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內部控制發展探討——以A公司為例
時間:2022-08-23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企業管理論文,筆者認為內控系統的發展應圍繞以人為本的基本思路。企業員工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內控系統的核心。因此,企業應圍繞人力資源改良企業的薪酬制度、員工培養機制、考核機制等可以優化企業員工層次,激發員工潛在創造力和競爭力的方式,并以此加深企業文化和員工的歸屬感。
第1章前言
1.1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研究背景
隨著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發展以及對信息化管理進程的推動,企業也對內部控制進行了重新定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使得企業在市場中扮演的角色需要不斷轉變以適應市場,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伴隨著各種風險,這些風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呈現復雜性、多樣性,如何管理企業在這種激烈的環境中生存顯得尤為重要。規避企業自身的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是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關鍵,故需要一種手段,用來確保企業在市場的激流中健康、可持續發展,這種避險機制需聯動企業內部各決策部門,通過內部控制以實現穩中求進,即內部控制是規避企業在市場中的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隨著十三五計劃的出臺,國民經濟向好,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種良好的經濟勢頭一方面使得制造業大步向前,另一方面對企業在市場中的發展方向提出挑戰,錯誤的決策加劇企業倒閉的風險,如經營數據的虛假、失真及企業經營失敗等現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企業內控體系的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為適應市場環境,積極推動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企業要搭建健全且穩妥的內部控制制度。 以健康穩健的行業發展為目的,企業須在大眾化的控制基礎上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內部控制。就制造業企業而言,更好的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在制造業內群體競爭中獲取更高的利潤是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內部控制不是單方面的經營管控與投資控制管控的簡單結合,而是企業內部協同配合的。就全局來看,市場環境對制造業企業的自身運營體系有了較大的篩選作用,使得各企業都有比較完備的運營體系,內部控制愈來愈趨于完善。但國內的制造類企業在發展中依然存在各種問題,使得許多企業存在利潤率低,原材料浪費嚴重,成本投入高等特點,不符合國內高質量發展趨勢。
1.2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現狀
1.2.1國外研究現狀
伴隨著全球一體化發展和國際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新的經營環境對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內部控制這一概念于20世紀初被首次提出。隨著企業股份制改革,在股份制企業中,經營權可以獨立于所有權之外,即企業所有人并不一定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實際控制人。以此情況所引發的矛盾與利益沖突多以經營失誤、舞弊行為等現象出現。針對這一情況,企業多借助外部力量解決,例如聘請事務所專業注冊會計師、企業顧問等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進行評估和分析。
(1)關于內部控制的定義和框架研究
20世紀40年代,美國會計師協會審計程序委員在《內部控制、協調系統諸要素及其對管理部門和注冊會計師的必要性》專題報告中對企業內部控制首次進行了詳細定義:“內部控制是指企業制定的目的在保護企業資產、保證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提升管理經營效率、推進管理層所制定的各項規范政策能夠能到有效落實的一系列計劃以及配套的方法、措施。”
COSO框架于上世紀90年代初,由美國COSO委員會發布了著名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由于COSO框架對內部控制的分析相對全面,并且適應性強,準確度高。因此早期的企業內部控制多以COSO作為理論基礎。繼1992年COSO內控框架形成之后,2013年美國COSO委員會又做出了進一步修訂。新COSO框架柱中強調了內控體系的有效性[1]。Khersia(t2020)的研究將COSO框架中各要素都作為獨立變量進行量化研究,他的研究顯示對內控的實施和效率正向影響的排序為:信息溝通、控制活動、控制環境、風險評估和內部監督[2]。
第2章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
2.1制造業企業的內部控制概念
2.1.1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
我國出臺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企業內部控制定義為:“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全部成員共同參與,經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主導其實施,來達到實現控制目標的一項過程[32]。”即內部控制是保證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管理經營調節手段。企業建立的內部控制體系應該隨企業內外部環境動態變化,并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和改變。企業進行的所有管理內容及改進策略,旨在保證運營過程的真實、有效性,及會計賬面的合理、合規、安全有效,以實現企業的高效管理和健康發展。
內部控制框架(COSO框架)自提出以來經歷了六大階段,即內部牽制階段、內部控制制度階段、會計控制管理階段、內部控制結構階段、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階段和風險管理框架階段。其中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階段提出的五大要素,即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溝通與信息與監督管理,也是目前為止大多數公司建立內控體系的基礎[33]。
