響的團體和個人都是企業的利益者,企業需要對他們的要求進行綜合的考慮,而不是只是針對某個主體利益。
............................
2.2 戰略管理理論
企業戰略管理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那時現代企業制度正在建立中,在之后的 50 年中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發展的較為緩慢。一直到 20 世紀中期,戰略管理理論隨著企業現代化管理的發展逐步受到了重視,開始系統地指導企業的管理。其發展的階段一般可以分為三種,包括經典戰略理論,競爭戰略理論和資源基礎觀理論[74]。經典戰略管理理論是最早出現的理論,它的主要觀點是企業戰略要適應外部環境。
1962 年,錢德勒在《戰略與結構》一書中表示,企業戰略的制定需要適應環境和滿足市場的需要,而組織結構需要隨著戰略的變化而變化。他是第一位研究環境,戰略和結構關系的管理學家。之后,針對戰略構造的問題,又形成了兩個研究學派:設計學派和計劃學派。企業競爭戰略的核心要點是確定顧客需求、競爭產品及企業產品三者之間的關系來取得市場份額。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認為,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競爭優勢對戰略目標進行選擇,即企業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實際情況并據此制定戰略。針對企業的競爭優勢,波特還提出了五力競爭模型,通過這個模型的分析,可以較好地認識到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狀況。資源基礎觀理論認為,企業是擁有各種資源的并且不同資企業之間擁有的資源也不相同。這種異質性導致了企業的競爭力的差異。
根據戰略管理理論,企業應當處理好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積極履行對各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社會責任,這樣能夠保證企業價值最大化這個企業最終目標的順利實施。
.................................
第三章 林業企業績效與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概述 ............................. 17
3.1 林業企業績效指標概述 ............................. 17
3.1.1 指標選取原則 ............................. 17
3.1.2 評價內容及指標 ....................... 17
第四章 樣本選取及數據處理 ........................... 24
4.1 林業企業樣本的選取 ....................... 24
4.2 林業企業績效相關數據 ....................... 25
第五章 實證分析 .................................. 36
5.1 研究設計 ........................... 36
5.1.1 研究假設 ........................... 36
5.1.2 變量定義 ............................... 36
5.1 研究設計
5.1.1 研究假設
在我國環境狀況的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林業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是較為典型的環境敏感型組織,其對生態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林業企業承擔著一般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也需要履行其他較為特殊的企業社會責任。但是林業企業它的最終目的依舊是盈利,因為作為一個企業想要在經濟市場中持續經營下去,最基本的依舊是尋求企業績效最大化。因此對于林業企業來說,只有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績效產生積極的影響時,企業為其長遠發展時,才會樂意承擔企業社會責任。雖然一些學者認為,若是將企業資源大量投入在履行社會責任上,就會造成企業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從而造成企業利潤的損失,從而對企業績效造成負面影響。確實,比如企業對于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履行,其實并不能給企業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反而會對企業績效造成負面的影響,但這些責任的履行可能減輕政府的干預和監督力度,同時還能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價值,對于企業發展有隱性的益處。同時,對于股東,員工,供應商,顧客,消費者等社會責任的履行,能夠長期的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這些與企業有直接相關性的利益相關者可以提高企業的社會競爭力,是企業績效的主要提升力量。將對于股東,員工,供應商,顧客,消費者的企業社會責任,統一歸于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即出于企業戰略性目標的考慮,為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而履行的企業社會責任。將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統一歸于利他性社會責任。即當前對企業沒有直接利益相關影響,而會產生利他效果的企業社會責任。
.............................
6.1 結論
本文根據我國林業上市企業的實際狀況,構建了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選取了 35 我國家林業上市企業 2016 年-2018 年的披露的數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林業上市企業績效進行評價得分。之后構建了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企業績效與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利他性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模型,進行了相關性及多元回歸分析,對其當期和滯后一期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相關結論。
(1)林業上市企業的績效狀況總體來說較好。大部分企業績效呈現良好的上升趨勢,
(2)將企業社會責任分為戰略性和利他性企業社會責任構建的模型,不管是當期的還是滯后一期的,均優于未分類的關系模型。即模型 2 優于模型 1,模型 4 優于模型 3。因此將企業社會責任更細致地劃分為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和利他性企業社會責任,有助于企業了解企業社會責任的功能性,有利于更全面的分析其與企業績效的關系。
(3)對于當期和滯后一期多元回歸結果,均顯示當期企業績效與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顯著正相關,而利他性社會責任在當期對企業績效存在負面影響,在滯后一期中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由負面轉向正面。表明林業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總體上對于企業績效的增長有促進作用。對于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在當期就對林業企業績效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后期效果有所削弱。利他性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對林業企業績效也有促進作用,雖并不明顯,但后期效果有所加強。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