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入MSCI指數A股公司 投資價值分析
時間:2023-01-15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投資分析論文,本文研究發現境外機構擁有更先進的投資研究方法,相較我國本土機構具有更強的價值發現能力,同時我國證券分析師能夠從納入MSCI指數中識別出與公司投資價值有關的信息。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在全球資產配置體系中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日益凸顯。2013年6月,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又稱明晟公司)的市場分類評估結果首次將A股市場列入“ 升級市場觀察名單”。自此,中國監管部門連續三年申請將A股市場納入明晟新興市場指數(以下簡稱MSCI指數),然而均以失敗告終。為了解決MSCI提出的各項問題,A股市場不斷優化市場環境并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最終于2017年成功“破關”。2017年6月,MSCI宣布將于2018年6月正式納入A股市場。2018年6月1日,首批222只A股上市公司(以下簡稱標的公司或標的股票)納入MSCI指數正式生效,約占MSCI指數0.73%的權重。 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是繼“滬股通”及“深股通”政策后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的重要事件。投資經驗豐富的境外投資者通過跟蹤MSCI指數投資A股,進一步推進A股市場融入國際資本市場,將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一系列沖擊:境內機構投資者將直接面臨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競爭;個人投資者將面臨市場投資風格轉換的挑戰;在國際化視野下國內證券分析師等投資研究機構需要對A股上市公司進行估值重構。在此背景下,納入MSCI指數將對標的公司的價值發現有何影響?A股納入MSCI指數是否讓境外投資者通過投資標的股票獲得超額收益率?境內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以及證券分析師等其他市場參與者將如何表現?他們的共同作用是提升了標的公司的定價效率,還是加劇了市場炒作?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助于評估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效果,同時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有重要的參考作用。有研究表明,A股納入MSCI指數產生了顯著的信息效應,即在MSCI發布公告后數日內標的公司的股票價格明顯上漲,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以融資融券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為代表的“聰明資金”的交易行為(倪驍然和顧明,2020)[1]。
1.2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過檢驗入選MSCI指數對A股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長期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分析境外投資者能否成為A股市場的價值發現者,其選股方式和風格能否成為A股市場的穩定器,引導A股市場價值投資理念形成。具體從如下兩個方面展開:
第一,以有效市場假說為理論基礎,運用超額收益率的變化來衡量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投資價值的影響;以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對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相關文獻為基礎,運用收益波動率來衡量納入MSCI指數引起的超額收益率的長期穩定性。
第二,以境外投資者持股對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相關文獻為基礎,從信息環境、公司治理、股票流動性等視角研究納入MSCI指數對A股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影響的作用機制。
1.2.2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第一,本文實證檢驗了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超額收益率和收益波動率的影響,驗證了A股納入MSCI指數的信息效應具有長期穩定性,為指數調整效應的信息假說提供了A股市場的證據。
第二,本文進一步檢驗A股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投資價值的影響機制,驗證了境外投資者和證券分析師對標的公司的價值發現功能,補充了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對A股市場定價效率的相關研究。
第三,本文還從信息環境、公司治理和股票流動性等角度挖掘A股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投資價值的影響機制,豐富了A股納入MSCI指數相關研究。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理論基礎
2.1.1有效市場假說與股票投資價值的衡量
有效市場假說認為,理性投資者能夠通過交易行為將有關公司投資價值的信息迅速融入股價,證券價格反映了所有可獲得的信息。納入MSCI指數可能傳遞了有關公司投資價值的信息,因此本文研究與有效市場假說有關。
