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補貼視角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產能投資與財務績效的
時間:2021-06-08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章對企業發展有以下三個建議。第一,技術先導,加大研發投入。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發展的趨勢,中國在政府補貼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也逐漸產業化,如今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逐級退坡,外資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面對激烈的市場,新能源汽車企業要提高創新能力和高端發展的能力,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企業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企業應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和研發投入力度,尤其是對電池、電機和電控三大關鍵技術的研發,進而提升產品的性能,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加大產品競爭力。同時加大研發人員的投入和培養,研發人員的能力關系到企業產品設計開發和整體效益,因此,企業要提高研發人員占比,培養高水平人才。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技術驅動的新興產業,企業要加強技術研發能力,加大研發投入,增強市場競爭力,使產品本身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如此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逐漸擺脫對政府補貼的依賴。
1 引言
1.1 選題背景和研究問題
截至 2019 年年末,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 124.2 萬輛和 120.6 萬輛1,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最大的國家。我國新能源汽車能在短短十年間快速被人們接受并且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與我國的政府補貼政策是分不開的。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政府補貼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推廣補貼,對企業和消費者給予減輕或免除稅收負擔的稅收優惠,和支持新能源汽車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發補貼。推廣補貼是國家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由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企業按照扣除補貼后的價格銷售,補貼金額直接作為主營業務收入發放給企業。研發補貼則是國家為支持新能源汽車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發放的專項補貼,一般是以企業研發具體項目的形式進行補貼。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正式開始是 2009 年出臺的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政策,即通過提供財政補貼,在 3 年的時間內每年發展十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廣 1000 輛新能源汽車,以點帶面,隨后可以遍地開花。從 2009 年起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補貼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9 年—2013 年)是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補貼興起階段,第二階段(2014 年—2016年)是政府開始提高補貼的門檻,部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有所下降;第三階段(2017年---至今)是推廣補貼正式進入退坡階段,部分新能源汽車補貼已經取消,獲得補貼的門檻進一步提高。研發補貼則早在 2001 年將新能源汽車列入“863”計劃之后,中央財政會不定期根據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技術要求對企業發放財政補貼,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補貼門檻也越來越嚴格。
...................
1.2 研究現狀與存在不足
不少學者研究了政府補貼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認為政府補貼會對企業投資存在誘導作用,而且能夠通過“為新產業提供信息”以及“為先驅企業補償信息外部性”在結構變動中發揮因勢利導作用(林毅夫,2015),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地方政府可能因為政治利益和業績要求而對企業過分干預,從而導致企業進行非效率投資(李剛等,2017)。因此政府補貼是導致企業產能投資過剩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徐齊利等,2019)。在政府補貼對企業財務業績的影響中主要是對政府補貼、研發投入以及財務績效之間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政府補貼對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當期財務績效有正面影響,政府補貼能對企業產生短期的扶持作用(劉萍,2015),而企業研發投入在政府補助與企業財務績效間存在中介效應(王維等,2018)。在企業投資行為與財務績效方面,也是以研發投入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為主,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增加研發投資是通過犧牲公司近期績效來換取長期績效的提升的行為,研發投資強度的增加會給當期財務績效帶來負面影響,但未來會增加企業的財務績效(劉振,2014)。
雖然已有大量文獻對政府補貼對企業投資決策和財務績效有研究和介紹,但是多數集中在投資決策和研發投入方面,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講,推廣補貼和研發補貼對新能源整車企業產能投資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有關政府補貼視角下的產能投資方面現有的研究數量較少,同時缺乏討論政府補貼對企業產能投資決策與財務績效的影響。
............................
