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下中澳農產品貿易增長因素與潛力思考
時間:2022-12-04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國際貿易論文,筆者認為中澳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在他國市場上競爭性弱,兩國內互補性強,存在著很大的農產品貿易潛力。中國和澳大利亞相比,整體競爭力弱,在個別農產品的競爭力占有優勢,但是數量不多,導致中國在對澳的農產品貿易中長期處于逆差。中澳之間的農產品貿易還是以產業間貿易為主,有向產業內貿易轉化的趨勢,但是不明顯。
第1章緒論
1.1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選題背景
雖然近幾年,英國脫歐,美國頻繁“毀約”給經濟全球化帶來了一些影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經濟全球化以另一種別樣的形式給各國機會,參與到全球分工,來謀求經濟合作,那就是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國在積極參與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一直做出努力,而由美國積極推動談判的TPP,雖然也對中國敞開了大門,但本質上還是經濟上美國為中國崛起制造障礙的工具,同時TPP也喪失了區域經濟組織原本該有的初衷,這樣的經濟組織不利于中國在亞太經濟的發展以及世界經濟發展。中國出于促進世界貿易便利化自由發展、進一步提高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目的,積極參與到由東盟主導的RCEP的構建,多年來經歷過多輪談判,有國家退出,有國家參與,最終RCEP在各方的努力下,于2020年11月簽署成功,由于疫情與距離原因,簽署儀式以視頻方式展現。RCEP作為新型全面的貿易協定,涉及多方面,例如貿易、服務、知識產權和法律規則等。 農產品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部分,在RCEP談判中占據重要地位。RCEP各國國土面積不同、生產方式不同,消費者需求更加不同,這就決定了成員國在進行農產品貿易時的多樣選擇性,研究不同國家農產品貿易的不同情況,為各國農產品貿易提供理論支撐是必要的。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出口國之一,中國的進口居高不下,出口卻不穩定,波動幅度較大。新形勢下農產品貿易對于中國而言意義重大。“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RCEP的成立是中國農產品貿易良性發展的大好契機。“一帶一路”為各國提出了新的合作理念,RCEP國家則是農產品貿易發展的目標區域。
1.2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1.2.1關于貿易指數相關研究
陸昌(2015)選取中印兩國2009年到2013年的相關農產品數據運用比較優勢指數分析兩國農產品比較優勢情況。結果顯示中印兩國貿易地位不相同,中印兩國的農產品貿易中,印度是凈出口國,中國進口印度農產品,印度農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具有競爭力。中印雙方在農產品貿易關系上有點極端,還有發展潛力需要大力開發。徐佳慧(2017)運用相關貿易指數來分析中俄兩國農產品的競爭度和互補情況。結果顯示中國出口俄國農產品競爭性呈現較大波動,中國農產品競爭性下降,互補性并不突出,政治因素較大程度上對兩國農產品貿易產生了影響。呂焱林(2018)采用相關貿易指數分析中國與RCEP各國的農產品貿易情況。結果顯示澳新印以及東盟與中國互補性強,中國和澳大利亞等出口總額占比大,競爭力強;新西蘭等國家的農業貿易的成熟度高,開發空間占優勢。黃會丹(2019)選取2004年到2016年的中日農產品貿易數據,采用產業內貿易指數和貿易強度指數分析中日農產品貿易情況。結果得出中日之間農產品貿易主要是產業間貿易,中國在農產品貿易方面具有貿易優勢。孫立芳(2019)選取2001年到2016年的RCEP16國的農產品數據運用比較優勢及互補性指數等指數分析中國與RCEP15國的農產品貿易情況。結果顯示從國際市場占有率來說,澳大利亞高居榜首,文萊居于末尾,中國近幾年提升較快,到達第二位;從比較優勢來說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具有極強競爭力,以中國為例的其他國家在經歷上升后呈現下降趨勢,但是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比較優勢趨勢整體向好發展;從競爭優勢來看新西蘭排名第一,泰國馬來西亞等較為平常,日韓等國家競爭力低,依賴進口。
第2章RCEP的特征與相關理論
2.1 RCEP的特點及相關農產品條款說明
RCEP于2011年起草,經歷多輪談判,最終于2020年11月簽署成功,于2022年1月1日開始生效。RCEP的簽訂對于成員國帶來積極意義,相關條款也保障成員國的農業發展。
2.1.1 RCEP的特點
RCEP是全面的協定。RCEP協定共有20個章節,涉及領域多,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協定包含了如第二章貨物貿易、第八章服務貿易以及第十章投資等傳統議題,在第八章服務貿易中還涉及了電信服務與金融服務等新議題。RCEP是順應新形勢下時代發展的美好愿景,將貿易的范疇從傳統推進到新型,具有貿易便利化與自由化。RCEP及時關注貿易變化,及時拓展談判內容,比如說RCEP涉及第十三章競爭與第十四章中小企業的內容,積極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關注中小企業均衡發展,這有利于該區域的經濟活力進一步迸發。
