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中“黑天鵝”現象研究
時間:2021-05-06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通過對相關數據的研究,檢驗了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相關上市公司的起因和共性。進一步,本文厘清了三個問題,一是明確了業績預告“黑天鵝”這種現象,第二,通過相關統計分析解釋了為何這種現象每個會計周期內都重復出現的原因,以及這種現象是制度及監管的內生作用還是自身發生的獨立現象。三是,對這種現象提出了相關統計分析,并且證明這種現象的共性。最后,通過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統計分析提出了這種現象對于不同層面的影響,并且對這種影響提出了相應對策。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黑天鵝”通常指的是發生概率極低,但又確實已經發生的重大事件。“黑天鵝”事件一般具備三大特征:罕見性、沖擊力大、在事后才能尋找到原因。在資本市場上,“黑天鵝”事件一般會在尾部風險中孕育、爆發,這些風險爆發時機不定,也因此常為人們所低估,但一旦發生爆發,短期內就會給市場產生巨大的沖擊,給投資者們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比如:2011 年雙匯曝出的“瘦肉精”事件、重慶啤酒曝出的“疫苗門”事件、2012 年湯臣倍健發生的“螺旋藻鉛超標”事件以及酒鬼酒“塑化劑”事件等。諸多投資者在這些事件中蒙受了巨大的虧損,機構投資者也因為措手不及,因而損失慘重,這些黑天鵝事件都給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業績預告屬于預測類信息,就是上市公司在對外披露財務報告前,會提前預告本次業績變化情況,目的是提前對利益相關者們進行風險警示。我國從 1998 年開始推出業績預告制度,早期主要針對的是預虧的上市公司,采取了強制披露方式。從 2001 年開始,證監會針對上市企業的定期報告信息的披露,陸續發布了多項規范性文件,以及具體的格式準則,提出上市公司可在本期披露財務報告時,同時發布下一會計周期的盈利預測數據。2002 年,又出臺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 13 號》。該文件中規定:上市公司管理層若是預測到本期的經營業績會發生虧損,或者比起上年同期,業績波動幅度較大,應提前進行警示。這可以看作是一種具備預警意義的業績預告。2007年 2 月,證監會下發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中規定了,如果上市公司預計業績會出現虧損,或者大幅波動那么應就這一情況及時的發布業績預告,這也是證監會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現了業績預告這一詞匯。該文件還規定了業績預告的幾種形式,如預增、預減、續盈、續虧、首虧扭虧等。此后,在滬深兩地交易所所發布的上市規則中,也針對業績預告陸續出臺了相關的規定。2007 年,深交所發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 1 號-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該規則已被《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 21 號-業績預告及定期報告披露》及深交所各個板塊的《規范運作指引》所替代),上交所則在《股票上市規則》中,規范了業績預告的形式,2013 年,實施了信息披露直通車后,上交所發布了《信息披露業務手冊》,也詳細規定了業績預告的事項。雖然針對業績預告和披露,滬深兩地交易皆做出了具體的規定,但規定各不相同,深交所幾大板塊也存在著不同的規定,缺乏統一的監管標準,使廣大投資者在解讀業績預告時,存在較大的困惑。
.................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 國內外業績預告研究綜述
在國外,在業績預告上,多采取了自愿披露原則,所以,國外學術界在研究中,將業績預告的披露動因作為重點,另外,他們還從不同的維度,探討了業績預告造成的經濟后果。
(1)宏觀層面的研究
宏觀層面的研究主要是從與業績預告信息有關的法律環境、分析師與投資者的行為等角度,探討了披露動機。Johnson 等(2001)研究發現,在《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PSLRA)出臺后,高科技企業的業績預告準確性全面提升。而公平披露制度(FD)對于業績預告信息所造成的影響。在 FD 通過前,早期的研究也證明了不少經理人廣泛運用了私人渠道(Hutton,2005)進行業績信息紕漏。不過,Bailey 等(2003)研究證實了,在 FD 通過后,企業所披露業績預告有所增加,從而認為監管者對于 FD 的影響可能估計不足。Wang(2007)等人研究后指出,在 FD 后,企業是否會繼續發布業績預告,取決于企業的特征。Baginsk(2002)對比了兩個經濟體制各異的企業所發布的業績預告信息之間的差異,研究結果證實了,加拿大經理人比起美國經理人,所發布的預告更多、更準確,期限也更長,特別是在盈利上升階段。反之,在盈利下降階段,他們很少去披露中期預告。研究還發現,影響企業管理層業績預告的發布因素除了各企業所處的法律環境外,還包括了分析師與投資者們的個人行為。Ajinkya 等人(2005)研究結果表明,投資者與分析師們注重研究以業績預告為代表的前瞻性信息的披露,他們更愿意去投資具有完整披露報告的企業,而且因為分析師和機構投資者數量不斷增長,提供業績預告的企業數量也持續增長,上世紀末只有 10%~15%,到了 2004 年,已增長至 50%以上。
(2)微觀層面的研究
微觀層面的研究主要以實施業績預告信息披露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他們的披露動機。總體研究結果顯示,影響企業業績預告信息披露動機的因素包括信息的不對稱程度、管理層自身的動機、訴訟風險、以及資產成本等。
...........................
