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及影響因素探討
時間:2021-06-26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筆者認為中國企業對東盟投資將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包括東道國地緣政治、文化差異、匯率波動風險等因素,因此,需要提高中國企業的風險意識和抗風險能力。首先,中國企業應該與當地政府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加強對話和交流,一起協調各方面的利益,促進各方共同發展。中國企業應與東道國政府簽訂投資保護政策,保護中國企業在當地的合法權益。其次,在東道國進行投資前,中國企業應做好風險評估,特別是東道國的政局穩定性、法律和外資方面政策。中國企業應鼓勵與當地企業和政府一起參與項目的建設,使得項目的所有權分散,中國的企業與當地企業和政府有著共同的利益,能夠有效防御相關風險。
第一章 緒論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東盟成立于 1967 年,經過 50 多年的發展,已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成為覆蓋東南亞地區的國際組織。東盟目前由十個成員國組成,分別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文萊、老撾、柬埔寨和緬甸。截止 2018 年底,東盟人口約 6 億,GDP 達 29690 億美元。地理位置上看,東盟位于亞洲的東南部,是中國的近鄰,其中老撾、緬甸和越南與中國接壤。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擁有大型貿易碼頭,并擁有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地理條件極其優越,為雙邊貿易提供了便利。
中國與東盟自 1991 年開啟對話進程,經過 20 多年共同努力,中國與東盟已成為最具活力的雙邊合作關系,發展前景廣闊。特別是在 2010 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①,使得中國對東盟的投資和貿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投資方面,根據《2018 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的數據可知,2018 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流量達 136.94億美元,占當年中國對外投資總流量的 9.6%。截止到 2018 年末,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存量從 2006 年末的 17.63 億美元增加至 1028.58 億美元,投資存量增長 58.3 倍,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貿易方面,根據《聯合國貿易統計數據庫》,2018 年,中國對東盟進出口貿易總額創歷史新高,達 5878.7 億美元,增速為 14%。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歐盟和美國。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額為 3192.4億美元,同比增長 14.2%,進口額為 2686.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8%。
.........................
二、相關文獻綜述
(一)國外相關文獻綜述
1.關于對外直接投資的研究
國外相關文獻中,對于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相關研究較少。Hymer(1960)認為是市場缺陷導致了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當企業在獲得壟斷優勢后,會以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不斷擴大其壟斷優勢,以此占領其他國家的市場。小島清(1978)提出邊際產業轉移理論,認為對外直接投資應該從該國具有比較劣勢的產業依次進行,對外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不是替代關系,而是互補關系。Dunning(1981)認為國家經濟的發展階段影響該國的對外投資,該國人均國民收入越多,對外直接投資越多。
近年來,國外學者發現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的動機是尋求市場和資源。Cheung(2009)發現不管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都有市場尋求動機和資源尋求動機。Ramasamy(2012)認為中國的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對東盟投資的動機是不同的,國有企業是為了獲取東道國的自然資源,而私有企業尋求的是東道國的市場。
2.關于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研究
在研究對外直接投資影響因素的問題上,國外的學者認為東道國的市場規模、制度體系、實際匯率、自然資源和文化差異等因素都會影響對外直接投資。Buckley(2007)認為東道國的市場規模越大,自然資源越豐富,兩國間文化差異越小,中國對東道國的直接投資越多。Amighini(2013)通過中國在對外投資產業的數據,發現東道國的自然資源越豐富,政權越不穩定,中國的能源型企業對該國的投資越多。Wei(2010)發現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東道國的制度有關,東道國的制度越完善,中國對東道國的投資越多。Choi 和 Jeon(2007)認為對外投資受匯率的影響。Hsu(2014)通過實證發現東道國的金融越發達,能吸引更多的外資。
........................
