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能力對農業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探討——以W集團為w
時間:2022-08-10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財會管理論文,筆者認為堅持與高校“產學研”的合作研發模式,利用高校與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彌補自身科研實力的欠缺;堅持以研究院(技術中心)為核心的五級研發體系, 借助培養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保持行業內的技術領先優勢;在行業內大力推廣研發成果,在帶來收入的同時改善行業環境,提升行業發展潛力;行業發展環境的改善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
1 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選題背景
技術創新作為國家經濟增長、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基礎,是企業建立自己競爭優勢、持續發展的重要的保障。為了創新型國家建設這一目標的加速達成,國家早些年出臺了《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同時也是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強調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堅持需求導向、堅持人才為先、堅持遵循規律、堅持全面創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F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寧高寧曾說過,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就必須依靠技術創新活動,企業形成個性化競爭優勢的核心就是擁有自主創新的新技術,通過技術壁壘創造競爭優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家企業將來在市場激烈競爭中能生存的唯一途徑。通過研究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或者行業中的佼佼者,不難發現這些企業的成功秘訣就是將自主技術創新能力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并通過研發新技術取得領先于行業的技術優勢,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掌握話語權。
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是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F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轉型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需要通過農業技術創新解決我國農業發展問題。十九大明確指出,要將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放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位置。農業上市公司作為目前我國農業企業的典型代表,是農業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它的發展能極大推動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1.2 研究目標與內容
1.2.1 研究目標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將理論分析與量化分析相結合,探討我國農業技術創新發展的現狀,再進一步分析技術創新能力對農業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機制。通過研究分析案例公司近幾年的技術創新投入與財務績效發展的關系,為企業通過調整發展戰略、調整技術創新投入、合理分配現有資源來提高企業財務績效水平、提升經濟效益和增強企業競爭力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1.2.2 研究內容
本文堅持理論與實踐統一,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的探索精神,以相關理論為依據,案例分析為重點進行研究,對技術創新能力對財務績效的作用過程進行分析。對W集團的背景、行業發展現狀和案例公司技術創新發展現狀進行了介紹;然后基于因子分析法利用目前農業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構建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評價函數模型,從而對W集團的財務績效進行量化;然后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成長能力等方面來評估W集團的財務績效,并加入W集團近幾年技術創新投入的橫向、縱向對比,來分析W集團與行業平均水平的差距和優勢。在文章結尾部分,根據研究的相關的結論提出對策建議,并總結文章存在的不足、提出未來研究的展望,從而為農業企業的健康良好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第一部分:緒論。主要介紹本文的選題背景、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思路與方法、研究的創新點。
第二部分:相關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總結梳理技術創新能力、財務績效的概念界定與相關理論。
第三部分:農業行業技術創新發展現狀及案例公司情況介紹:主要介紹農業上市公司技術創新發展現狀和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案例公司的發展現狀和技術創新動因分析,并闡述技術創新能力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機理。
第四部分:數據處理與分析。選取樣本、收集數據;構建技術創新能力與財務績效評價的模型,將案例公司相關指標量化,深入分析案例公司技術創新能力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第五部分: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根據研究的結果和結論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2 理論基礎及機理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技術創新能力
熊彼得1912年首次提出創新這一名詞,他認為創新是把原有的生產要素運用新的技術方法進行組合,并在生產經營過程使用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以達到更好的經濟效益。我國經濟學家傅家驥在20世紀末提出技術創新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現有資源持續進行研發活動,開發出新的生產技術,從而生產處新的產品[11]。本文認為農業的技術創新是農業企業或者農業科研機構對原有的生產技術、管理模式和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物料進行研發,研究出新的生產、管理模式,或者開發出新的產品、設備以達到增加產能、減少消耗的目的。而技術創新能力就是指農業企業進行科研活動、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并將其有效轉化為經濟效益的能力。所以本文基于徐寧等人的研究結果,用技術創新投入、研發產出、技術創新成功轉化三個方面來考察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12],著重于企業重新組合現有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獲得更高經濟效益的過程,技術創新能力使得企業在生產過程和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提高企業價值。
