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網購退貨意愿的雙視角影響因素思考
時間:2022-11-25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企業管理論文,本文重點研究了消費者網購退貨意愿的影響因素和作用路徑,探索了商家和消費者雙視角的自變量通過沖動購買行為和認知失調的鏈式中介對網購退貨意愿產生的作用。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電商平臺的火熱、物流運輸網絡的成熟和消費者不斷增長的購買力讓現在的過度購買現象越來越嚴重。2017年5月,國際環保組織Greenpeace通過對全球五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進行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的調查后發布了《狂歡之后:國際時尚消費調查報告》,報告提出,在服裝市場,過度消費已經成為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曾經電商平臺用“環保效益”作為噱頭包裝網絡購物進行宣傳,但事實是網購中的運輸、配送、包裝和退換貨環節都大大增加了電商活動的碳排放,形成了較大的資源浪費。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運輸和物流中心研究指出,考慮整個購買過程和其他購物者行為后,網購并不比傳統購物環保;Greenpeace在2017年發布的報告《購物反思季:網購的碳排放及其他環境影響》顯示,消費者的退貨行為會產生“消費者-配送中心-倉庫”的逆向物流,由此產生的碳排放較原運輸過程增加一倍;美國西蒙地產集團2016年發布的白皮書指出,如果消費者購買四件商品后因顏色、尺寸等問題退掉兩件,該行為會比在實體店購買相同商品而不退貨所產生的碳排放高20%。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的報告顯示,退貨頻繁的消費者占比達到65.1%,而將近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在網購時偶爾會退貨,極少退貨的消費者僅占4.3%。合理的消費者退貨主要是因為消費者收到的商品與預期不符,從而導致心理落差,產生了認知失調,因此消費者需要通過退換貨來減弱失調感。 1.2 研究意義
綜合來看,本文的研究意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總結。
第一,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可持續發展、綠色消費成為市場關注重點,各行各業以及消費者都在做出努力,積極響應。目前,網絡購物會導致大量的包裝浪費、過度購物以及大量退貨這一認知已經被完全認可,這樣粗放、快速的經營模式和發展方式和當前的綠色發展理念明顯相悖。在國外,部分電商平臺及商家已經在響應環保號召,做出了改變,例如TAMGA Designs這家企業會定期記錄商品運輸產生的碳排放,并轉換為經濟成本,通過購買碳補償的方式來抵消碳排放;Unwrapped Life通過鋪設經銷商實體店網絡的方式,減少各地店鋪經營過程中可能由商品運輸帶來的資源浪費,同時它們不接受消費者退貨,旨在提倡“三思而后買”,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第二,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退貨的減少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同時滿足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而消費者的退貨行為是退貨物流上的第一環要控制產品退貨階段產生的資源浪費,必須要有消費者的參與;消費者主動參與抑制退貨,也會進一步降低零售商的環保成本,實現對退貨相關成本的源頭控制。這一研究主題與當前熱點緊密結合,研究結論還可能為當前電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方案建議。
第三,從文獻研究的角度而言,本文擬從消費者和商家雙視角挖掘影響因素,并將退貨行為看作一種不環保行為,結合認知失調理論對影響消費者網購退貨意愿進行研究。具體而言,本文將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探討消費者和商家兩個視角的因素通過怎樣的路徑影響消費者的網購退貨意愿,而這一影響路徑又會受到什么因素的調節。本文豐富了消費者網購退貨意愿的相關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第二章 理論基礎及文獻綜述
2.1 退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外關于退貨的研究,出發點大多為零售商的利益最大化,通過消費者退貨的影響因素分析、供應鏈最優退貨決策以及退貨行為的分析,讓零售商了解消費者退貨的前因后果,并通過對退貨政策等的調整,實現退貨成本最小化、收入最大化、供應鏈決策最優化等有利于零售商利益的目的。
2.1.1 退貨的定義
與退貨有關的研究具體可以分為對商家退貨策略的研究的研究,以及對消費者退貨意愿與行為的研究。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學者們對于退貨的定義與衡量也會有所差異。