第二章 理論基礎
一、對外直接投資一般理論
(一)壟斷優勢理論
1960 年,美國學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提出了壟斷優勢理論。該理論指出,由于市場缺陷的存在,使得跨國公司參與對外直接投資。跨國公司擁有的壟斷優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技術優勢,跨國公司擁有比東道國企業更先進的技術優勢,技術上的優勢能降低跨國公司的生產成本。二是規模優勢,跨國公司能夠通過在東道國建立工廠,擴大生產規模,形成規模優勢,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三是資金優勢,與東道國企業相比,跨國公司擁有更充足的資金。四是管理組織能力,跨國公司擁有更先進的企業管理機制。當跨國公司擁有比東道國的企業更大的壟斷優勢時,跨國公司會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在東道國建立工廠,通過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占領東道國市場,以賺取更多的利潤。
壟斷優勢理論具有一定的進步性,首先,該理論對跨國公司進行對外投資的原因進行了解釋。其次,對于國際投資理論學科而言,壟斷優勢理論具有重大的意義,該理論為國際投資理論學科奠定了基石。但是壟斷優勢理論仍然存在不足之處,由于海默在研究時,主要以美國的跨國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因此,該理論主要適用于發達國家跨國公司
..........................
二、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理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參與對外直接投資。然而,對外直接投資的一般理論主要解釋的是發達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現象,由于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使得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特點和原因與發達國家不同,所以該理論無法對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現象進行解釋。因此,經濟學家在研究對外直接投資時,進一步將發展中國家為研究對象,提出一系列的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理論。
(一) 投資發展周期理論
1981 年,英國經濟學家約翰·鄧寧(John Harry Dunning)進一步發展了國際生產折衷理論,提出投資發展周期理論。鄧寧通過實證分析了 1967-1978 年間 67 個國家的經濟數據,發現一國的人均 GNP 一方面會影響該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另一方面也會影響該國吸引外資。此外,還發現對外直接投資與該國的經濟水平有關,該國的人均 GNP越高,對外直接投資額也越高。投資發展周期理論認為,根據人均 GNP,可以將一國的投資發展周期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投資需求和吸引外資的需求。不同于發達國家,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除了內部化優勢、所有權優勢和區位優勢外,自身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也是影響其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因素。投資發展周期理論為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制定發展路徑和對外直接投資政策建議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小規模技術理論
1983 年,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威爾斯(Louis J.Wells)提出了小規模技術理論,該理論認為雖然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在技術、知識產權以及規模經濟上具備優勢,而且發展中國家市場規模普遍較小,但是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通過利用勞動密集、靈活性高等特點形成的小規模技術以獲得競爭力。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一是小市場的勞動成本低,靈活性高,從而降低生產成本,進而通過價格優勢占領市場;二是來自在國外定居的本民族居民的需求,這類需求一般具有特殊性。
圖 3.1 2006-2018 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存量表(單位:億美元)
..............................
第三章 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現狀分析 .................................. 14
一、東盟總體經濟概況........................................... 14
二、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概況.................................. 14
第四章 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的模型構建................................ 24
一、模型基礎..................................... 24
(一)引力模型.................................... 24
(二)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24
第五章 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及影響因素分析.................................. 30
一、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 30
二、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31
第五章 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及影響因素分析
一、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隨機前言投資引力模型,將相關變量的數據導入到 Frontier4.1 中,得到實證結果,如表 5.1 所示。回歸結果中,γ 表示投資非效率項與隨機擾動項的比。從模型的回歸結果中我們發現,γ 的值非常接近 1,且通過了 1%的顯著性,表示非效率項的值非常接近隨機擾動項的值,說明是中國對東盟投資的非效率項導致了中國對東盟實際投資水平低于中國對東盟投資的潛力,同時也證明了使用隨機前言引力模型來研究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是合理的。
表 5.1 隨機前言投資引力模型回歸結果
....................