第二章 相關理論基礎
2.1 理論基礎
本文主要研究是業績預告的特殊現象,以及出現這種現象所造成的影響。這種現象所發生的原因和結果都是經濟學上“人”為主體產生的。所以主要采用的相關理論是金融學以及行為學的相關理論。
2.1.1 行為金融學理論
傳統金融學理論是建立在假設投資者擁有完全理性,市場無摩擦的前提之上的,并出現了諸多的經典理論,比如期權定價理論(OPT)、套利定價理論(APT)、資本資產定價理論(CAPM)等,它們沿用了經濟學中的“理性” 分析技巧和方法,但卻沒有注重分析投資者自身的投資能力和行為。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各種異常現象不斷增加,用過去的理論幾乎無法去解釋,如羊群效應、小公司效應、股權溢價等。因為存在這諸多的異常現象,讓學者們對傳統的金融理論產生了質疑,尤其是有效市場假說理論,其正確性更是受到人們的質疑。隨著,人的心理與行為作為對投資決策較大的一項影響因素,開始受到研究者的重視。人們轉而尋求從心理層面去探討金融問題。進而受此影響,開始產生行為金融學理論。行為金融學理論涉及到多種學科的知識,如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研究者們從心理學研究結果出發,根據投資者的個人認知、實際情感對個體因素對市場行情所造成的影響做了研究,解釋了相關的異常現象。傳統金融學理論主要探討的是如何進行決策,而行為金融學理論則將研究重點集中在了“實際上怎樣做出決策”,從中也體現出了人類的心理因素對投資決策所產生的影響,使研究更符合實際。行為金融學理論發展至今,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包括了羊群效應理論、前景理論、期望理論、行為資產定價理論等。
行為金融學理論否定了“有效市場”、“理性人”等傳統金融學理論中的假設問題,認為心理因素主導著投資者的投資,包括他們的個人認知、行為偏好、以及投資情感等,也正是因此,才使得投資市場變成非有效市場。人類存在有限理性,而傳統金融學理論所認為的無限理性是不合理的,投資也受到非理性的影響。因為每個人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心理因素各不相同,所以在遭遇同樣的經濟狀況時,每個人的認知也會有差異,進而對其投資行為與決策造成較大的影響,這些也都會在市場中充分反映出來。行為金融學理論比起傳統的金融學理論,凸顯了“人”的地位。 雖然該理論還是以有限理性人為基礎,但它并非全盤否定傳統金融學理論,也在有限的范圍內,認同了傳統金融理論的正確性。這兩種金融學理論有一定相同之處,但也有一定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擁有相同的研究方法,就是根據一定的假設來構建有效的模型,再借助相應的理論對資本市場上的一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而其不同之處在于,行為金融學理論修正了傳統金融學理論,并做了適當的補充,而且,其前提是承認人類行為擁有最大化效用。
..............................