與商家退貨策略相關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消費者感知風險(Petersen和Kumar,2015)以及消費者行為(Su,2010;姜宏等,2012)等方面的分析,提出相應的退貨策略來實現退貨成本最小化或商家收益最大化的目標。在這一類研究中,由于退貨與商家財務數據相關聯,因此傾向于采用可獲取的真實數據來衡量退貨,例如退貨次數(Kang和Johnson,2009)、退貨率(Schulz等,2019)等。
消費者退貨意愿與行為相關的研究則將研究重點放在消費者心理與行為的層面上,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退貨意愿是消費者在內外部因素作用下產生的一種購買后行為傾向,是消費者選擇退貨的意圖(Lee,2015);退貨行為則是退貨意愿的表現結果,根據不同的導致退貨的原因,可以將其分為合法的與機會主義的兩類(Pei和Paswan,2018)。在這一類研究中,學者們通常探究兩類問題,一是影響消費者退貨意愿與行為形成的前因變量,例如商家政策(李東進等,2013)、顧客滿意度(Petersen和Kumar,2015)等,此時退貨意愿與行為的衡量多采用成熟的主觀量表完成;第二類問題涉及對消費者退貨行為的識別,通常采用真實數據描述消費者行為,例如Ketzenberg等(2020)通過退貨數量、退貨頻率、購買頻率等可觀測指標對消費者行為進行區分和定義,并開發了預測消費者濫用退貨行為的模型。
本文研究的是消費者的網購退貨意愿,由于擬從環保角度切入探討消費者參與抑制退貨的可能性,因此不道德的機會主義退貨行為并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
2.2 沖動購買行為的理論基礎及研究綜述
2.2.1 沖動購買行為的定義
Stern(1962)將購買行為劃分為了三類,分別是計劃內購買行為、計劃外購買行為和沖動購買行為,其中計劃內購買行為指通過信息檢索做出合伙邏輯的決定;計劃外購買則包含了沖動購買行為,二者的區別僅在于行動前的決策速度。
早期的營銷文獻大多遵循這一定義,將沖動購買簡單地描述為計劃外購買(Cobb和Hoyer,1986)。Rook(1987)將沖動購買定義為“消費者突然感受到一種強烈而持久的立即購買某物的沖動”;而Beatty和Ferrell(1998)在研究中擴展了這一定義,認為沖動購買是一種突如其來的、即時的購買行為。這些學者的定義將沖動購買行為與機會主義購買行為區分開來,前者不涉及消費者主觀道德因素的影響,屬于消費者在合規購買決策過程中的一種選擇傾向,因此從這一視角切入也更適用于本文在環保背景下對退貨問題的討論。
2.2.2 沖動購買行為的相關研究
過去已經有一些研究對沖動購買行為的驅動因素做出了討論,許多文獻基于“刺激—機體—反應”(SOR)模型展開研究,認為消費者的購物沖動是通過外界環境的刺激影響了機體的生理或心理活動而產生的,體現了享樂主義的成分。Sherman等(1997)研究了商店環境對消費者購物行為的影響,認為商店的形象、設計會影響到消費者情緒,進而映射到消費者購買行為上;Yang等(2021)認為消費者會因為在線商店的視覺效果而使感知價值受到影響,進而促進其購買沖動;劉洋等(2020)基于SOR理論研究了網絡直播購物對沖動購買行為的影響機制。以上文獻均為基于零售商視角的研究,通過對消費者購買沖動的驅動因素分析,提供如商店視覺設計等方面的建議,達到刺激消費者購買沖動的效果,提高零售商銷售額。
第三章 研究假設及實證模型 ............................... 20
3.1 雙視角自變量與沖動購買行為........................... 20
3.1.1 退貨政策寬松度與沖動購買行為........................... 20
3.1.2 促銷活動與沖動購買行為....................... 21
第四章 研究設計 ............................ 30
4.1 問卷設計................... 30
4.2 變量定義與測量.......................... 32
4.3 問卷前測.......................... 37
第五章 實證分析及假設檢驗 ........................ 42
5.1 描述性統計分析............................... 42
5.2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43
5.3 信度分析............................... 44
第六章 實證研究結果與分析
6.1 假設檢驗結果
本文從商家視角選擇退貨政策寬松度和促銷活動兩個因素為自變量,從消費者視角選擇感知信息過載和享樂主義價值觀兩個因素為自變量,并通過構建鏈式中介模型構進行驗證,研究了它們與沖動購買行為、認知失調以及網購退貨意愿之間的影響關系與作用機制。其中,四個自變量是預測消費者沖動購買行為的重要前因變量,消費者沖動購買行為會提高其購買后的認知失調水平,并最終影響到消費者的網購退貨意愿。除了對主效應的研究,本文還考慮了商家聲譽和消費者感知效力分別與沖動購買行為和認知失調的交互影響,對上述主效應的抑制作用。
表6.1是本文對研究假設進行實證數據驗證的結果匯總,研究結果顯示,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設均得到支持,因此本文構建的假設模型基本成立。 第七章 全文總結與管理建議