第六章 提升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的對策建議
一、努力擴大中國對東盟的投資規模
東盟十國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成員國,應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擴大中國對東盟基建投資規模。近年來,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良好,經營成本較低,購買力不斷增強,東盟國家的市場潛力巨大,是當今世界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2018 年,中國對東盟的投資流量達到 136.9 億美元,首次超過英屬維爾京群島,成為僅次于香港的中國第二大對外投資目的地。此外,由于中美貿易戰,中國企業為了避免關稅和對沖風險,將會積極尋求重組全球價值鏈,東盟國家對于中國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強。“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了東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東盟國家的產業升級,促進了東盟經濟的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導下,中國企業應積極響應號召,繼續加大對東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中國企業在東盟進行投資時,應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的工作,適應當地的文化,及時掌握最新的政策和規則,合理的向當地政府爭取政策上的優惠,通過加大中國企業向東盟各國投資,產生規模效應,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投資效率。2002 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啟動,成為我國對外的第一個自貿區。2010 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成為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由貿易區。2019 年,建立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應借助中國—東盟自貿協議升級促進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中國—東盟自貿協議升級為中國企業在東盟的投資創造了更多的機遇,東盟各國將進一步開放商業、金融、教育和通訊等行業,中國企業應抓住機遇,加大在東盟進行投資,積極參與東盟國家的建設。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 緒論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東盟成立于 1967 年,經過 50 多年的發展,已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成為覆蓋東南亞地區的國際組織。東盟目前由十個成員國組成,分別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文萊、老撾、柬埔寨和緬甸。截止 2018 年底,東盟人口約 6 億,GDP 達 29690 億美元。地理位置上看,東盟位于亞洲的東南部,是中國的近鄰,其中老撾、緬甸和越南與中國接壤。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擁有大型貿易碼頭,并擁有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地理條件極其優越,為雙邊貿易提供了便利。
中國與東盟自 1991 年開啟對話進程,經過 20 多年共同努力,中國與東盟已成為最具活力的雙邊合作關系,發展前景廣闊。特別是在 2010 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①,使得中國對東盟的投資和貿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投資方面,根據《2018 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的數據可知,2018 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流量達 136.94億美元,占當年中國對外投資總流量的 9.6%。截止到 2018 年末,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存量從 2006 年末的 17.63 億美元增加至 1028.58 億美元,投資存量增長 58.3 倍,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貿易方面,根據《聯合國貿易統計數據庫》,2018 年,中國對東盟進出口貿易總額創歷史新高,達 5878.7 億美元,增速為 14%。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歐盟和美國。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額為 3192.4億美元,同比增長 14.2%,進口額為 2686.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8%。
.........................
二、相關文獻綜述
(一)國外相關文獻綜述
1.關于對外直接投資的研究
國外相關文獻中,對于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相關研究較少。Hymer(1960)認為是市場缺陷導致了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當企業在獲得壟斷優勢后,會以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不斷擴大其壟斷優勢,以此占領其他國家的市場。小島清(1978)提出邊際產業轉移理論,認為對外直接投資應該從該國具有比較劣勢的產業依次進行,對外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不是替代關系,而是互補關系。Dunning(1981)認為國家經濟的發展階段影響該國的對外投資,該國人均國民收入越多,對外直接投資越多。
近年來,國外學者發現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的動機是尋求市場和資源。Cheung(2009)發現不管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都有市場尋求動機和資源尋求動機。Ramasamy(2012)認為中國的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對東盟投資的動機是不同的,國有企業是為了獲取東道國的自然資源,而私有企業尋求的是東道國的市場。
2.關于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研究
在研究對外直接投資影響因素的問題上,國外的學者認為東道國的市場規模、制度體系、實際匯率、自然資源和文化差異等因素都會影響對外直接投資。Buckley(2007)認為東道國的市場規模越大,自然資源越豐富,兩國間文化差異越小,中國對東道國的直接投資越多。Amighini(2013)通過中國在對外投資產業的數據,發現東道國的自然資源越豐富,政權越不穩定,中國的能源型企業對該國的投資越多。Wei(2010)發現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東道國的制度有關,東道國的制度越完善,中國對東道國的投資越多。Choi 和 Jeon(2007)認為對外投資受匯率的影響。Hsu(2014)通過實證發現東道國的金融越發達,能吸引更多的外資。
........................
第二章 理論基礎
一、對外直接投資一般理論
(一)壟斷優勢理論
1960 年,美國學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提出了壟斷優勢理論。該理論指出,由于市場缺陷的存在,使得跨國公司參與對外直接投資。跨國公司擁有的壟斷優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技術優勢,跨國公司擁有比東道國企業更先進的技術優勢,技術上的優勢能降低跨國公司的生產成本。二是規模優勢,跨國公司能夠通過在東道國建立工廠,擴大生產規模,形成規模優勢,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三是資金優勢,與東道國企業相比,跨國公司擁有更充足的資金。四是管理組織能力,跨國公司擁有更先進的企業管理機制。當跨國公司擁有比東道國的企業更大的壟斷優勢時,跨國公司會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在東道國建立工廠,通過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占領東道國市場,以賺取更多的利潤。
壟斷優勢理論具有一定的進步性,首先,該理論對跨國公司進行對外投資的原因進行了解釋。其次,對于國際投資理論學科而言,壟斷優勢理論具有重大的意義,該理論為國際投資理論學科奠定了基石。但是壟斷優勢理論仍然存在不足之處,由于海默在研究時,主要以美國的跨國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因此,該理論主要適用于發達國家跨國公司
..........................