內部控制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的必然產物。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系統應滿足以下六點要求:
(1)建立針對企業現狀的內控體系并動態調整該內控體系;(2)建立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程序以及審查機制;(3)明確企業各員工和職能部門的崗位劃分以及職責劃分;(4)確立內控部門崗位職責;(5)員工定期參加內控培訓;(6)內部評估企業審計工作。
2.2內部控制的五要素
企業防范在經營管理活動中面臨的風險是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關鍵,故而需要一系列的手段確保企業在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COSO框架[34]作為內控體系的理論基礎包含五個要素,即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監督。在COSO框架的基礎之上,結合我國商業經濟國情,將內部控制因素分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內部監督等。
(1)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涵蓋企業基本經營情況和信息。隨著市場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迫使企業的內部控制不斷進行改革。企業內控系統需要根據內部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一個合格的內控系統需要最大限度的契合企業所營造的內部環境,并隨內部環境動態變化。
(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分析和判斷影響企業內控系統有效性、完整性的重要環節。風險評估結合企業內控體系目標,識別內控體系中的風險,進而對風險進行分析并判斷該風險對企業內控體系的影響。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和內外部環境,企業內控體系所采取的風險評估方式不同,但都應及時為企業識別內控體系中存在的諸多風險,例如法律風險、資產風險、操作風險等。
(3)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可根據企業具體經營管理活動劃分為不同專項控制活動,例如財務系統控制、績效考核、崗位權責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也可根據控制活動的時間點劃分為事前控制、過程控制與成果控制。每個控制過程都能相應提高各階段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效率與成果,并且為下一階段的經營活動和戰略制定提供依據和詳細的反饋。
第3章制造業企業A公司的內部控制現狀及問題..................14
3.1制造業企業A公司的基本情況....................................14
3.1.1 A公司概述.................................................14
3.1.2 A公司現行管理情況............................15
第4章制造業企業A公司的內部控制優化....................28
4.1 A公司的內部控制目標................................................28
4.2 A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基本原則..........................29
第5章A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優化方案保障措施.............................33
5.1強化質量,提高品控..........................33
5.2加強內控宣傳培訓工作..................................33
第5章A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優化方案保障措施
5.1強化質量,提高品控
(1)品控理念
始終貫徹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為主導的品控理念,不斷在企業中強化品控監督,將品控理念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并嚴格制定相應質量監督體系,定期對崗位員工培訓,將品控理念融入到每一個生產與管理環節。同時,品控體系和產品質量監督體系應設立相應的反饋機制,反饋機制配合改進措施及時作為參考調整A公司的品控體系。
(2)基礎管理
把控原材料以及生產各個環節,繼續深化品控在企業文化中的地位,將品控落實進一線生產和管理工作中。采取智能化管理,建立品控監控數據,統一存檔上傳,實現品控系統全過程透明管理,并定期通過線上公示。制定標準化管理模式,深入一線征集意見,建立統一的生產與品控標準。以此標準為基礎,制定A公司內部品控標準,并定期通過反饋機制不斷強化和升級內控品控標準,以適應市場的要求。 (3)資源配置
A公司內部資源可分為兩類:生產資源與人力資源。生產資源涵蓋生產所需的生產資料以及技術,并設計生產與研發過程中的管理工作。A公司應不斷優化員工結構,監督生產資料的采購與升級,同時提升技術管理員工在職工人數中的比例,以增加技術與研發的綜合競爭力。人力資源工作并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員工薪資待遇的調整,也要注重員工的培訓與培養,增加員工技能,深化企業文化各崗位員工中的影響。
第6章結論與展望
6.1結論
本文有以下四點主要結論:
(1)從所研究的案例分析得知,A公司內控系統存在眾多問題。這些問題將嚴重制約A公司在同類企業中的競爭,并從內部瓦解A公司的管理結構。基于這一分析,A公司需要及時調整內控系統以適應市場的發展要求。
(2)內控系統的發展應圍繞以人為本的基本思路。企業員工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內控系統的核心。因此,企業應圍繞人力資源改良企業的薪酬制度、員工培養機制、考核機制等可以優化企業員工層次,激發員工潛在創造力和競爭力的方式,并以此加深企業文化和員工的歸屬感。
(3)A公司存在風險預警系統缺陷。其風控系統與應對機制無法滿足A公司的未來發展需要。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已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即全面優化風控體系,并建立相應比對分析機制,及時反饋以調整風控體系。
(4)企業針對內部監督應建立嚴格的制度,并保證企業能有效并長期執行。內部監督是內部控制的反饋機制。只有及時的反饋,內控系統才能得到充分的優化以及合理的調整。
參考文獻(略)
第1章前言
1.1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研究背景