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于1970年提出有效市場假說(EMH)。有效市場假說認為股票價格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投資者無法持續獲得超越市場的收益率。它需要滿足幾類假設:第一,資本市場存在大量理性投資者;第二,非理性投資者交易行為相互抵消無法影響證券價格;第三,理性投資者能夠通過套利行為消除非理性交易行為的影響。
大量研究對有效市場理論進行檢驗,檢驗方法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股票價格對有關公司價值的新信息迅速而準確地作出反應;另一方面是在沒有新的與價值有關信息時股票價格變動無明顯趨勢。具體而言,一旦有關資產價值的信息公布,那么準確發現信息價值的投資者將快速反應,將信息融入股價并從中獲利。經過調整的股價是準確的,意味著價格應當趨于穩定,即不存在價格的反轉。上述的檢驗需要對“信息的公布”與“獲利”進行定義。前者可以直接觀察到事件的發生時間節點,后者一般用經風險調整的超額收益率衡量,因此需要定義風險與收益之間關系,比如市場風險調整法、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調整法、Fama 和 French三因子模型調整法等。那么,對市場的有效性檢驗可以轉化為“信息的公布”與“獲利”之間的因果檢驗,即事件發生與資產超額收益率的因果檢驗。反之,在有效市場中,“信息的公布”很可能帶來超額收益率的變化。
2.2文獻綜述
2.2.1納入指數對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
對于指數調整會引起相關股票的異常收益率學者們早有定論,但對于指數效應是否與公司投資價值變化有關卻有不同解釋。
1.納入本地指數相關研究
早期對指數效應的研究以針對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引起學者們的廣泛討論。Harris和Gruel(1986)[2]、Shleifer(1986)[15]、Dhillon和Johnson(1991)[16]等人研究了標準普爾500指數股票名單調整的價格效應,發現納入指數的標的股票公告期股價顯著上漲。Jain(1987)[17]研究發現新納入和被剔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標的股票在指數調整的公告期間會出現顯著的累計超額收益率變化。對指數效應的解釋主要分為“需求假說”、“信息假說”以及“流動性假說”。
“需求假說”認為指數的調整往往與股票的市值、流動性等公開信息有關,因此指數調整的價格效應與信息效應無關。Harris 和 Gruel(1986)[2]認為被動型指數基金對指數標的股票需求增加引起的股價上漲會受到價格壓力的影響,將在更長的期限內反轉。對“需求假說”的另一種解釋是,指數調整引起的超額收益率與短期內股票的需求曲線向下傾斜有關(Shleifer,1986)[15]。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如果股票有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股票的價值不依賴于供應,因此需求曲線幾乎是水平的。但現實中不同的股票無法完全替代,因此股票的需求曲線向下傾斜,納入指數短期內需求上帶來股票價格上升。但在長期內股票需求曲線趨于直線,股票價格將回歸正常水平。
第三章 影響機制分析與假設 ............................... 14
3.1 納入MSCI指數對A股標的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 ............. 14
3.2 納入MSCI指數對A股標的股票投資價值影響的作用機制 ........................ 15
第四章 樣本特征與模型設計 ................... 18
4.1 樣本選擇 ................................. 18
4.1.1 數據來源 .......................... 18
4.1.2 對照組的設定 ............................. 18
第五章 基準模型的實證分析 .......................... 29
5.1 處理組與對照組的平行趨勢檢驗 ....................... 29
5.2 納入MSCI指數對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的影響 ................. 30
第六章 機制檢驗及異質性分析
6.1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變化的機制
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變化的直接原因是由市場交易行為引起的,機構投資者和證券分析師相較于個人投資者具備信息優勢(蔡慶豐和楊侃,2013)[40],他們能夠對MSCI指數調整所蘊含的信息率先做出反應。但機構投資者也可能表現出非理性的一面,他們的交易行為可能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陳國進,2010)[42],甚至存在羊群行為(許年行,2013)[38]。本文將市場交易行為區分為以機構投資者持股作為代理變量的知情交易行為和以個股換手率作為代理變量的非知情交易行為,同時考慮證券分析師對市場交易的間接影響。 6.1.1機構投資者與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變化
與基準模型不同的是,在進行機制檢驗時本文使用三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in-Difference),三重差分項的系數是本文所關注的結果,它衡量的是納入MSCI指數引起被解釋變量變化的凈效應受到機制變量影響的效果。本文首先檢驗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對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變化的影響,模型(4-9)的部分結果如表6-1所示。結果(13)表明,機構持股比例的三重交乘項(Treat×Time×Institute)系數在5%的顯著水平上為負,即機構持股比例每增加1%,納入MSCI指數引起的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增加就下降0.091%。這意味著,納入MSCI指數后,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增持,與標的公司投資價值有關的信息更好融入股票價格,投資于標的股票更難獲得超越市場指數的超額收益率。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結論與啟示