RCEP是現代化的協定。它及時關注時代變化,與時俱進。在數字化時代,關注電子商務的發展,采用新技術推動貿易便利化,提高貿易物流效率,采用新的原產地累積規則,促進區域內雙邊貿易的發展,采用區域原產地累積規則,對于新議題的重視保護以及負面清單的采用,促使投資意愿大大增強。
RCEP是高質量的協定。它除了及時納入時代發展新議題,還讓貨物貿易整體零關稅成為可能。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水平顯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貿協定。同時,RCEP新增了中日、日韓兩對重要國家間的自貿關系,使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顯著提升。根據國際智庫測算,2025年,RCEP可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增長比基線多10.4%。
2.2相關的理論來源
農產品貿易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理論基礎。
2.2.1區域經濟一體化
從經濟上來說,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國際分工不斷加深,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催生區域經濟一體化;從政治上來說,國際關系撲朔迷離,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導致全球性的貿易不穩定。受政治影響,近幾年的多邊談判遭到困難,進入停滯,再加上世貿組織本身的局限性,進一步刺激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現如今政治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為了維護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為了給各國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各國聯系由淺入深的過程。這個區域不限于地理,在這個區域內部,貿易壁壘削弱或消除、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共享市場。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來源有關稅同盟理論、大市場理論、協議性國際分工理論和綜合發展戰略理論。
關稅同盟理論主要有靜態效應和動態效應。靜態效應主要包括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貿易創造效應指的是貿易的增加,增加是由于區域內低成本的原因,吸引區域內和區域外的國家進行貿易,貿易流向改變是正向的,強調福利水平增加。貿易轉移指的是根據效率以及成本最優的貿易由于關稅同盟的建立而改為由同盟內部國家消化,導致與之前相比成本增加,強調福利水平下降。關稅同盟還具有其他的福利效應,商品的自由流動,減少走私,減少行政費用支出,有利于道德水平的提高。構建關稅同盟除了可以提升整體的話語權,另一方面還能通過關稅同盟的協定,加大同盟內部的合作與貿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同盟內部成員國的貿易條件。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各國的市場在同盟內得以暴露,為了獲取市場,各國加快技術以及專業化分工,競爭加劇,生產要素和資源也得以優化配置,研發力度加大,技術水平提升;各國之前的單一市場在同盟內部形成一個大市場,規模經濟得以形成;區域內部的這種良性循環也加強了其話語權和營商環境的改善,吸引外來的投資。
第3章中澳農產品貿易現狀與相關指數分析.............................17
3.1中澳農產品貿易現狀.................................17
3.1.1中澳農產品貿易總量..........................17
3.1.2中澳農產品貿易分析...............................18
第4章RCEP下中澳農產品貿易的增長因素分解與測算-基于CMS模型的分析..........................35
4.1恒定市場份額模型(CMS)模型構建........................35
4.2中澳農產品貿易的增長因素分解.................................36
4.3中澳農產品貿易的增長因素測算.............................37
第5章RCEP下中澳農產品的貿易潛力分析-基于引力模型分析.............................42
5.1貿易引力模型的構建...........................42
5.1.1貿易引力模型.....................................42
5.1.2數據來源和方法................................42
第5章RCEP下中澳農產品的貿易潛力分析-基于引力模型分析
5.1貿易引力模型的構建
5.1.1貿易引力模型
兩國基于比較優勢理論等貿易理論開展國際貿易,貿易程度卻受各種因素影響。各國之間的距離、人口、GDP等因素都會影響兩國的貿易。眾多因素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一種引力,促使貿易開展或者阻礙貿易開展。眾多經濟學家為了研究這種引力的大小,通過相關數據構建模型分析,從而得出結論,這就是通俗的引力模型說法。