2.2 “黑天鵝”基本理論
2.2.1 黑天鵝的定義以及特點
“黑天鵝”事件的具體定義:納西姆·塔勒布(2007)全面定義了“黑天鵝”事件,國內外學者們在研究“黑天鵝”事件時,皆采用了他的理論。本文也采用了這種定義,將“黑天鵝”事件解釋為:具有意外性、極端影響、事后可解釋三種特征的突發事件。
“黑天鵝”事件的主要特點:
(1)意外性
意外性就是事件的發生出乎所有人意料,很少發生并且人們難以適應。“黑天鵝”事件顛覆了人們通過觀察與經驗積累所獲得的認知,在人們的預期之外。導致這種意外的原因有兩種:即外部性和內部性偏差所造成的。
外部性偏差,就是“黑天鵝”事件的相關信息和人們所接受到的信息之間存在的偏差。“黑天鵝”事件屬于極端事件,發生的機率和數量都較少,人們難以掌握其內在規律。從時間角度來說,“黑天鵝”事件不會在短時間內,多次在同一主體身上發生,就算真的發生了也會因為人們對具體事件的關注導致被忽視。因為記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發生機率小,間隔周期長的“黑天鵝”事件,人們一般會選擇遺忘,對整個事件的具體信息也難以充分地掌握,主要表現在對“黑天鵝”事件產生低估。
內部性偏差,因為每個人在文化、記憶、風險偏好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收集到相關的信息后,會對其進行選擇性解讀,導致了偏差的存在。比如,投資者對現有的信息有著充足的自信,只信賴自己高度關注的事件,對于企業的業績、經營信息、以及其它投資者的信息不屑一顧。投資者在信息分析時,更會關注對自己有利的、能提升自信心的信息,對不符合自身信念的信息,則選擇性忽略,從而使一些關鍵信息被忽略掉,使得“黑天鵝”事件在他們眼中,等于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正是因為存在內外部兩種偏差,使得人們將“是什么”的問題解讀成了“應該是什么”,只關注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選擇性忽略了關鍵信息,使意料之外的事件在他們眼中成了不可能發生的事件,未能有效地防范。這也對“黑天鵝”事件意外性的最好詮釋。 .......................
第三章 A 股上市公司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統計調查............................. 18
3.1 “黑天鵝”相關案例...................................18
3.2 我國業績預告制度及披露現狀...................................21
第四章 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統計分析....................32
4.1 外關聯性層面統計分析...........................32
4.1.1 治理缺失下“惡化”現象的統計分析............................32
4.1.2 行為金融學的視角下重復現象統計分析..........................3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45
5.1 研究結論.............................45
5.1.1 外關聯性層面結論....................................45
5.1.2 內關聯性層面結論....................45
第四章 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統計分析
4.1 外關聯性層面統計分析
4.1.1 治理缺失下“惡化”現象的統計分析
通過收集相關的信息數據,可將我國業績預告制度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點:(1)業績大幅波動的企業才需要披露業績預告。業績變化明顯指的是預測凈利潤可能會下降、出現大幅增長或者扭虧為盈。以 50%的波幅作為模量標準;(2)衡量指標單一。僅參考凈利潤這一個指標來判斷是否要發布業績預告;(3)不完全強制披露。對于非強制披露范圍內的企業,應由管理層來決定是否自愿披露;(4)以一個季度作為預告間隔期。在本季度對下季度的業績做出預告,所以第三季度的業績預告十分重要,選擇于季報前公布,也滿足了信息發布所應具備的連續性與及時性;(5)明確了責任與懲罰制度。