2.1.2 農業企業
學術界對農業企業的定義有著不同的看法。我國農業產業化相較于部分發達國家還比較落后,初級農產品與農業加工產品、農業副產品間之間的聯系不緊密。根據農業上市公司的定義以及彭熠等學者的研究,他們將農業企業的范圍劃分為經營農、林、牧、漁業及其服務業的企業[13],如此一來,很多化肥、農業機械設備、農藥獸藥等與農業行業密切相關的企業就不屬于農業企業。國外對于農業企業的劃分相較于國內更為寬泛。2007年中央出臺的一號文件第一次出現“涉農企業”這個詞,此后幾乎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會出現“涉農企業”。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農業企業即為“涉農企業”,這樣不僅能夠囊括傳統的農、林、牧、漁業企業,還能將與農業產業密切相關的企業一并納入研究,更為全面可靠。
2.2理論基礎
2.2.1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理論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在20世紀初初次提出“技術創新”這一名詞與經濟增長理論[15]。技術創新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觀。企業有技術創新的能力才能使企業得到發展與成長,人力物力投入是過程,經濟效益是成果。技術創新最明顯的特點是將科研開發與經濟發展進行有效結合,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研發成果在生產活動過程中的應用,打開新的產品市場,解放生產力,最終盡可能地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最后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熊彼得的技術創新發展理論把技術創新視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這與我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不謀而合。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在20世紀末首次提出“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將技術進步和勞動資本這兩個因素看作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創新能力是技術進步的核心因素,在技術進步的條件下資本投入的可以使得邊際效益大于等于零且遞增,認為經濟能夠不依賴外力推動實現持續增長,也就是說在出現技術進步的情況下,企業的規模效應使得規模收益遞增,企業就有可能出現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顛覆了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為核心的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保羅這一內生增長理論對此后的經濟學界有著深遠的意義,學界普遍將發展技術創新能力視為企業持續性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國經濟學家傅家驥在21世紀初出版的《技術創新學》中指出,經濟的發展取決技術創新,只有持續技術創新活動,才能讓人類知識的積累得到有效運用[17]。 結合上面的理論分析可知,企業在其生產運營的發展過程中應當重視起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技術創新能力能夠促進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給挖掘企業發展潛力、增加企業經濟效益提供有力保障。熊彼得和保羅的這些經濟學理論也為本文的理論分析和案例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3 W集團技術創新能力發展現狀 ..................................... 12
3.1 W集團簡介 ......................................... 12
3.2 W集團的運作模式 ................................. 12
4 W集團技術創新能力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 25
4.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財務績效評價維度設計 ................................. 25
4.1.1 指標選取 .......................................... 25
4.1.2 數據來源 ........................................ 25
5 結論和對策建議 .................................. 46
5.1 研究結論 ..................................... 46
5.2 對策建議 ....................................... 47
4 W集團技術創新能力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4.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財務績效評價維度設計
4.1.1 指標選取
為了對W集團財務績效進行維度設計,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函數。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成長能力等12個財務指標來分析,如表4.1 所示: 作為樣本,以保證數據有效性。在樣本中最終確定了共計179個樣本量,其中2016年34家企業、2017年35家企業、2018年36家企業、2019年35家企業、2020年39家企業。將這些企業的主要財務數據運用Excel和SPSS26等數據處理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分析,分析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描述性統計法、定性分析法等。
5 結論和對策建議
5.1 研究結論
通過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及案例公司的研發投入情況、財務績效發展趨勢進行深入分析后,得出以下結論:
一、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強度普遍偏低,案例公司所處的畜牧業平均研發強度更是只有1%-2%左右,并且近年來無明顯提升,反映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對于技術創新活動不夠重視,研發投入力度不足。W集團的研發投入強度及研發人員強度處在較低水平,甚至不足行業平均水平,從長遠看無法滿足企業的技術創新需求。
二、隨著農業上市公司持續的研發投入,農業上市公司的科研產出在不斷增加,如專利申請數量、專利授權數量、企業在科技領域所獲獎項等方面的成果都在年年增多。研發投入與研發產出具有正相關性,而研發產出能夠幫助企業建立競爭優勢與技術優勢,從而提高企業的行業地位與財務績效。
三、W集團通過與我國多所高校合作建立起了“產學研”合作研發模式,統籌開展前瞻性、關鍵性、基礎性技術研究和儲備;分階段、分專業開展畜禽生產、經營和管理領域應用型創新研究,積極推廣應用各項新技術和新成果。使得W集團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有效提高了在獸藥疫苗研制、畜禽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研發產出效率。
四、W集團在所在行業處于龍頭地位,其財務績效相比于行業其他上市公司較高,特別是在其盈利能力、經營能力、償債能力等方面有著巨大的領先優勢,而這也與W集團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持續性的大量投入息息相關,但其成長能力與行業其他上市公司并無太大差距。雖然W集團研發投入量大,但是其研發投入強度卻達不到行業的平均水準,這就導致其在盈利能力、經營能力、償債能力等方面的建立起來的領先優勢正在被逐步縮小。