2 文獻綜述
2.1 政府補貼與企業投資
企業產能投資的文獻主要包括在企業的投資行為中,因此筆者查閱了與企業投資行為和投資決策的相關文獻,作為后文分析政府補貼與企業產能投資的基礎。
中國市場轉型的過程中,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很多文獻都對政府補貼與企業的發展進行了研究。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依賴政府的調控,而政府補貼則是政府扶持產業發展的最直接的手段(梁畢明和張楓炎,2019)。財政分權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財政自主權干預,地方政府出于政治和經濟有充分的動機激勵企業投資和擴大產能(郭慶旺和賈俊雪,2010)。因此企業得到政府補貼,就會受到政府的干預與影響,企業獲得的補貼體現了政府政策的導向性,因此政府認為需要引導企業活動時就會使用補貼政策同時給企業的投資環境施加了強外部影響(劉進等,2019)。可見政府補貼不僅能使企業獲得資金支持,幫助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而且也會影響企業發展方向和前景(彭中文等,2015)。從文獻可以看出政府補貼會對企業投資存在誘導作用,而且能夠通過“為新產業提供信息”以及“為先驅企業補償信息外部性”在結構變動中發揮因勢利導作用(林毅夫,2015),其中政府補貼就會影響企業的固定資產的投資水平,研究表明,伴隨著上市企業獲得的政府補貼數量的增加,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水平也出現增加,而且得到政府補貼的企業也會減少對外投資進而將資源及精力放到內部投資的擴張方面(梁畢明和王娜,2018)。政府補貼誘導企業投資的效果則存在兩種聲音,首先是正面的聲音,政府補貼能夠促進競爭而且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宋凌云和王賢彬,2013)。尤其是對非國有企業來說,在獲得政府補貼能緩解企業投資不足(劉進等,2019)。
....................
2.2 政府補貼與企業財務績效
通過上文的描述,可以看出政府補貼作為政府干預企業的手段既可以通過宏觀經濟調控調整行業投資水平,又可以利用微觀資源配置干預企業的投資行為(趙栓文和趙晨琳,2016)。同時政府補貼在誘導企業進行投資時,也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
一些學者認為,對于新興產業來說,政府補貼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Sourafel,2007)。尤其是政府對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政府的直接補貼對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的效果顯著(黃弘杰,2019)。獲得政府補貼的企業,一方面利用政府補貼進行盈余管理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鄒彩芬等,2006;潘越等,2009),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企業抵抗技術研發風險的能力,提高企業技術創新動力(解維敏等,2009)。具體來講,首先政府補貼可以解救公司的財務困境,政府補貼有強烈的扭虧、保殼動機,政府會根據虧損企業的經濟貢獻程度決定補助力度,對那些可能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給予更多的政府補貼(趙栓文和趙晨琳,2016)。其次,政府補貼通過推動企業的創新、研發、人力資本的發展間接的影響企業利潤(Pergelova,2014)。而最主要的是政府補貼通過提高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而給企業財務績效帶來正面影響(鄒彩芬等,2014)。在新能源行業,政府補貼促使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強度,調動研發創新積極性,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最終接影響企業財務績效(朱志紅和冷秋林,2019)。因此,企業研發投入在政府補貼與企業財務績效間存在中介效應(王維等,2018)。不僅如此,政府也更傾向于扶持研發能力強的企業(鄒彩芬等,2014),可見政府補貼與企業研發是相互促進的。當然政府對企業的研發投入的補助在企業存在“騙補”或者“尋租”行為時,就不存在促進的效果。尤其是對民營上市公司來說,“尋租”獲得的財政補貼,不僅不能提高企業財務績效反而會帶來不利影響(余明桂等,2010)。
圖 4-1 2001 年—2019 年新能源汽車政策個數
.........................
3 概念界定與相關理論......................9
3.1 概念界定..................................9
3.2 理論分析.............................9
4 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12
4.1 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12
4.1.1 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政策概況.........................13
4.1.2 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政策概況..............................15
5 案例分析---以比亞迪為例...................................28
5.1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29
5.2 比亞迪政府補貼分析.......................30
5 案例分析---以比亞迪為例
5.1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 1995 年,2002 年 7 月 31 日在香港主板上市(股票代碼 00285),2011 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 002594),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開始是一家從事鋰離子電池制造的公司,2003 年比亞迪公司跨行業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吉馳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并成立了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從此進軍汽車制造行業。如今比亞迪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塊,分別為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和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2006 年 6 月,比亞迪純電動轎車 F3e 的研發成功,標志著比亞迪純電動汽車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政策之前,也就是2009 年之前,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并不是主要業務,但是隨著政府政策的推進和影響,2012 年,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 年)》中將新能源汽車列為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同年,比亞迪與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發布其電動汽車品牌 DENZA“騰勢”,從此比亞迪開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并成為了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跑者之一。
圖 5-3 比亞迪 2014 年-2019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
........................
