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間微休息對員工工作投入的影響機制探討
時間:2023-03-02 來源:www.xayqs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企業管理論文,本次研究的問卷采取自評的測量方式,數據來源依賴自我報告,因此,對于共同方法偏差造成的干擾無法完全排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慮通過實驗加問卷、引入第三方相關者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或者使用相關的專業儀器來輔助測量的方式,以獲得更加客觀準確的指標數據。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研究背景
目前,長期在快節奏中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已經成了諸多行業從業者的日常,“996”、“007”的工作制在企業中也逐漸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現象。國家統計局的公布信息顯示,截止到2021年10月,我國就業人員每周的平均工作時長為47.8小時,也就相當于平均每個工作日內員工需要工作9.56個小時。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員工十分容易產生疲倦感,進而影響其在正常工作中的表現[1]。工作投入形容員工在工作過程中表現出的一種正向積極的狀態,工作投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預測員工工作表現的好壞,而且往往與工作績效休戚相關,是組織行為學領域中關鍵的研究變量。有學者指出,對于員工而言,想要保持工作投入的狀態,重視由休閑活動所帶來的個人資源是十分有必要的[2]。也有研究證實,在非工作情境下,參加休閑活動通過阻止資源流失與補充新的資源能夠促進提升員工的工作投入。但是,一方面,長期在快節奏中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已變成了很多工作者的家常便飯,員工的壓力和工作時間在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各種電子通訊設備與通信技術的發展也讓工作任務的開展越來越不受時空的局限。對于員工而言,工作向非工作的滲透在不斷地加深,在非工作時間開展的休閑活動變得越來越有限。“以人為本”,企業才能夠可持續發展。對于企業而言,員工是眾多資源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重要資源,對企業的發展往往起著關鍵作用,但無論是工作壓力的加重還是工作時長的延長,對于員工持續保持有效的工作投入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
1.2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1.2.1研究目標
本文旨在構建并驗證工間微休息對員工工作投入的影響機制理論模型。以努力恢復模型與資源保存理論為主要的理論支撐,構建相關理論模型,驗證工間微休息對工作投入的直接影響,并探討恢復體驗和正念在其中的作用,以期進一步豐富相關領域的研究,為促進員工工作投入和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框架和對策建議。
1.2.2研究內容
(1)工間微休息對工作投入的影響機制理論模型構建基于對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的回顧梳理,對工間微休息、恢復體驗、工作投入、正念進行概念界定,綜合運用努力-恢復模型、資源保存理論,結合前人研究成果與現實情況提出研究假設,構建工間微休息對工作投入的影響機制模型。
(2)理論模型的驗證
在目前已有的成熟量表基礎之上結合本研究的研究目標調整各變量量表題項,形成調查問卷。通過社交網絡平臺進行問卷發放,收集研究所需的調查數據。在獲取到相關數據后通過數據篩選保留有效問卷進行數據分析。綜合使用SPSS26.0與AMOS 26.0統計分析軟件對有效數據開展描述性統計分析、信效度檢驗、相關分析以及研究假設檢驗。具體地,通過層次回歸,檢驗了工間微休息-恢復體驗-工作投入的主效應,通過層次回歸與Boostrap分析檢驗了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員工工作投入之間的中介效應及正念在工間微休息-恢復體驗-工作投入這一影響機制中所發揮的調節效應。
(3)企業管理對策與建議
基于本研究的結論,為企業了解工間微休息的積極效應,幫助員工提升恢復體驗及工作投入水平提供了對策,為員工在工作間隙開展短暫的休息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也為員工有效地從休息中獲得恢復體驗,從而不影響后續的工作狀態,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工作提供了建議。
................................