經濟學家出于貿易復雜的現狀,進行貿易引力分析。20世紀50年代初,經濟學家將兩國的距離作為影響因素分析,得出距離越近,貿易關系越密切。隨后又把經濟總量和人口納入研究范圍。引力模型不斷發展,經濟學者發現引力模型在分析雙邊貿易潛力上的權威性。近幾年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以往引力模型分析的經濟要素已經無法解釋雙邊的國際貿易,人們越來越關注非數量性指標對于貿易的影響,也就是虛擬變量,虛擬變量并不像實際的數值有高有低,例如貿易伙伴國的政治環境、是否遭遇經濟危機和是否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等。經濟不斷發展,學者更多關注虛擬變化帶給貿易的隱形影響,通過將這些因素的納入,分析這些因素間接對貿易的影響。引力模型就是通過分析這些貿易因素,得出相關結論,國家以此為貿易理論支撐,更加有效更加便利開展國際貿易。引力模型早以成為研究國際貿易的重要模型,應用越來越廣。
在后續的貿易引力模型擴展中,研究者主要是依據研究自己的重點,按照影響雙邊貿易流量的主要因素設置不同的解釋變量,來分析這些因素的影響方向和影響大小,并對貿易潛力進行測算。 第6章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6.1研究結論
中澳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在他國市場上競爭性弱,兩國內互補性強,存在著很大的農產品貿易潛力。中國和澳大利亞相比,整體競爭力弱,在個別農產品的競爭力占有優勢,但是數量不多,導致中國在對澳的農產品貿易中長期處于逆差。中澳之間的農產品貿易還是以產業間貿易為主,有向產業內貿易轉化的趨勢,但是不明顯。
中澳之間農產品得益于兩國的農產品進出口的結構相吻合,產品的競爭力也發揮了不少作用。結構效應為中澳農產品貿易額增長的主要原因,兩國無論對第三國市場出口還是中澳兩雙邊農產品貿易,中澳兩國農產品競爭力較小,互補性強,兩國出口結構的吻合也讓兩國消費者福利增加。中澳兩國作為農產品出口大國,各國都有各自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此類農產品的出口拉動整體出口額的增加,增強了整體農產品的競爭力。中澳兩國的農產品貿易潛力還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中澳兩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未來還具有很大的貿易可能性。
中澳兩國的距離以及硬件運輸設施的完善會促進中澳兩國農產品的貿易增長,同時加入RCEP,兩國在低關稅甚至零關稅優惠下進一步開展農產品貿易,有利于進一步挖掘農產品貿易潛力,貿易創造效應大大增加,在貿易過程中兩國及時調整兩國的農產品貿易結構,中澳兩國的農產品貿易會更加健康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略)
第1章緒論
1.1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選題背景
雖然近幾年,英國脫歐,美國頻繁“毀約”給經濟全球化帶來了一些影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經濟全球化以另一種別樣的形式給各國機會,參與到全球分工,來謀求經濟合作,那就是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國在積極參與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一直做出努力,而由美國積極推動談判的TPP,雖然也對中國敞開了大門,但本質上還是經濟上美國為中國崛起制造障礙的工具,同時TPP也喪失了區域經濟組織原本該有的初衷,這樣的經濟組織不利于中國在亞太經濟的發展以及世界經濟發展。中國出于促進世界貿易便利化自由發展、進一步提高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目的,積極參與到由東盟主導的RCEP的構建,多年來經歷過多輪談判,有國家退出,有國家參與,最終RCEP在各方的努力下,于2020年11月簽署成功,由于疫情與距離原因,簽署儀式以視頻方式展現。RCEP作為新型全面的貿易協定,涉及多方面,例如貿易、服務、知識產權和法律規則等。 農產品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部分,在RCEP談判中占據重要地位。RCEP各國國土面積不同、生產方式不同,消費者需求更加不同,這就決定了成員國在進行農產品貿易時的多樣選擇性,研究不同國家農產品貿易的不同情況,為各國農產品貿易提供理論支撐是必要的。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出口國之一,中國的進口居高不下,出口卻不穩定,波動幅度較大。新形勢下農產品貿易對于中國而言意義重大。“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RCEP的成立是中國農產品貿易良性發展的大好契機。“一帶一路”為各國提出了新的合作理念,RCEP國家則是農產品貿易發展的目標區域。
1.2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1.2.1關于貿易指數相關研究