6 研究結論及建議
6.1 研究結論
(1)政府補貼影響新能源汽車企業產能投資行為
由于中國新能源汽車起步較晚,而且中國市場規模大,完全由企業自己發展和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中國一直采取由政府引導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其中政府政策最具有代表性的即為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根據前文對比亞迪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政府補貼影響新能源汽車企業產能投資,主要體現在產能投資規模和產能投資行為上。
首先在產能投資規模上,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銷量逐漸利好,逐年增加,對于像比亞迪這樣發展較好的企業來說,就會投入大量精力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動力電池工廠,從而增加固定資產規模。而作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技術研發是最重要的,隨著補貼要求越來越嚴格,企業在無形資產研發上進行了一定的投資,進而增加了無形資產的規模。
其次在產能投資方向上,政府補貼起到了引導作用。新能源汽車行業是新興行業,企業不會盲目去擴張自己的規模,從政策開始的第一階段,政府明確規劃處 13 個試點城市其中就包括深圳、長沙和西安,比亞迪則首先在深圳與深圳政府合作推廣電動出租車,隨后又在長沙建設新能源汽車城,在西安建設研發中心。第二階段,政策鼓勵發展公共交通電動化,政府補貼也傾向于此,因此比亞迪充分擴張電動客車的投資,在多地建設電動客車生產基地,擴大生產規模;補貼大力支持混合動力汽車,比亞迪將技術研發放在混合動力車上,研發出的 DM 技術和雙模技術(電動機+燃油發動機),提高汽車的性能而且不受補貼政策調整的約束。第三階段,政府補貼越來與偏向動力電池而且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走到退坡的最后階段,因此比亞迪在產能投資上全面布局,不斷與各地政府合作建立電池工廠擴大電池產能的同時,也與上下游企業合作,實現垂直和水平的雙向擴張,提高企業的產能減少補助退坡后對企業的傷害。因此政府補貼會對企業的產能投資有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略)
1 引言
1.1 選題背景和研究問題
截至 2019 年年末,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 124.2 萬輛和 120.6 萬輛1,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最大的國家。我國新能源汽車能在短短十年間快速被人們接受并且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與我國的政府補貼政策是分不開的。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政府補貼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推廣補貼,對企業和消費者給予減輕或免除稅收負擔的稅收優惠,和支持新能源汽車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發補貼。推廣補貼是國家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由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企業按照扣除補貼后的價格銷售,補貼金額直接作為主營業務收入發放給企業。研發補貼則是國家為支持新能源汽車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發放的專項補貼,一般是以企業研發具體項目的形式進行補貼。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正式開始是 2009 年出臺的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政策,即通過提供財政補貼,在 3 年的時間內每年發展十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廣 1000 輛新能源汽車,以點帶面,隨后可以遍地開花。從 2009 年起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補貼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9 年—2013 年)是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補貼興起階段,第二階段(2014 年—2016年)是政府開始提高補貼的門檻,部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有所下降;第三階段(2017年---至今)是推廣補貼正式進入退坡階段,部分新能源汽車補貼已經取消,獲得補貼的門檻進一步提高。研發補貼則早在 2001 年將新能源汽車列入“863”計劃之后,中央財政會不定期根據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技術要求對企業發放財政補貼,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補貼門檻也越來越嚴格。
...................