上市公司與其管理層必須對業績預告及相關的修正公告負責,披露的業績預告內容應盡量與公司實際業績保持一致,避免發生大的差異。不然,證券交易所會根據其情節,施以通報批評、或公開譴責等處罰,并記入誠信檔案中;(6)是否要由注冊會計師去審核業績預告中的信息也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不過未做出強制性規定。當前,我國已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業績預告制度,也明確規定了預告的披露時間和相應標準,不過對于相關的違規行為未做出明確的定義,也沒有制定出明確的處罰制度,而且對上市公司多次修正業績預告的行為,也沒有規定具體的處罰措施。對于業績預告中所發生的違規行為,證監會一般采用責令改正、約談、發出警示函等方式來解決。 ..........................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
5.1 研究結論
本文以 2013 年到 2018 年間 A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對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年度業績預告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作為資本市場上重要的財務信息披露機制,業績預告機制在降低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性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這種機制是一種主動行為,告知投資者所不容易發現的公司異常消息,從而有效防止上市公司股價的大范圍波動,降低股價崩盤的風險。本文通過對相關數據的研究,檢驗了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相關上市公司的起因和共性。進一步,本文厘清了三個問題,一是明確了業績預告“黑天鵝”這種現象,第二,通過相關統計分析解釋了為何這種現象每個會計周期內都重復出現的原因,以及這種現象是制度及監管的內生作用還是自身發生的獨立現象。三是,對這種現象提出了相關統計分析,并且證明這種現象的共性。最后,通過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統計分析提出了這種現象對于不同層面的影響,并且對這種影響提出了相應對策。
5.1.1 外關聯性層面結論
前文通過有效數據的統計分析證明了第一統計分析,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惡化“。可以從表 4-1 和圖 4-2 可以得出相關數據的支撐。由于制度與監管的不完善和不合理。導致現象的不斷上升。并且通過監管層與業績預報違規的通告對比,也反向驗證了結論。監管層管理職能的缺失是導致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
進一步的通過第二統計分析對業績預告“黑天鵝”的“慣犯”現象存在的證明。并且通過對于目標對象的相關年份和數據解讀,發現都存在相關年度的經營情況出現重大波動。特別是安妮股份和 st 新海兩家上市公司相關年度的財務數據讓人吃驚。不排除管理層對于會計信息的操控,那么可以得出結論,由于業績預告和相關會計信息規則的漏洞以及監管的“0”違規成本造成的現象。
最后,通過第三統計分析有效的證明了非國有制企業管理層的對于會計信息的控制性更高,業績預報出現“黑天鵝”現象更為嚴重。非國有制企業上市公司管理層對會計信息的操作行為,促進隱瞞和誤導行為更為嚴重。證明了不同屬性管理層與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關聯性。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黑天鵝”通常指的是發生概率極低,但又確實已經發生的重大事件。“黑天鵝”事件一般具備三大特征:罕見性、沖擊力大、在事后才能尋找到原因。在資本市場上,“黑天鵝”事件一般會在尾部風險中孕育、爆發,這些風險爆發時機不定,也因此常為人們所低估,但一旦發生爆發,短期內就會給市場產生巨大的沖擊,給投資者們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比如:2011 年雙匯曝出的“瘦肉精”事件、重慶啤酒曝出的“疫苗門”事件、2012 年湯臣倍健發生的“螺旋藻鉛超標”事件以及酒鬼酒“塑化劑”事件等。