參考文獻(略)
1 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選題背景
技術創新作為國家經濟增長、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基礎,是企業建立自己競爭優勢、持續發展的重要的保障。為了創新型國家建設這一目標的加速達成,國家早些年出臺了《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同時也是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強調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堅持需求導向、堅持人才為先、堅持遵循規律、堅持全面創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F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寧高寧曾說過,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就必須依靠技術創新活動,企業形成個性化競爭優勢的核心就是擁有自主創新的新技術,通過技術壁壘創造競爭優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家企業將來在市場激烈競爭中能生存的唯一途徑。通過研究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或者行業中的佼佼者,不難發現這些企業的成功秘訣就是將自主技術創新能力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并通過研發新技術取得領先于行業的技術優勢,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掌握話語權。
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是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F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轉型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需要通過農業技術創新解決我國農業發展問題。十九大明確指出,要將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放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位置。農業上市公司作為目前我國農業企業的典型代表,是農業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它的發展能極大推動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1.2 研究目標與內容
1.2.1 研究目標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將理論分析與量化分析相結合,探討我國農業技術創新發展的現狀,再進一步分析技術創新能力對農業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機制。通過研究分析案例公司近幾年的技術創新投入與財務績效發展的關系,為企業通過調整發展戰略、調整技術創新投入、合理分配現有資源來提高企業財務績效水平、提升經濟效益和增強企業競爭力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1.2.2 研究內容
本文堅持理論與實踐統一,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的探索精神,以相關理論為依據,案例分析為重點進行研究,對技術創新能力對財務績效的作用過程進行分析。對W集團的背景、行業發展現狀和案例公司技術創新發展現狀進行了介紹;然后基于因子分析法利用目前農業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構建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評價函數模型,從而對W集團的財務績效進行量化;然后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成長能力等方面來評估W集團的財務績效,并加入W集團近幾年技術創新投入的橫向、縱向對比,來分析W集團與行業平均水平的差距和優勢。在文章結尾部分,根據研究的相關的結論提出對策建議,并總結文章存在的不足、提出未來研究的展望,從而為農業企業的健康良好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第一部分:緒論。主要介紹本文的選題背景、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思路與方法、研究的創新點。
第二部分:相關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總結梳理技術創新能力、財務績效的概念界定與相關理論。
第三部分:農業行業技術創新發展現狀及案例公司情況介紹:主要介紹農業上市公司技術創新發展現狀和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案例公司的發展現狀和技術創新動因分析,并闡述技術創新能力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機理。
第四部分:數據處理與分析。選取樣本、收集數據;構建技術創新能力與財務績效評價的模型,將案例公司相關指標量化,深入分析案例公司技術創新能力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第五部分: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根據研究的結果和結論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2 理論基礎及機理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技術創新能力
熊彼得1912年首次提出創新這一名詞,他認為創新是把原有的生產要素運用新的技術方法進行組合,并在生產經營過程使用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以達到更好的經濟效益。我國經濟學家傅家驥在20世紀末提出技術創新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現有資源持續進行研發活動,開發出新的生產技術,從而生產處新的產品[11]。本文認為農業的技術創新是農業企業或者農業科研機構對原有的生產技術、管理模式和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物料進行研發,研究出新的生產、管理模式,或者開發出新的產品、設備以達到增加產能、減少消耗的目的。而技術創新能力就是指農業企業進行科研活動、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并將其有效轉化為經濟效益的能力。所以本文基于徐寧等人的研究結果,用技術創新投入、研發產出、技術創新成功轉化三個方面來考察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12],著重于企業重新組合現有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獲得更高經濟效益的過程,技術創新能力使得企業在生產過程和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提高企業價值。
2.1.2 農業企業
學術界對農業企業的定義有著不同的看法。我國農業產業化相較于部分發達國家還比較落后,初級農產品與農業加工產品、農業副產品間之間的聯系不緊密。根據農業上市公司的定義以及彭熠等學者的研究,他們將農業企業的范圍劃分為經營農、林、牧、漁業及其服務業的企業[13],如此一來,很多化肥、農業機械設備、農藥獸藥等與農業行業密切相關的企業就不屬于農業企業。國外對于農業企業的劃分相較于國內更為寬泛。2007年中央出臺的一號文件第一次出現“涉農企業”這個詞,此后幾乎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會出現“涉農企業”。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農業企業即為“涉農企業”,這樣不僅能夠囊括傳統的農、林、牧、漁業企業,還能將與農業產業密切相關的企業一并納入研究,更為全面可靠。