陸昌(2015)選取中印兩國2009年到2013年的相關農產品數據運用比較優勢指數分析兩國農產品比較優勢情況。結果顯示中印兩國貿易地位不相同,中印兩國的農產品貿易中,印度是凈出口國,中國進口印度農產品,印度農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具有競爭力。中印雙方在農產品貿易關系上有點極端,還有發展潛力需要大力開發。徐佳慧(2017)運用相關貿易指數來分析中俄兩國農產品的競爭度和互補情況。結果顯示中國出口俄國農產品競爭性呈現較大波動,中國農產品競爭性下降,互補性并不突出,政治因素較大程度上對兩國農產品貿易產生了影響。呂焱林(2018)采用相關貿易指數分析中國與RCEP各國的農產品貿易情況。結果顯示澳新印以及東盟與中國互補性強,中國和澳大利亞等出口總額占比大,競爭力強;新西蘭等國家的農業貿易的成熟度高,開發空間占優勢。黃會丹(2019)選取2004年到2016年的中日農產品貿易數據,采用產業內貿易指數和貿易強度指數分析中日農產品貿易情況。結果得出中日之間農產品貿易主要是產業間貿易,中國在農產品貿易方面具有貿易優勢。孫立芳(2019)選取2001年到2016年的RCEP16國的農產品數據運用比較優勢及互補性指數等指數分析中國與RCEP15國的農產品貿易情況。結果顯示從國際市場占有率來說,澳大利亞高居榜首,文萊居于末尾,中國近幾年提升較快,到達第二位;從比較優勢來說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具有極強競爭力,以中國為例的其他國家在經歷上升后呈現下降趨勢,但是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比較優勢趨勢整體向好發展;從競爭優勢來看新西蘭排名第一,泰國馬來西亞等較為平常,日韓等國家競爭力低,依賴進口。
第2章RCEP的特征與相關理論
2.1 RCEP的特點及相關農產品條款說明
RCEP于2011年起草,經歷多輪談判,最終于2020年11月簽署成功,于2022年1月1日開始生效。RCEP的簽訂對于成員國帶來積極意義,相關條款也保障成員國的農業發展。
2.1.1 RCEP的特點
RCEP是全面的協定。RCEP協定共有20個章節,涉及領域多,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協定包含了如第二章貨物貿易、第八章服務貿易以及第十章投資等傳統議題,在第八章服務貿易中還涉及了電信服務與金融服務等新議題。RCEP是順應新形勢下時代發展的美好愿景,將貿易的范疇從傳統推進到新型,具有貿易便利化與自由化。RCEP及時關注貿易變化,及時拓展談判內容,比如說RCEP涉及第十三章競爭與第十四章中小企業的內容,積極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關注中小企業均衡發展,這有利于該區域的經濟活力進一步迸發。
RCEP是現代化的協定。它及時關注時代變化,與時俱進。在數字化時代,關注電子商務的發展,采用新技術推動貿易便利化,提高貿易物流效率,采用新的原產地累積規則,促進區域內雙邊貿易的發展,采用區域原產地累積規則,對于新議題的重視保護以及負面清單的采用,促使投資意愿大大增強。
RCEP是高質量的協定。它除了及時納入時代發展新議題,還讓貨物貿易整體零關稅成為可能。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水平顯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貿協定。同時,RCEP新增了中日、日韓兩對重要國家間的自貿關系,使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顯著提升。根據國際智庫測算,2025年,RCEP可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增長比基線多10.4%。
2.2相關的理論來源
農產品貿易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理論基礎。
2.2.1區域經濟一體化
從經濟上來說,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國際分工不斷加深,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催生區域經濟一體化;從政治上來說,國際關系撲朔迷離,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導致全球性的貿易不穩定。受政治影響,近幾年的多邊談判遭到困難,進入停滯,再加上世貿組織本身的局限性,進一步刺激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現如今政治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為了維護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為了給各國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各國聯系由淺入深的過程。這個區域不限于地理,在這個區域內部,貿易壁壘削弱或消除、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共享市場。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來源有關稅同盟理論、大市場理論、協議性國際分工理論和綜合發展戰略理論。
關稅同盟理論主要有靜態效應和動態效應。靜態效應主要包括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貿易創造效應指的是貿易的增加,增加是由于區域內低成本的原因,吸引區域內和區域外的國家進行貿易,貿易流向改變是正向的,強調福利水平增加。貿易轉移指的是根據效率以及成本最優的貿易由于關稅同盟的建立而改為由同盟內部國家消化,導致與之前相比成本增加,強調福利水平下降。關稅同盟還具有其他的福利效應,商品的自由流動,減少走私,減少行政費用支出,有利于道德水平的提高。構建關稅同盟除了可以提升整體的話語權,另一方面還能通過關稅同盟的協定,加大同盟內部的合作與貿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同盟內部成員國的貿易條件。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各國的市場在同盟內得以暴露,為了獲取市場,各國加快技術以及專業化分工,競爭加劇,生產要素和資源也得以優化配置,研發力度加大,技術水平提升;各國之前的單一市場在同盟內部形成一個大市場,規模經濟得以形成;區域內部的這種良性循環也加強了其話語權和營商環境的改善,吸引外來的投資。