諸多投資者在這些事件中蒙受了巨大的虧損,機構投資者也因為措手不及,因而損失慘重,這些黑天鵝事件都給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業績預告屬于預測類信息,就是上市公司在對外披露財務報告前,會提前預告本次業績變化情況,目的是提前對利益相關者們進行風險警示。我國從 1998 年開始推出業績預告制度,早期主要針對的是預虧的上市公司,采取了強制披露方式。從 2001 年開始,證監會針對上市企業的定期報告信息的披露,陸續發布了多項規范性文件,以及具體的格式準則,提出上市公司可在本期披露財務報告時,同時發布下一會計周期的盈利預測數據。2002 年,又出臺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 13 號》。該文件中規定:上市公司管理層若是預測到本期的經營業績會發生虧損,或者比起上年同期,業績波動幅度較大,應提前進行警示。這可以看作是一種具備預警意義的業績預告。2007年 2 月,證監會下發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中規定了,如果上市公司預計業績會出現虧損,或者大幅波動那么應就這一情況及時的發布業績預告,這也是證監會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現了業績預告這一詞匯。該文件還規定了業績預告的幾種形式,如預增、預減、續盈、續虧、首虧扭虧等。此后,在滬深兩地交易所所發布的上市規則中,也針對業績預告陸續出臺了相關的規定。2007 年,深交所發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 1 號-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該規則已被《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 21 號-業績預告及定期報告披露》及深交所各個板塊的《規范運作指引》所替代),上交所則在《股票上市規則》中,規范了業績預告的形式,2013 年,實施了信息披露直通車后,上交所發布了《信息披露業務手冊》,也詳細規定了業績預告的事項。雖然針對業績預告和披露,滬深兩地交易皆做出了具體的規定,但規定各不相同,深交所幾大板塊也存在著不同的規定,缺乏統一的監管標準,使廣大投資者在解讀業績預告時,存在較大的困惑。
.................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 國內外業績預告研究綜述
在國外,在業績預告上,多采取了自愿披露原則,所以,國外學術界在研究中,將業績預告的披露動因作為重點,另外,他們還從不同的維度,探討了業績預告造成的經濟后果。
(1)宏觀層面的研究
宏觀層面的研究主要是從與業績預告信息有關的法律環境、分析師與投資者的行為等角度,探討了披露動機。Johnson 等(2001)研究發現,在《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PSLRA)出臺后,高科技企業的業績預告準確性全面提升。而公平披露制度(FD)對于業績預告信息所造成的影響。在 FD 通過前,早期的研究也證明了不少經理人廣泛運用了私人渠道(Hutton,2005)進行業績信息紕漏。不過,Bailey 等(2003)研究證實了,在 FD 通過后,企業所披露業績預告有所增加,從而認為監管者對于 FD 的影響可能估計不足。Wang(2007)等人研究后指出,在 FD 后,企業是否會繼續發布業績預告,取決于企業的特征。Baginsk(2002)對比了兩個經濟體制各異的企業所發布的業績預告信息之間的差異,研究結果證實了,加拿大經理人比起美國經理人,所發布的預告更多、更準確,期限也更長,特別是在盈利上升階段。反之,在盈利下降階段,他們很少去披露中期預告。研究還發現,影響企業管理層業績預告的發布因素除了各企業所處的法律環境外,還包括了分析師與投資者們的個人行為。Ajinkya 等人(2005)研究結果表明,投資者與分析師們注重研究以業績預告為代表的前瞻性信息的披露,他們更愿意去投資具有完整披露報告的企業,而且因為分析師和機構投資者數量不斷增長,提供業績預告的企業數量也持續增長,上世紀末只有 10%~15%,到了 2004 年,已增長至 50%以上。
(2)微觀層面的研究
微觀層面的研究主要以實施業績預告信息披露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他們的披露動機。總體研究結果顯示,影響企業業績預告信息披露動機的因素包括信息的不對稱程度、管理層自身的動機、訴訟風險、以及資產成本等。
...........................