二、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理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參與對外直接投資。然而,對外直接投資的一般理論主要解釋的是發達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現象,由于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使得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特點和原因與發達國家不同,所以該理論無法對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現象進行解釋。因此,經濟學家在研究對外直接投資時,進一步將發展中國家為研究對象,提出一系列的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理論。
(一) 投資發展周期理論
1981 年,英國經濟學家約翰·鄧寧(John Harry Dunning)進一步發展了國際生產折衷理論,提出投資發展周期理論。鄧寧通過實證分析了 1967-1978 年間 67 個國家的經濟數據,發現一國的人均 GNP 一方面會影響該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另一方面也會影響該國吸引外資。此外,還發現對外直接投資與該國的經濟水平有關,該國的人均 GNP越高,對外直接投資額也越高。投資發展周期理論認為,根據人均 GNP,可以將一國的投資發展周期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投資需求和吸引外資的需求。不同于發達國家,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除了內部化優勢、所有權優勢和區位優勢外,自身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也是影響其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因素。投資發展周期理論為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制定發展路徑和對外直接投資政策建議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小規模技術理論
1983 年,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威爾斯(Louis J.Wells)提出了小規模技術理論,該理論認為雖然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在技術、知識產權以及規模經濟上具備優勢,而且發展中國家市場規模普遍較小,但是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通過利用勞動密集、靈活性高等特點形成的小規模技術以獲得競爭力。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一是小市場的勞動成本低,靈活性高,從而降低生產成本,進而通過價格優勢占領市場;二是來自在國外定居的本民族居民的需求,這類需求一般具有特殊性。
圖 3.1 2006-2018 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存量表(單位:億美元)
第三章 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現狀分析 .................................. 14
一、東盟總體經濟概況........................................... 14
二、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概況.................................. 14
第四章 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的模型構建................................ 24
一、模型基礎..................................... 24
(一)引力模型.................................... 24
(二)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24
第五章 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及影響因素分析.................................. 30
一、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 30
二、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31
第五章 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及影響因素分析
一、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隨機前言投資引力模型,將相關變量的數據導入到 Frontier4.1 中,得到實證結果,如表 5.1 所示。回歸結果中,γ 表示投資非效率項與隨機擾動項的比。從模型的回歸結果中我們發現,γ 的值非常接近 1,且通過了 1%的顯著性,表示非效率項的值非常接近隨機擾動項的值,說明是中國對東盟投資的非效率項導致了中國對東盟實際投資水平低于中國對東盟投資的潛力,同時也證明了使用隨機前言引力模型來研究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是合理的。
表 5.1 隨機前言投資引力模型回歸結果
第六章 提升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效率的對策建議
一、努力擴大中國對東盟的投資規模
東盟十國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成員國,應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擴大中國對東盟基建投資規模。近年來,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良好,經營成本較低,購買力不斷增強,東盟國家的市場潛力巨大,是當今世界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2018 年,中國對東盟的投資流量達到 136.9 億美元,首次超過英屬維爾京群島,成為僅次于香港的中國第二大對外投資目的地。此外,由于中美貿易戰,中國企業為了避免關稅和對沖風險,將會積極尋求重組全球價值鏈,東盟國家對于中國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強。“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了東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東盟國家的產業升級,促進了東盟經濟的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導下,中國企業應積極響應號召,繼續加大對東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中國企業在東盟進行投資時,應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的工作,適應當地的文化,及時掌握最新的政策和規則,合理的向當地政府爭取政策上的優惠,通過加大中國企業向東盟各國投資,產生規模效應,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投資效率。2002 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啟動,成為我國對外的第一個自貿區。2010 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成為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由貿易區。2019 年,建立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應借助中國—東盟自貿協議升級促進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中國—東盟自貿協議升級為中國企業在東盟的投資創造了更多的機遇,東盟各國將進一步開放商業、金融、教育和通訊等行業,中國企業應抓住機遇,加大在東盟進行投資,積極參與東盟國家的建設。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