7.1.1結論
本文選取2017年二季度至2018四季度的A股上市公司數據,研究了A股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得到如下結論:
1.本文通過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和累計平均收益波動率衡量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投資價值的識別效果,發現納入MSCI指數引起了標的股票的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顯著增加,傳遞了有關標的公司投資價值的積極信息,即標的股票相較非標的股票更具有投資價值;另一方面,納入MSCI指數降低了標的股票的累計平均收益波動率,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的增加并非源于市場炒作,而是有關公司價值的正向信息更好融入股價,即標的股票的投資價值具有長期穩定性。
2.本文進一步挖掘了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的價值發現機制,發現機構投資者識別了納入MSCI指數蘊含的有關公司投資價值的信息,并通過知情交易獲得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同時,境外機構投資者相較境內機構投資者對累計平均超額收益具有更強的解釋能力;相對的,個人投資者無法有效識別納入MSCI指數所傳遞的信息,無法獲得超越市場指數的超額收益率;此外,證券分析師能夠通過生產私人信息向外界傳遞MSCI指數蘊含有關公司價值的信息。
3.本文還分析了納入MSCI指數減少標的股票的投機交易活動,引導價值投資理念的作用機制,發現納入MSCI指數通過證券分析師改善公司信息環境、通過機構投資者提升公司治理水、通過知情交易增加股票流動性等方式降低收益波動率,發揮穩定市場的功能。
4.本文還檢驗了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價值發現能力的異質性效果,發現納入MSCI指數前境外機構持股比例較低的樣本組中,標的公司表現出更高的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和更顯著的累計平均收益波動率下降;股權集中度較高的樣本組中,標的公司的累計平均收益波動率下降程度更大;特別的是,股權集中度較低的樣本組中,標的公司存在更高的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以上研究發現表明,境外機構投資者偏好公司治理完善的公司,通過自身的投資經驗和專業能力發現價值,獲取超額收益率。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在全球資產配置體系中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日益凸顯。2013年6月,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又稱明晟公司)的市場分類評估結果首次將A股市場列入“ 升級市場觀察名單”。自此,中國監管部門連續三年申請將A股市場納入明晟新興市場指數(以下簡稱MSCI指數),然而均以失敗告終。為了解決MSCI提出的各項問題,A股市場不斷優化市場環境并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最終于2017年成功“破關”。2017年6月,MSCI宣布將于2018年6月正式納入A股市場。2018年6月1日,首批222只A股上市公司(以下簡稱標的公司或標的股票)納入MSCI指數正式生效,約占MSCI指數0.73%的權重。 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是繼“滬股通”及“深股通”政策后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的重要事件。投資經驗豐富的境外投資者通過跟蹤MSCI指數投資A股,進一步推進A股市場融入國際資本市場,將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一系列沖擊:境內機構投資者將直接面臨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競爭;個人投資者將面臨市場投資風格轉換的挑戰;在國際化視野下國內證券分析師等投資研究機構需要對A股上市公司進行估值重構。在此背景下,納入MSCI指數將對標的公司的價值發現有何影響?A股納入MSCI指數是否讓境外投資者通過投資標的股票獲得超額收益率?境內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以及證券分析師等其他市場參與者將如何表現?他們的共同作用是提升了標的公司的定價效率,還是加劇了市場炒作?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助于評估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效果,同時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有重要的參考作用。有研究表明,A股納入MSCI指數產生了顯著的信息效應,即在MSCI發布公告后數日內標的公司的股票價格明顯上漲,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以融資融券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為代表的“聰明資金”的交易行為(倪驍然和顧明,2020)[1]。
1.2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過檢驗入選MSCI指數對A股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長期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分析境外投資者能否成為A股市場的價值發現者,其選股方式和風格能否成為A股市場的穩定器,引導A股市場價值投資理念形成。具體從如下兩個方面展開:
第一,以有效市場假說為理論基礎,運用超額收益率的變化來衡量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投資價值的影響;以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對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相關文獻為基礎,運用收益波動率來衡量納入MSCI指數引起的超額收益率的長期穩定性。
第二,以境外投資者持股對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相關文獻為基礎,從信息環境、公司治理、股票流動性等視角研究納入MSCI指數對A股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影響的作用機制。
1.2.2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第一,本文實證檢驗了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超額收益率和收益波動率的影響,驗證了A股納入MSCI指數的信息效應具有長期穩定性,為指數調整效應的信息假說提供了A股市場的證據。
第二,本文進一步檢驗A股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投資價值的影響機制,驗證了境外投資者和證券分析師對標的公司的價值發現功能,補充了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對A股市場定價效率的相關研究。
第三,本文還從信息環境、公司治理和股票流動性等角度挖掘A股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投資價值的影響機制,豐富了A股納入MSCI指數相關研究。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理論基礎
2.1.1有效市場假說與股票投資價值的衡量
有效市場假說認為,理性投資者能夠通過交易行為將有關公司投資價值的信息迅速融入股價,證券價格反映了所有可獲得的信息。納入MSCI指數可能傳遞了有關公司投資價值的信息,因此本文研究與有效市場假說有關。
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于1970年提出有效市場假說(EMH)。有效市場假說認為股票價格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投資者無法持續獲得超越市場的收益率。它需要滿足幾類假設:第一,資本市場存在大量理性投資者;第二,非理性投資者交易行為相互抵消無法影響證券價格;第三,理性投資者能夠通過套利行為消除非理性交易行為的影響。
大量研究對有效市場理論進行檢驗,檢驗方法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股票價格對有關公司價值的新信息迅速而準確地作出反應;另一方面是在沒有新的與價值有關信息時股票價格變動無明顯趨勢。具體而言,一旦有關資產價值的信息公布,那么準確發現信息價值的投資者將快速反應,將信息融入股價并從中獲利。經過調整的股價是準確的,意味著價格應當趨于穩定,即不存在價格的反轉。上述的檢驗需要對“信息的公布”與“獲利”進行定義。前者可以直接觀察到事件的發生時間節點,后者一般用經風險調整的超額收益率衡量,因此需要定義風險與收益之間關系,比如市場風險調整法、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調整法、Fama 和 French三因子模型調整法等。那么,對市場的有效性檢驗可以轉化為“信息的公布”與“獲利”之間的因果檢驗,即事件發生與資產超額收益率的因果檢驗。反之,在有效市場中,“信息的公布”很可能帶來超額收益率的變化。
2.2文獻綜述
2.2.1納入指數對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
對于指數調整會引起相關股票的異常收益率學者們早有定論,但對于指數效應是否與公司投資價值變化有關卻有不同解釋。
1.納入本地指數相關研究
早期對指數效應的研究以針對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引起學者們的廣泛討論。Harris和Gruel(1986)[2]、Shleifer(1986)[15]、Dhillon和Johnson(1991)[16]等人研究了標準普爾500指數股票名單調整的價格效應,發現納入指數的標的股票公告期股價顯著上漲。Jain(1987)[17]研究發現新納入和被剔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標的股票在指數調整的公告期間會出現顯著的累計超額收益率變化。對指數效應的解釋主要分為“需求假說”、“信息假說”以及“流動性假說”。
“需求假說”認為指數的調整往往與股票的市值、流動性等公開信息有關,因此指數調整的價格效應與信息效應無關。Harris 和 Gruel(1986)[2]認為被動型指數基金對指數標的股票需求增加引起的股價上漲會受到價格壓力的影響,將在更長的期限內反轉。對“需求假說”的另一種解釋是,指數調整引起的超額收益率與短期內股票的需求曲線向下傾斜有關(Shleifer,1986)[15]。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如果股票有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股票的價值不依賴于供應,因此需求曲線幾乎是水平的。但現實中不同的股票無法完全替代,因此股票的需求曲線向下傾斜,納入指數短期內需求上帶來股票價格上升。但在長期內股票需求曲線趨于直線,股票價格將回歸正常水平。
第三章 影響機制分析與假設 ............................... 14
3.1 納入MSCI指數對A股標的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 ............. 14
3.2 納入MSCI指數對A股標的股票投資價值影響的作用機制 ........................ 15
第四章 樣本特征與模型設計 ................... 18
4.1 樣本選擇 ................................. 18