7.1 全文總結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電商平臺提供了技術和平臺基礎,網絡購物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消費者的購買力也隨之提升,網購“足不出門”即可購物帶來的便捷屬性無疑可以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頻率,與此同時網絡購物中的過度消費現象也逐漸顯現出來。
與傳統實體商業不同,在網絡購物生態中,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后有一定可能被退回,此時退貨的逆向物流開始形成;在實體行業中,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后也可能有退換貨的需求,但由于消費者在付費前可以親自感受商品,因此退換貨的比例一般低于網絡購物,且實體店有地理位置限制,退換貨通常是消費者到店完成,而不會形成物流運輸過程。當網絡購物中的過度消費現象越來越普遍,也就意味著退換貨的發生同樣逐漸增多。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商家和消費者雙視角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沖動購買行為,進而產生認知失調影響消費者的網購退貨意愿。通過對已有文獻的學習,本文總結了四個自變量,其中商家視角的自變量包括退貨政策寬松度和促銷活動,消費者視角的自變量包括感知信息過載和享樂主義價值觀。同時,本文還考慮了商家聲譽與消費者感知效力在這一模型中的調節作用。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獲得了研究數據,并通過實證分析驗證理論模型,得出以下主要的研究結論:
第一,在本文的研究中,商家視角和消費者視角的四個自變量均對消費者的沖動購買行為有正向影響。從商家視角來看,提供寬松的退貨政策和有吸引力的促銷活動都可以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沖動,其中,促銷活動的影響更加明顯。從消費者視角來看,感知到信息處理超負荷和具有享樂主義價值觀的消費者都易形成沖動購買行為,而感知信息過載對沖動購買的影響更大。
第二,沖動購買行為會通過影響購買后的認知失調水平,從而對消費者網購退貨意愿產生影響。沖動購買行為正向影響認知失調,認知失調同樣對網購退貨意愿有正向影響。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電商平臺的火熱、物流運輸網絡的成熟和消費者不斷增長的購買力讓現在的過度購買現象越來越嚴重。2017年5月,國際環保組織Greenpeace通過對全球五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進行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的調查后發布了《狂歡之后:國際時尚消費調查報告》,報告提出,在服裝市場,過度消費已經成為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曾經電商平臺用“環保效益”作為噱頭包裝網絡購物進行宣傳,但事實是網購中的運輸、配送、包裝和退換貨環節都大大增加了電商活動的碳排放,形成了較大的資源浪費。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運輸和物流中心研究指出,考慮整個購買過程和其他購物者行為后,網購并不比傳統購物環保;Greenpeace在2017年發布的報告《購物反思季:網購的碳排放及其他環境影響》顯示,消費者的退貨行為會產生“消費者-配送中心-倉庫”的逆向物流,由此產生的碳排放較原運輸過程增加一倍;美國西蒙地產集團2016年發布的白皮書指出,如果消費者購買四件商品后因顏色、尺寸等問題退掉兩件,該行為會比在實體店購買相同商品而不退貨所產生的碳排放高20%。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的報告顯示,退貨頻繁的消費者占比達到65.1%,而將近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在網購時偶爾會退貨,極少退貨的消費者僅占4.3%。合理的消費者退貨主要是因為消費者收到的商品與預期不符,從而導致心理落差,產生了認知失調,因此消費者需要通過退換貨來減弱失調感。 1.2 研究意義
綜合來看,本文的研究意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總結。
第一,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可持續發展、綠色消費成為市場關注重點,各行各業以及消費者都在做出努力,積極響應。目前,網絡購物會導致大量的包裝浪費、過度購物以及大量退貨這一認知已經被完全認可,這樣粗放、快速的經營模式和發展方式和當前的綠色發展理念明顯相悖。在國外,部分電商平臺及商家已經在響應環保號召,做出了改變,例如TAMGA Designs這家企業會定期記錄商品運輸產生的碳排放,并轉換為經濟成本,通過購買碳補償的方式來抵消碳排放;Unwrapped Life通過鋪設經銷商實體店網絡的方式,減少各地店鋪經營過程中可能由商品運輸帶來的資源浪費,同時它們不接受消費者退貨,旨在提倡“三思而后買”,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第二,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退貨的減少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同時滿足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而消費者的退貨行為是退貨物流上的第一環要控制產品退貨階段產生的資源浪費,必須要有消費者的參與;消費者主動參與抑制退貨,也會進一步降低零售商的環保成本,實現對退貨相關成本的源頭控制。這一研究主題與當前熱點緊密結合,研究結論還可能為當前電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方案建議。