第3章中澳農產品貿易現狀與相關指數分析.............................17
3.1中澳農產品貿易現狀.................................17
3.1.1中澳農產品貿易總量..........................17
3.1.2中澳農產品貿易分析...............................18
第4章RCEP下中澳農產品貿易的增長因素分解與測算-基于CMS模型的分析..........................35
4.1恒定市場份額模型(CMS)模型構建........................35
4.2中澳農產品貿易的增長因素分解.................................36
4.3中澳農產品貿易的增長因素測算.............................37
第5章RCEP下中澳農產品的貿易潛力分析-基于引力模型分析.............................42
5.1貿易引力模型的構建...........................42
5.1.1貿易引力模型.....................................42
5.1.2數據來源和方法................................42
第5章RCEP下中澳農產品的貿易潛力分析-基于引力模型分析
5.1貿易引力模型的構建
5.1.1貿易引力模型
兩國基于比較優勢理論等貿易理論開展國際貿易,貿易程度卻受各種因素影響。各國之間的距離、人口、GDP等因素都會影響兩國的貿易。眾多因素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一種引力,促使貿易開展或者阻礙貿易開展。眾多經濟學家為了研究這種引力的大小,通過相關數據構建模型分析,從而得出結論,這就是通俗的引力模型說法。
經濟學家出于貿易復雜的現狀,進行貿易引力分析。20世紀50年代初,經濟學家將兩國的距離作為影響因素分析,得出距離越近,貿易關系越密切。隨后又把經濟總量和人口納入研究范圍。引力模型不斷發展,經濟學者發現引力模型在分析雙邊貿易潛力上的權威性。近幾年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以往引力模型分析的經濟要素已經無法解釋雙邊的國際貿易,人們越來越關注非數量性指標對于貿易的影響,也就是虛擬變量,虛擬變量并不像實際的數值有高有低,例如貿易伙伴國的政治環境、是否遭遇經濟危機和是否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等。經濟不斷發展,學者更多關注虛擬變化帶給貿易的隱形影響,通過將這些因素的納入,分析這些因素間接對貿易的影響。引力模型就是通過分析這些貿易因素,得出相關結論,國家以此為貿易理論支撐,更加有效更加便利開展國際貿易。引力模型早以成為研究國際貿易的重要模型,應用越來越廣。
在后續的貿易引力模型擴展中,研究者主要是依據研究自己的重點,按照影響雙邊貿易流量的主要因素設置不同的解釋變量,來分析這些因素的影響方向和影響大小,并對貿易潛力進行測算。 第6章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6.1研究結論
中澳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在他國市場上競爭性弱,兩國內互補性強,存在著很大的農產品貿易潛力。中國和澳大利亞相比,整體競爭力弱,在個別農產品的競爭力占有優勢,但是數量不多,導致中國在對澳的農產品貿易中長期處于逆差。中澳之間的農產品貿易還是以產業間貿易為主,有向產業內貿易轉化的趨勢,但是不明顯。
中澳之間農產品得益于兩國的農產品進出口的結構相吻合,產品的競爭力也發揮了不少作用。結構效應為中澳農產品貿易額增長的主要原因,兩國無論對第三國市場出口還是中澳兩雙邊農產品貿易,中澳兩國農產品競爭力較小,互補性強,兩國出口結構的吻合也讓兩國消費者福利增加。中澳兩國作為農產品出口大國,各國都有各自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此類農產品的出口拉動整體出口額的增加,增強了整體農產品的競爭力。中澳兩國的農產品貿易潛力還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中澳兩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未來還具有很大的貿易可能性。
中澳兩國的距離以及硬件運輸設施的完善會促進中澳兩國農產品的貿易增長,同時加入RCEP,兩國在低關稅甚至零關稅優惠下進一步開展農產品貿易,有利于進一步挖掘農產品貿易潛力,貿易創造效應大大增加,在貿易過程中兩國及時調整兩國的農產品貿易結構,中澳兩國的農產品貿易會更加健康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匯率對俄羅斯對外貿易的影響2018-01-30
- 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2018-03-09
- 京津冀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2018-03-18
- 中國農產品企業國際貿易市場進入模式選擇研究2018-03-28
- 結構突變下國際原油價格與中美股票價格的波動溢出效應2018-04-20
- 我國重化工業產業調整與轉移對區域碳排放差異貿易影響2018-05-31
- 中國出口對國內消費貿易需求的擠出效應研究2018-06-25
- 中國對西亞四國出口貿易的驅動效應及其影響因素2018-07-14
- 碳補貼政策下供應鏈企業一體化國際貿易策略選擇2018-07-29
- 碳配額不同分配機制下供應鏈碳減排策略及國際貿易...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