隨著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發展以及對信息化管理進程的推動,企業也對內部控制進行了重新定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使得企業在市場中扮演的角色需要不斷轉變以適應市場,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伴隨著各種風險,這些風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呈現復雜性、多樣性,如何管理企業在這種激烈的環境中生存顯得尤為重要。規避企業自身的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是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關鍵,故需要一種手段,用來確保企業在市場的激流中健康、可持續發展,這種避險機制需聯動企業內部各決策部門,通過內部控制以實現穩中求進,即內部控制是規避企業在市場中的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隨著十三五計劃的出臺,國民經濟向好,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種良好的經濟勢頭一方面使得制造業大步向前,另一方面對企業在市場中的發展方向提出挑戰,錯誤的決策加劇企業倒閉的風險,如經營數據的虛假、失真及企業經營失敗等現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企業內控體系的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為適應市場環境,積極推動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企業要搭建健全且穩妥的內部控制制度。 以健康穩健的行業發展為目的,企業須在大眾化的控制基礎上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內部控制。就制造業企業而言,更好的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在制造業內群體競爭中獲取更高的利潤是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內部控制不是單方面的經營管控與投資控制管控的簡單結合,而是企業內部協同配合的。就全局來看,市場環境對制造業企業的自身運營體系有了較大的篩選作用,使得各企業都有比較完備的運營體系,內部控制愈來愈趨于完善。但國內的制造類企業在發展中依然存在各種問題,使得許多企業存在利潤率低,原材料浪費嚴重,成本投入高等特點,不符合國內高質量發展趨勢。
1.2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現狀
1.2.1國外研究現狀
伴隨著全球一體化發展和國際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新的經營環境對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內部控制這一概念于20世紀初被首次提出。隨著企業股份制改革,在股份制企業中,經營權可以獨立于所有權之外,即企業所有人并不一定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實際控制人。以此情況所引發的矛盾與利益沖突多以經營失誤、舞弊行為等現象出現。針對這一情況,企業多借助外部力量解決,例如聘請事務所專業注冊會計師、企業顧問等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進行評估和分析。
(1)關于內部控制的定義和框架研究
20世紀40年代,美國會計師協會審計程序委員在《內部控制、協調系統諸要素及其對管理部門和注冊會計師的必要性》專題報告中對企業內部控制首次進行了詳細定義:“內部控制是指企業制定的目的在保護企業資產、保證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提升管理經營效率、推進管理層所制定的各項規范政策能夠能到有效落實的一系列計劃以及配套的方法、措施。”
COSO框架于上世紀90年代初,由美國COSO委員會發布了著名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由于COSO框架對內部控制的分析相對全面,并且適應性強,準確度高。因此早期的企業內部控制多以COSO作為理論基礎。繼1992年COSO內控框架形成之后,2013年美國COSO委員會又做出了進一步修訂。新COSO框架柱中強調了內控體系的有效性[1]。Khersia(t2020)的研究將COSO框架中各要素都作為獨立變量進行量化研究,他的研究顯示對內控的實施和效率正向影響的排序為:信息溝通、控制活動、控制環境、風險評估和內部監督[2]。
第2章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
2.1制造業企業的內部控制概念
2.1.1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
我國出臺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企業內部控制定義為:“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全部成員共同參與,經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主導其實施,來達到實現控制目標的一項過程[32]。”即內部控制是保證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管理經營調節手段。企業建立的內部控制體系應該隨企業內外部環境動態變化,并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和改變。企業進行的所有管理內容及改進策略,旨在保證運營過程的真實、有效性,及會計賬面的合理、合規、安全有效,以實現企業的高效管理和健康發展。
內部控制框架(COSO框架)自提出以來經歷了六大階段,即內部牽制階段、內部控制制度階段、會計控制管理階段、內部控制結構階段、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階段和風險管理框架階段。其中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階段提出的五大要素,即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溝通與信息與監督管理,也是目前為止大多數公司建立內控體系的基礎[33]。
內部控制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的必然產物。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系統應滿足以下六點要求:
(1)建立針對企業現狀的內控體系并動態調整該內控體系;(2)建立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程序以及審查機制;(3)明確企業各員工和職能部門的崗位劃分以及職責劃分;(4)確立內控部門崗位職責;(5)員工定期參加內控培訓;(6)內部評估企業審計工作。
2.2內部控制的五要素