第三,從文獻研究的角度而言,本文擬從消費者和商家雙視角挖掘影響因素,并將退貨行為看作一種不環保行為,結合認知失調理論對影響消費者網購退貨意愿進行研究。具體而言,本文將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探討消費者和商家兩個視角的因素通過怎樣的路徑影響消費者的網購退貨意愿,而這一影響路徑又會受到什么因素的調節。本文豐富了消費者網購退貨意愿的相關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第二章 理論基礎及文獻綜述
2.1 退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外關于退貨的研究,出發點大多為零售商的利益最大化,通過消費者退貨的影響因素分析、供應鏈最優退貨決策以及退貨行為的分析,讓零售商了解消費者退貨的前因后果,并通過對退貨政策等的調整,實現退貨成本最小化、收入最大化、供應鏈決策最優化等有利于零售商利益的目的。
2.1.1 退貨的定義
與退貨有關的研究具體可以分為對商家退貨策略的研究的研究,以及對消費者退貨意愿與行為的研究。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學者們對于退貨的定義與衡量也會有所差異。
與商家退貨策略相關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消費者感知風險(Petersen和Kumar,2015)以及消費者行為(Su,2010;姜宏等,2012)等方面的分析,提出相應的退貨策略來實現退貨成本最小化或商家收益最大化的目標。在這一類研究中,由于退貨與商家財務數據相關聯,因此傾向于采用可獲取的真實數據來衡量退貨,例如退貨次數(Kang和Johnson,2009)、退貨率(Schulz等,2019)等。
消費者退貨意愿與行為相關的研究則將研究重點放在消費者心理與行為的層面上,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退貨意愿是消費者在內外部因素作用下產生的一種購買后行為傾向,是消費者選擇退貨的意圖(Lee,2015);退貨行為則是退貨意愿的表現結果,根據不同的導致退貨的原因,可以將其分為合法的與機會主義的兩類(Pei和Paswan,2018)。在這一類研究中,學者們通常探究兩類問題,一是影響消費者退貨意愿與行為形成的前因變量,例如商家政策(李東進等,2013)、顧客滿意度(Petersen和Kumar,2015)等,此時退貨意愿與行為的衡量多采用成熟的主觀量表完成;第二類問題涉及對消費者退貨行為的識別,通常采用真實數據描述消費者行為,例如Ketzenberg等(2020)通過退貨數量、退貨頻率、購買頻率等可觀測指標對消費者行為進行區分和定義,并開發了預測消費者濫用退貨行為的模型。
本文研究的是消費者的網購退貨意愿,由于擬從環保角度切入探討消費者參與抑制退貨的可能性,因此不道德的機會主義退貨行為并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
2.2 沖動購買行為的理論基礎及研究綜述
2.2.1 沖動購買行為的定義
Stern(1962)將購買行為劃分為了三類,分別是計劃內購買行為、計劃外購買行為和沖動購買行為,其中計劃內購買行為指通過信息檢索做出合伙邏輯的決定;計劃外購買則包含了沖動購買行為,二者的區別僅在于行動前的決策速度。
早期的營銷文獻大多遵循這一定義,將沖動購買簡單地描述為計劃外購買(Cobb和Hoyer,1986)。Rook(1987)將沖動購買定義為“消費者突然感受到一種強烈而持久的立即購買某物的沖動”;而Beatty和Ferrell(1998)在研究中擴展了這一定義,認為沖動購買是一種突如其來的、即時的購買行為。這些學者的定義將沖動購買行為與機會主義購買行為區分開來,前者不涉及消費者主觀道德因素的影響,屬于消費者在合規購買決策過程中的一種選擇傾向,因此從這一視角切入也更適用于本文在環保背景下對退貨問題的討論。
2.2.2 沖動購買行為的相關研究
過去已經有一些研究對沖動購買行為的驅動因素做出了討論,許多文獻基于“刺激—機體—反應”(SOR)模型展開研究,認為消費者的購物沖動是通過外界環境的刺激影響了機體的生理或心理活動而產生的,體現了享樂主義的成分。Sherman等(1997)研究了商店環境對消費者購物行為的影響,認為商店的形象、設計會影響到消費者情緒,進而映射到消費者購買行為上;Yang等(2021)認為消費者會因為在線商店的視覺效果而使感知價值受到影響,進而促進其購買沖動;劉洋等(2020)基于SOR理論研究了網絡直播購物對沖動購買行為的影響機制。以上文獻均為基于零售商視角的研究,通過對消費者購買沖動的驅動因素分析,提供如商店視覺設計等方面的建議,達到刺激消費者購買沖動的效果,提高零售商銷售額。
第三章 研究假設及實證模型 ............................... 20