4.1.1 數據來源 .......................... 18
4.1.2 對照組的設定 ............................. 18
第五章 基準模型的實證分析 .......................... 29
5.1 處理組與對照組的平行趨勢檢驗 ....................... 29
5.2 納入MSCI指數對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的影響 ................. 30
第六章 機制檢驗及異質性分析
6.1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變化的機制
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變化的直接原因是由市場交易行為引起的,機構投資者和證券分析師相較于個人投資者具備信息優勢(蔡慶豐和楊侃,2013)[40],他們能夠對MSCI指數調整所蘊含的信息率先做出反應。但機構投資者也可能表現出非理性的一面,他們的交易行為可能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陳國進,2010)[42],甚至存在羊群行為(許年行,2013)[38]。本文將市場交易行為區分為以機構投資者持股作為代理變量的知情交易行為和以個股換手率作為代理變量的非知情交易行為,同時考慮證券分析師對市場交易的間接影響。 6.1.1機構投資者與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變化
與基準模型不同的是,在進行機制檢驗時本文使用三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in-Difference),三重差分項的系數是本文所關注的結果,它衡量的是納入MSCI指數引起被解釋變量變化的凈效應受到機制變量影響的效果。本文首先檢驗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對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變化的影響,模型(4-9)的部分結果如表6-1所示。結果(13)表明,機構持股比例的三重交乘項(Treat×Time×Institute)系數在5%的顯著水平上為負,即機構持股比例每增加1%,納入MSCI指數引起的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增加就下降0.091%。這意味著,納入MSCI指數后,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增持,與標的公司投資價值有關的信息更好融入股票價格,投資于標的股票更難獲得超越市場指數的超額收益率。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結論與啟示
7.1.1結論
本文選取2017年二季度至2018四季度的A股上市公司數據,研究了A股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得到如下結論:
1.本文通過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和累計平均收益波動率衡量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投資價值的識別效果,發現納入MSCI指數引起了標的股票的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顯著增加,傳遞了有關標的公司投資價值的積極信息,即標的股票相較非標的股票更具有投資價值;另一方面,納入MSCI指數降低了標的股票的累計平均收益波動率,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的增加并非源于市場炒作,而是有關公司價值的正向信息更好融入股價,即標的股票的投資價值具有長期穩定性。
2.本文進一步挖掘了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的價值發現機制,發現機構投資者識別了納入MSCI指數蘊含的有關公司投資價值的信息,并通過知情交易獲得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同時,境外機構投資者相較境內機構投資者對累計平均超額收益具有更強的解釋能力;相對的,個人投資者無法有效識別納入MSCI指數所傳遞的信息,無法獲得超越市場指數的超額收益率;此外,證券分析師能夠通過生產私人信息向外界傳遞MSCI指數蘊含有關公司價值的信息。
3.本文還分析了納入MSCI指數減少標的股票的投機交易活動,引導價值投資理念的作用機制,發現納入MSCI指數通過證券分析師改善公司信息環境、通過機構投資者提升公司治理水、通過知情交易增加股票流動性等方式降低收益波動率,發揮穩定市場的功能。
4.本文還檢驗了納入MSCI指數對標的公司價值發現能力的異質性效果,發現納入MSCI指數前境外機構持股比例較低的樣本組中,標的公司表現出更高的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和更顯著的累計平均收益波動率下降;股權集中度較高的樣本組中,標的公司的累計平均收益波動率下降程度更大;特別的是,股權集中度較低的樣本組中,標的公司存在更高的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以上研究發現表明,境外機構投資者偏好公司治理完善的公司,通過自身的投資經驗和專業能力發現價值,獲取超額收益率。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股權投資案例分析2020-03-15
- JA公司養老服務中心項目投資效益分析2020-04-20
- 中部四省宏觀經濟波動比較投資分析 --基于SVAR模型2020-06-25
- CH集團公司社會影響力投資分析研究2020-07-26
- 毅雷私募基金公司風控管理策略的優化研究2020-09-27
- 環境不確定性、客戶集中度與銀行貸款成本—基于我...2020-10-03
- A公司投資效率的提升對策研究2020-10-09
- 浮梁通用機場項目投資分析2021-02-03
- 蘆淞國投AA房地產項目投資分析研究2021-02-05
- 通發公司零部件加工中心建設項目投資分析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