2.2理論基礎
2.2.1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理論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在20世紀初初次提出“技術創新”這一名詞與經濟增長理論[15]。技術創新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觀。企業有技術創新的能力才能使企業得到發展與成長,人力物力投入是過程,經濟效益是成果。技術創新最明顯的特點是將科研開發與經濟發展進行有效結合,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研發成果在生產活動過程中的應用,打開新的產品市場,解放生產力,最終盡可能地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最后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熊彼得的技術創新發展理論把技術創新視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這與我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不謀而合。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在20世紀末首次提出“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將技術進步和勞動資本這兩個因素看作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創新能力是技術進步的核心因素,在技術進步的條件下資本投入的可以使得邊際效益大于等于零且遞增,認為經濟能夠不依賴外力推動實現持續增長,也就是說在出現技術進步的情況下,企業的規模效應使得規模收益遞增,企業就有可能出現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顛覆了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為核心的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保羅這一內生增長理論對此后的經濟學界有著深遠的意義,學界普遍將發展技術創新能力視為企業持續性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國經濟學家傅家驥在21世紀初出版的《技術創新學》中指出,經濟的發展取決技術創新,只有持續技術創新活動,才能讓人類知識的積累得到有效運用[17]。 結合上面的理論分析可知,企業在其生產運營的發展過程中應當重視起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技術創新能力能夠促進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給挖掘企業發展潛力、增加企業經濟效益提供有力保障。熊彼得和保羅的這些經濟學理論也為本文的理論分析和案例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3 W集團技術創新能力發展現狀 ..................................... 12
3.1 W集團簡介 ......................................... 12
3.2 W集團的運作模式 ................................. 12
4 W集團技術創新能力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 25
4.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財務績效評價維度設計 ................................. 25
4.1.1 指標選取 .......................................... 25
4.1.2 數據來源 ........................................ 25
5 結論和對策建議 .................................. 46
5.1 研究結論 ..................................... 46
5.2 對策建議 ....................................... 47
4 W集團技術創新能力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4.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財務績效評價維度設計
4.1.1 指標選取
為了對W集團財務績效進行維度設計,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函數。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成長能力等12個財務指標來分析,如表4.1 所示: 作為樣本,以保證數據有效性。在樣本中最終確定了共計179個樣本量,其中2016年34家企業、2017年35家企業、2018年36家企業、2019年35家企業、2020年39家企業。將這些企業的主要財務數據運用Excel和SPSS26等數據處理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分析,分析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描述性統計法、定性分析法等。
5 結論和對策建議
5.1 研究結論
通過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及案例公司的研發投入情況、財務績效發展趨勢進行深入分析后,得出以下結論:
一、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強度普遍偏低,案例公司所處的畜牧業平均研發強度更是只有1%-2%左右,并且近年來無明顯提升,反映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對于技術創新活動不夠重視,研發投入力度不足。W集團的研發投入強度及研發人員強度處在較低水平,甚至不足行業平均水平,從長遠看無法滿足企業的技術創新需求。
二、隨著農業上市公司持續的研發投入,農業上市公司的科研產出在不斷增加,如專利申請數量、專利授權數量、企業在科技領域所獲獎項等方面的成果都在年年增多。研發投入與研發產出具有正相關性,而研發產出能夠幫助企業建立競爭優勢與技術優勢,從而提高企業的行業地位與財務績效。
三、W集團通過與我國多所高校合作建立起了“產學研”合作研發模式,統籌開展前瞻性、關鍵性、基礎性技術研究和儲備;分階段、分專業開展畜禽生產、經營和管理領域應用型創新研究,積極推廣應用各項新技術和新成果。使得W集團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有效提高了在獸藥疫苗研制、畜禽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研發產出效率。
四、W集團在所在行業處于龍頭地位,其財務績效相比于行業其他上市公司較高,特別是在其盈利能力、經營能力、償債能力等方面有著巨大的領先優勢,而這也與W集團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持續性的大量投入息息相關,但其成長能力與行業其他上市公司并無太大差距。雖然W集團研發投入量大,但是其研發投入強度卻達不到行業的平均水準,這就導致其在盈利能力、經營能力、償債能力等方面的建立起來的領先優勢正在被逐步縮小。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海格通信連續并購績效研究2017-07-10
- 資本多元化對河北省制造業企業創新投入驅動作用研究2017-09-26
- 女性高管與上市公司財會融資優序2017-12-26
- T化工企業財會應收賬款風險度量模型及信用政策優化...2018-01-30
- 基于功效系數法的K房地產公司財會風險預警體系研究2018-02-13
- 不同金融發展程度下財會柔性對企業價值的影響2018-03-01
- 重慶水務營運財會風險管理研究2018-03-18
- 傳媒企業借殼上市財會問題及對策研究2018-04-16
- 電子商務模式下京東商城的內部財會控制研究2018-04-20
- “營改增”對房地產業影響效應財會管理分析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