企業防范在經營管理活動中面臨的風險是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關鍵,故而需要一系列的手段確保企業在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COSO框架[34]作為內控體系的理論基礎包含五個要素,即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監督。在COSO框架的基礎之上,結合我國商業經濟國情,將內部控制因素分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內部監督等。
(1)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涵蓋企業基本經營情況和信息。隨著市場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迫使企業的內部控制不斷進行改革。企業內控系統需要根據內部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一個合格的內控系統需要最大限度的契合企業所營造的內部環境,并隨內部環境動態變化。
(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分析和判斷影響企業內控系統有效性、完整性的重要環節。風險評估結合企業內控體系目標,識別內控體系中的風險,進而對風險進行分析并判斷該風險對企業內控體系的影響。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和內外部環境,企業內控體系所采取的風險評估方式不同,但都應及時為企業識別內控體系中存在的諸多風險,例如法律風險、資產風險、操作風險等。
(3)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可根據企業具體經營管理活動劃分為不同專項控制活動,例如財務系統控制、績效考核、崗位權責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也可根據控制活動的時間點劃分為事前控制、過程控制與成果控制。每個控制過程都能相應提高各階段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效率與成果,并且為下一階段的經營活動和戰略制定提供依據和詳細的反饋。
第3章制造業企業A公司的內部控制現狀及問題..................14
3.1制造業企業A公司的基本情況....................................14
3.1.1 A公司概述.................................................14
3.1.2 A公司現行管理情況............................15
第4章制造業企業A公司的內部控制優化....................28
4.1 A公司的內部控制目標................................................28
4.2 A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基本原則..........................29
第5章A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優化方案保障措施.............................33
5.1強化質量,提高品控..........................33
5.2加強內控宣傳培訓工作..................................33
第5章A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優化方案保障措施
5.1強化質量,提高品控
(1)品控理念
始終貫徹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為主導的品控理念,不斷在企業中強化品控監督,將品控理念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并嚴格制定相應質量監督體系,定期對崗位員工培訓,將品控理念融入到每一個生產與管理環節。同時,品控體系和產品質量監督體系應設立相應的反饋機制,反饋機制配合改進措施及時作為參考調整A公司的品控體系。
(2)基礎管理
把控原材料以及生產各個環節,繼續深化品控在企業文化中的地位,將品控落實進一線生產和管理工作中。采取智能化管理,建立品控監控數據,統一存檔上傳,實現品控系統全過程透明管理,并定期通過線上公示。制定標準化管理模式,深入一線征集意見,建立統一的生產與品控標準。以此標準為基礎,制定A公司內部品控標準,并定期通過反饋機制不斷強化和升級內控品控標準,以適應市場的要求。 (3)資源配置
A公司內部資源可分為兩類:生產資源與人力資源。生產資源涵蓋生產所需的生產資料以及技術,并設計生產與研發過程中的管理工作。A公司應不斷優化員工結構,監督生產資料的采購與升級,同時提升技術管理員工在職工人數中的比例,以增加技術與研發的綜合競爭力。人力資源工作并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員工薪資待遇的調整,也要注重員工的培訓與培養,增加員工技能,深化企業文化各崗位員工中的影響。
第6章結論與展望
6.1結論
本文有以下四點主要結論:
(1)從所研究的案例分析得知,A公司內控系統存在眾多問題。這些問題將嚴重制約A公司在同類企業中的競爭,并從內部瓦解A公司的管理結構。基于這一分析,A公司需要及時調整內控系統以適應市場的發展要求。
(2)內控系統的發展應圍繞以人為本的基本思路。企業員工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內控系統的核心。因此,企業應圍繞人力資源改良企業的薪酬制度、員工培養機制、考核機制等可以優化企業員工層次,激發員工潛在創造力和競爭力的方式,并以此加深企業文化和員工的歸屬感。
(3)A公司存在風險預警系統缺陷。其風控系統與應對機制無法滿足A公司的未來發展需要。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已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即全面優化風控體系,并建立相應比對分析機制,及時反饋以調整風控體系。
(4)企業針對內部監督應建立嚴格的制度,并保證企業能有效并長期執行。內部監督是內部控制的反饋機制。只有及時的反饋,內控系統才能得到充分的優化以及合理的調整。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DQ煉化公司物資采購管理問題研究2017-12-16
- 旅游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與探索研究2018-02-02
- 中國農業銀行古交市支行競爭力提升策略管理研究2018-02-13
- 蘭州眾邦電纜有限公司員工績效管理考核企業管理研究2018-02-27
- S公司應收賬款管理研究2018-03-17
- 基于價值鏈理論的SDGT集團成本管理研究2018-03-31
- 凱西涂料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管理改進研究2018-04-06
- 基于ACE體系的S公司流程優化管理研究2018-04-18
- 國家工商總局市場管理改革對政務效率的影響研究2018-04-29
- A核電設備制造企業項目進度管理研究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