1.2 研究現狀與存在不足
不少學者研究了政府補貼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認為政府補貼會對企業投資存在誘導作用,而且能夠通過“為新產業提供信息”以及“為先驅企業補償信息外部性”在結構變動中發揮因勢利導作用(林毅夫,2015),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地方政府可能因為政治利益和業績要求而對企業過分干預,從而導致企業進行非效率投資(李剛等,2017)。因此政府補貼是導致企業產能投資過剩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徐齊利等,2019)。在政府補貼對企業財務業績的影響中主要是對政府補貼、研發投入以及財務績效之間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政府補貼對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當期財務績效有正面影響,政府補貼能對企業產生短期的扶持作用(劉萍,2015),而企業研發投入在政府補助與企業財務績效間存在中介效應(王維等,2018)。在企業投資行為與財務績效方面,也是以研發投入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為主,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增加研發投資是通過犧牲公司近期績效來換取長期績效的提升的行為,研發投資強度的增加會給當期財務績效帶來負面影響,但未來會增加企業的財務績效(劉振,2014)。
雖然已有大量文獻對政府補貼對企業投資決策和財務績效有研究和介紹,但是多數集中在投資決策和研發投入方面,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講,推廣補貼和研發補貼對新能源整車企業產能投資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有關政府補貼視角下的產能投資方面現有的研究數量較少,同時缺乏討論政府補貼對企業產能投資決策與財務績效的影響。
............................
2 文獻綜述
2.1 政府補貼與企業投資
企業產能投資的文獻主要包括在企業的投資行為中,因此筆者查閱了與企業投資行為和投資決策的相關文獻,作為后文分析政府補貼與企業產能投資的基礎。
中國市場轉型的過程中,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很多文獻都對政府補貼與企業的發展進行了研究。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依賴政府的調控,而政府補貼則是政府扶持產業發展的最直接的手段(梁畢明和張楓炎,2019)。財政分權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財政自主權干預,地方政府出于政治和經濟有充分的動機激勵企業投資和擴大產能(郭慶旺和賈俊雪,2010)。因此企業得到政府補貼,就會受到政府的干預與影響,企業獲得的補貼體現了政府政策的導向性,因此政府認為需要引導企業活動時就會使用補貼政策同時給企業的投資環境施加了強外部影響(劉進等,2019)。可見政府補貼不僅能使企業獲得資金支持,幫助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而且也會影響企業發展方向和前景(彭中文等,2015)。從文獻可以看出政府補貼會對企業投資存在誘導作用,而且能夠通過“為新產業提供信息”以及“為先驅企業補償信息外部性”在結構變動中發揮因勢利導作用(林毅夫,2015),其中政府補貼就會影響企業的固定資產的投資水平,研究表明,伴隨著上市企業獲得的政府補貼數量的增加,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水平也出現增加,而且得到政府補貼的企業也會減少對外投資進而將資源及精力放到內部投資的擴張方面(梁畢明和王娜,2018)。政府補貼誘導企業投資的效果則存在兩種聲音,首先是正面的聲音,政府補貼能夠促進競爭而且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宋凌云和王賢彬,2013)。尤其是對非國有企業來說,在獲得政府補貼能緩解企業投資不足(劉進等,2019)。
....................