第二章 相關理論基礎
2.1 理論基礎
本文主要研究是業績預告的特殊現象,以及出現這種現象所造成的影響。這種現象所發生的原因和結果都是經濟學上“人”為主體產生的。所以主要采用的相關理論是金融學以及行為學的相關理論。
2.1.1 行為金融學理論
傳統金融學理論是建立在假設投資者擁有完全理性,市場無摩擦的前提之上的,并出現了諸多的經典理論,比如期權定價理論(OPT)、套利定價理論(APT)、資本資產定價理論(CAPM)等,它們沿用了經濟學中的“理性” 分析技巧和方法,但卻沒有注重分析投資者自身的投資能力和行為。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各種異常現象不斷增加,用過去的理論幾乎無法去解釋,如羊群效應、小公司效應、股權溢價等。因為存在這諸多的異常現象,讓學者們對傳統的金融理論產生了質疑,尤其是有效市場假說理論,其正確性更是受到人們的質疑。隨著,人的心理與行為作為對投資決策較大的一項影響因素,開始受到研究者的重視。人們轉而尋求從心理層面去探討金融問題。進而受此影響,開始產生行為金融學理論。行為金融學理論涉及到多種學科的知識,如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研究者們從心理學研究結果出發,根據投資者的個人認知、實際情感對個體因素對市場行情所造成的影響做了研究,解釋了相關的異常現象。傳統金融學理論主要探討的是如何進行決策,而行為金融學理論則將研究重點集中在了“實際上怎樣做出決策”,從中也體現出了人類的心理因素對投資決策所產生的影響,使研究更符合實際。行為金融學理論發展至今,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包括了羊群效應理論、前景理論、期望理論、行為資產定價理論等。
行為金融學理論否定了“有效市場”、“理性人”等傳統金融學理論中的假設問題,認為心理因素主導著投資者的投資,包括他們的個人認知、行為偏好、以及投資情感等,也正是因此,才使得投資市場變成非有效市場。人類存在有限理性,而傳統金融學理論所認為的無限理性是不合理的,投資也受到非理性的影響。因為每個人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心理因素各不相同,所以在遭遇同樣的經濟狀況時,每個人的認知也會有差異,進而對其投資行為與決策造成較大的影響,這些也都會在市場中充分反映出來。行為金融學理論比起傳統的金融學理論,凸顯了“人”的地位。 雖然該理論還是以有限理性人為基礎,但它并非全盤否定傳統金融學理論,也在有限的范圍內,認同了傳統金融理論的正確性。這兩種金融學理論有一定相同之處,但也有一定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擁有相同的研究方法,就是根據一定的假設來構建有效的模型,再借助相應的理論對資本市場上的一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而其不同之處在于,行為金融學理論修正了傳統金融學理論,并做了適當的補充,而且,其前提是承認人類行為擁有最大化效用。
..............................
2.2 “黑天鵝”基本理論
2.2.1 黑天鵝的定義以及特點
“黑天鵝”事件的具體定義:納西姆·塔勒布(2007)全面定義了“黑天鵝”事件,國內外學者們在研究“黑天鵝”事件時,皆采用了他的理論。本文也采用了這種定義,將“黑天鵝”事件解釋為:具有意外性、極端影響、事后可解釋三種特征的突發事件。
“黑天鵝”事件的主要特點:
(1)意外性
意外性就是事件的發生出乎所有人意料,很少發生并且人們難以適應。“黑天鵝”事件顛覆了人們通過觀察與經驗積累所獲得的認知,在人們的預期之外。導致這種意外的原因有兩種:即外部性和內部性偏差所造成的。
外部性偏差,就是“黑天鵝”事件的相關信息和人們所接受到的信息之間存在的偏差。“黑天鵝”事件屬于極端事件,發生的機率和數量都較少,人們難以掌握其內在規律。從時間角度來說,“黑天鵝”事件不會在短時間內,多次在同一主體身上發生,就算真的發生了也會因為人們對具體事件的關注導致被忽視。因為記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發生機率小,間隔周期長的“黑天鵝”事件,人們一般會選擇遺忘,對整個事件的具體信息也難以充分地掌握,主要表現在對“黑天鵝”事件產生低估。
內部性偏差,因為每個人在文化、記憶、風險偏好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收集到相關的信息后,會對其進行選擇性解讀,導致了偏差的存在。比如,投資者對現有的信息有著充足的自信,只信賴自己高度關注的事件,對于企業的業績、經營信息、以及其它投資者的信息不屑一顧。投資者在信息分析時,更會關注對自己有利的、能提升自信心的信息,對不符合自身信念的信息,則選擇性忽略,從而使一些關鍵信息被忽略掉,使得“黑天鵝”事件在他們眼中,等于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正是因為存在內外部兩種偏差,使得人們將“是什么”的問題解讀成了“應該是什么”,只關注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選擇性忽略了關鍵信息,使意料之外的事件在他們眼中成了不可能發生的事件,未能有效地防范。這也對“黑天鵝”事件意外性的最好詮釋。 .......................