3.1 雙視角自變量與沖動購買行為........................... 20
3.1.1 退貨政策寬松度與沖動購買行為........................... 20
3.1.2 促銷活動與沖動購買行為....................... 21
第四章 研究設計 ............................ 30
4.1 問卷設計................... 30
4.2 變量定義與測量.......................... 32
4.3 問卷前測.......................... 37
第五章 實證分析及假設檢驗 ........................ 42
5.1 描述性統計分析............................... 42
5.2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43
5.3 信度分析............................... 44
第六章 實證研究結果與分析
6.1 假設檢驗結果
本文從商家視角選擇退貨政策寬松度和促銷活動兩個因素為自變量,從消費者視角選擇感知信息過載和享樂主義價值觀兩個因素為自變量,并通過構建鏈式中介模型構進行驗證,研究了它們與沖動購買行為、認知失調以及網購退貨意愿之間的影響關系與作用機制。其中,四個自變量是預測消費者沖動購買行為的重要前因變量,消費者沖動購買行為會提高其購買后的認知失調水平,并最終影響到消費者的網購退貨意愿。除了對主效應的研究,本文還考慮了商家聲譽和消費者感知效力分別與沖動購買行為和認知失調的交互影響,對上述主效應的抑制作用。
表6.1是本文對研究假設進行實證數據驗證的結果匯總,研究結果顯示,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設均得到支持,因此本文構建的假設模型基本成立。 第七章 全文總結與管理建議
7.1 全文總結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電商平臺提供了技術和平臺基礎,網絡購物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消費者的購買力也隨之提升,網購“足不出門”即可購物帶來的便捷屬性無疑可以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頻率,與此同時網絡購物中的過度消費現象也逐漸顯現出來。
與傳統實體商業不同,在網絡購物生態中,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后有一定可能被退回,此時退貨的逆向物流開始形成;在實體行業中,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后也可能有退換貨的需求,但由于消費者在付費前可以親自感受商品,因此退換貨的比例一般低于網絡購物,且實體店有地理位置限制,退換貨通常是消費者到店完成,而不會形成物流運輸過程。當網絡購物中的過度消費現象越來越普遍,也就意味著退換貨的發生同樣逐漸增多。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商家和消費者雙視角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沖動購買行為,進而產生認知失調影響消費者的網購退貨意愿。通過對已有文獻的學習,本文總結了四個自變量,其中商家視角的自變量包括退貨政策寬松度和促銷活動,消費者視角的自變量包括感知信息過載和享樂主義價值觀。同時,本文還考慮了商家聲譽與消費者感知效力在這一模型中的調節作用。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獲得了研究數據,并通過實證分析驗證理論模型,得出以下主要的研究結論:
第一,在本文的研究中,商家視角和消費者視角的四個自變量均對消費者的沖動購買行為有正向影響。從商家視角來看,提供寬松的退貨政策和有吸引力的促銷活動都可以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沖動,其中,促銷活動的影響更加明顯。從消費者視角來看,感知到信息處理超負荷和具有享樂主義價值觀的消費者都易形成沖動購買行為,而感知信息過載對沖動購買的影響更大。
第二,沖動購買行為會通過影響購買后的認知失調水平,從而對消費者網購退貨意愿產生影響。沖動購買行為正向影響認知失調,認知失調同樣對網購退貨意愿有正向影響。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DQ煉化公司物資采購管理問題研究2017-12-16
- 旅游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與探索研究2018-02-02
- 中國農業銀行古交市支行競爭力提升策略管理研究2018-02-13
- 蘭州眾邦電纜有限公司員工績效管理考核企業管理研究2018-02-27
- S公司應收賬款管理研究2018-03-17
- 基于價值鏈理論的SDGT集團成本管理研究2018-03-31
- 凱西涂料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管理改進研究2018-04-06
- 基于ACE體系的S公司流程優化管理研究2018-04-18
- 國家工商總局市場管理改革對政務效率的影響研究2018-04-29
- A核電設備制造企業項目進度管理研究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