2.2 政府補貼與企業財務績效
通過上文的描述,可以看出政府補貼作為政府干預企業的手段既可以通過宏觀經濟調控調整行業投資水平,又可以利用微觀資源配置干預企業的投資行為(趙栓文和趙晨琳,2016)。同時政府補貼在誘導企業進行投資時,也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
一些學者認為,對于新興產業來說,政府補貼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Sourafel,2007)。尤其是政府對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政府的直接補貼對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的效果顯著(黃弘杰,2019)。獲得政府補貼的企業,一方面利用政府補貼進行盈余管理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鄒彩芬等,2006;潘越等,2009),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企業抵抗技術研發風險的能力,提高企業技術創新動力(解維敏等,2009)。具體來講,首先政府補貼可以解救公司的財務困境,政府補貼有強烈的扭虧、保殼動機,政府會根據虧損企業的經濟貢獻程度決定補助力度,對那些可能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給予更多的政府補貼(趙栓文和趙晨琳,2016)。其次,政府補貼通過推動企業的創新、研發、人力資本的發展間接的影響企業利潤(Pergelova,2014)。而最主要的是政府補貼通過提高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而給企業財務績效帶來正面影響(鄒彩芬等,2014)。在新能源行業,政府補貼促使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強度,調動研發創新積極性,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最終接影響企業財務績效(朱志紅和冷秋林,2019)。因此,企業研發投入在政府補貼與企業財務績效間存在中介效應(王維等,2018)。不僅如此,政府也更傾向于扶持研發能力強的企業(鄒彩芬等,2014),可見政府補貼與企業研發是相互促進的。當然政府對企業的研發投入的補助在企業存在“騙補”或者“尋租”行為時,就不存在促進的效果。尤其是對民營上市公司來說,“尋租”獲得的財政補貼,不僅不能提高企業財務績效反而會帶來不利影響(余明桂等,2010)。
圖 4-1 2001 年—2019 年新能源汽車政策個數
3 概念界定與相關理論......................9
3.1 概念界定..................................9
3.2 理論分析.............................9
4 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12
4.1 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12
4.1.1 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政策概況.........................13
4.1.2 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政策概況..............................15
5 案例分析---以比亞迪為例...................................28
5.1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29
5.2 比亞迪政府補貼分析.......................30
5 案例分析---以比亞迪為例
5.1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 1995 年,2002 年 7 月 31 日在香港主板上市(股票代碼 00285),2011 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 002594),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開始是一家從事鋰離子電池制造的公司,2003 年比亞迪公司跨行業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吉馳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并成立了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從此進軍汽車制造行業。如今比亞迪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塊,分別為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和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2006 年 6 月,比亞迪純電動轎車 F3e 的研發成功,標志著比亞迪純電動汽車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政策之前,也就是2009 年之前,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并不是主要業務,但是隨著政府政策的推進和影響,2012 年,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 年)》中將新能源汽車列為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同年,比亞迪與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發布其電動汽車品牌 DENZA“騰勢”,從此比亞迪開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并成為了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跑者之一。
圖 5-3 比亞迪 2014 年-2019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
6 研究結論及建議
6.1 研究結論
(1)政府補貼影響新能源汽車企業產能投資行為
由于中國新能源汽車起步較晚,而且中國市場規模大,完全由企業自己發展和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中國一直采取由政府引導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其中政府政策最具有代表性的即為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根據前文對比亞迪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政府補貼影響新能源汽車企業產能投資,主要體現在產能投資規模和產能投資行為上。
首先在產能投資規模上,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銷量逐漸利好,逐年增加,對于像比亞迪這樣發展較好的企業來說,就會投入大量精力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動力電池工廠,從而增加固定資產規模。而作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技術研發是最重要的,隨著補貼要求越來越嚴格,企業在無形資產研發上進行了一定的投資,進而增加了無形資產的規模。
其次在產能投資方向上,政府補貼起到了引導作用。新能源汽車行業是新興行業,企業不會盲目去擴張自己的規模,從政策開始的第一階段,政府明確規劃處 13 個試點城市其中就包括深圳、長沙和西安,比亞迪則首先在深圳與深圳政府合作推廣電動出租車,隨后又在長沙建設新能源汽車城,在西安建設研發中心。第二階段,政策鼓勵發展公共交通電動化,政府補貼也傾向于此,因此比亞迪充分擴張電動客車的投資,在多地建設電動客車生產基地,擴大生產規模;補貼大力支持混合動力汽車,比亞迪將技術研發放在混合動力車上,研發出的 DM 技術和雙模技術(電動機+燃油發動機),提高汽車的性能而且不受補貼政策調整的約束。第三階段,政府補貼越來與偏向動力電池而且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走到退坡的最后階段,因此比亞迪在產能投資上全面布局,不斷與各地政府合作建立電池工廠擴大電池產能的同時,也與上下游企業合作,實現垂直和水平的雙向擴張,提高企業的產能減少補助退坡后對企業的傷害。因此政府補貼會對企業的產能投資有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控股東權質押對企業會計信息量的影響研究2021-01-24
- 世紀華通并購績效研究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