第三章 A 股上市公司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統計調查............................. 18
3.1 “黑天鵝”相關案例...................................18
3.2 我國業績預告制度及披露現狀...................................21
第四章 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統計分析....................32
4.1 外關聯性層面統計分析...........................32
4.1.1 治理缺失下“惡化”現象的統計分析............................32
4.1.2 行為金融學的視角下重復現象統計分析..........................3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45
5.1 研究結論.............................45
5.1.1 外關聯性層面結論....................................45
5.1.2 內關聯性層面結論....................45
第四章 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統計分析
4.1 外關聯性層面統計分析
4.1.1 治理缺失下“惡化”現象的統計分析
通過收集相關的信息數據,可將我國業績預告制度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點:(1)業績大幅波動的企業才需要披露業績預告。業績變化明顯指的是預測凈利潤可能會下降、出現大幅增長或者扭虧為盈。以 50%的波幅作為模量標準;(2)衡量指標單一。僅參考凈利潤這一個指標來判斷是否要發布業績預告;(3)不完全強制披露。對于非強制披露范圍內的企業,應由管理層來決定是否自愿披露;(4)以一個季度作為預告間隔期。在本季度對下季度的業績做出預告,所以第三季度的業績預告十分重要,選擇于季報前公布,也滿足了信息發布所應具備的連續性與及時性;(5)明確了責任與懲罰制度。上市公司與其管理層必須對業績預告及相關的修正公告負責,披露的業績預告內容應盡量與公司實際業績保持一致,避免發生大的差異。不然,證券交易所會根據其情節,施以通報批評、或公開譴責等處罰,并記入誠信檔案中;(6)是否要由注冊會計師去審核業績預告中的信息也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不過未做出強制性規定。當前,我國已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業績預告制度,也明確規定了預告的披露時間和相應標準,不過對于相關的違規行為未做出明確的定義,也沒有制定出明確的處罰制度,而且對上市公司多次修正業績預告的行為,也沒有規定具體的處罰措施。對于業績預告中所發生的違規行為,證監會一般采用責令改正、約談、發出警示函等方式來解決。 ..........................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
5.1 研究結論
本文以 2013 年到 2018 年間 A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對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年度業績預告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作為資本市場上重要的財務信息披露機制,業績預告機制在降低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性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這種機制是一種主動行為,告知投資者所不容易發現的公司異常消息,從而有效防止上市公司股價的大范圍波動,降低股價崩盤的風險。本文通過對相關數據的研究,檢驗了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相關上市公司的起因和共性。進一步,本文厘清了三個問題,一是明確了業績預告“黑天鵝”這種現象,第二,通過相關統計分析解釋了為何這種現象每個會計周期內都重復出現的原因,以及這種現象是制度及監管的內生作用還是自身發生的獨立現象。三是,對這種現象提出了相關統計分析,并且證明這種現象的共性。最后,通過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統計分析提出了這種現象對于不同層面的影響,并且對這種影響提出了相應對策。
5.1.1 外關聯性層面結論
前文通過有效數據的統計分析證明了第一統計分析,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惡化“。可以從表 4-1 和圖 4-2 可以得出相關數據的支撐。由于制度與監管的不完善和不合理。導致現象的不斷上升。并且通過監管層與業績預報違規的通告對比,也反向驗證了結論。監管層管理職能的缺失是導致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
進一步的通過第二統計分析對業績預告“黑天鵝”的“慣犯”現象存在的證明。并且通過對于目標對象的相關年份和數據解讀,發現都存在相關年度的經營情況出現重大波動。特別是安妮股份和 st 新海兩家上市公司相關年度的財務數據讓人吃驚。不排除管理層對于會計信息的操控,那么可以得出結論,由于業績預告和相關會計信息規則的漏洞以及監管的“0”違規成本造成的現象。
最后,通過第三統計分析有效的證明了非國有制企業管理層的對于會計信息的控制性更高,業績預報出現“黑天鵝”現象更為嚴重。非國有制企業上市公司管理層對會計信息的操作行為,促進隱瞞和誤導行為更為嚴重。證明了不同屬性管理層與業績預告“黑天鵝”現象的關聯性。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