第二章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理論基礎
2.1.1努力-恢復模型
恢復這一概念最初起源于生理學領域,Meijman和Mulder(1998)在生理學理論的基礎之上構建了努力-恢復模型,假設應對工作中的種種要求需要個體付出相應的努力,在付出努力的過程中個體的資源會被消耗,從而使得個體在生理上會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速、疲倦等適應性生理反應[9]。該模型認為在為滿足工作而支付努力后,員工利用一些休息活動能夠起到減小并消除這些類似的身心反應的作用,從而使個體的身心系統能夠恢復到原先的基準水平,但是如果員工的恢復過程被打斷或者無法進行下去時就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其支付的努力就要比本需要應對這些工作所需支付的努力要多,可能會給員工帶來壓力、倦怠等消極影響,從而影響其身心健康。
根據努力-恢復模型,想要實現恢復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需要個體能夠斷開與工作任務或者是類似的要求之間的連接。工間微休息作為員工在工作間隙進行的一種無關工作任務的活動,剛好為員工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幫助員工暫時地從工作中脫離出來,使得員工在工作期間被征用的功能系統不再被調用。相應地一些功能系統也就獲得了調節的機會,適應性身心反應能夠因此有所改善,疲勞、倦怠等狀況得到緩解,那么在投入下一輪的工作時,員工也就能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
........................
2.2文獻綜述
2.2.1工間微休息
(1)工間微休息的概念
工間微休息最早來源于“micro-break”一詞,Henning等(1989)使用它來形容員工在工作間隙進行的短期的、自主的、非官方的停歇時間[19],但當時對工間微休息的概念還沒有明確的界定。延承工間微休息這一說法,McLean等(2001)對其的定義為企業官方事先規劃的讓員工進行休息的時間[20],企業采取這一行動的目的在于避免員工因為連續不斷地進行工作,累積成為生理上的創傷。如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工作硬件設施的不斷更新換代以及員工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工作非結構化的特征越來越明顯,員工自身對于完成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工間微休息的概念相應地也發生了一些改變。Kim等(2017)將工間微先休息視為員工的一種自發、自覺的行為[21],即員工在開展工作間隙自己發起的、短期的、無關乎工作事務的、非官方的休息活動。國內學者聶琦等(2020)整合不同學者的觀點,將工間微休息定義為一種持續時間較短的、無關乎完成工作要求的工作場所中的能量管理策略,同時,無論是企業事先規劃在內的(如工間操、下午茶等)還是員工自覺、自發開展的活動(如舒展活動、瀏覽網頁等)都包含在其中。
企業管理論文怎么寫
.........................................
第三章研究假設與理論模型................................23
3.1研究假設.................................23
3.1.1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23
3.1.2工間微休息與恢復體驗.......................24
第四章研究設計.............................29
4.1變量界定.............................29
4.2問卷設計.................................29
第五章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34
5.1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34
5.2信效度分析........................................35
第五章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5.1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通過問卷星平臺來收集數據,最終共收集問卷408份,剔除掉填寫時間過短、填寫的答案明顯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如:問卷主體部分的答項全部相同以及答項的分布是一組數字重復循環)的問卷后,共獲得有效問卷366份,有效率為89.7%,使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獲得的有效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5.1所示:在性別方面,女性略多于男性;在年齡方面,大部分屬于25-35歲的人群,少部分屬于35歲以上的人群;在學歷方面,本科及以上為此次調查的主要人群;在工作年限上,以工作時常為5年以下的為主;在工作崗位方面,普通員工與管理者基本各占一半,普通員工略多于管理者;在單位性質上,國有企業與私營及民營企業的居多;在行業方面,各行業均有分布,分布較為均勻。可見,研究所使用的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了隨機調查的要求。
企業管理論文參考
...............................
第六章結論與展望
6.1研究結論
(1)工間微休息對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響。
相關性分析的結果表明,工間微休息對工作投入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主效應分析結果也表明,工間微休息對于工作投入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即越高水平的工間微休息會促進越高水平的工作投入。該結論與相關研究中的結論一致,工間微休息讓員工暫時地切斷與工作任務的接觸,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消耗的身心資源能夠得到恢復,作為一種能量管理策略,幫助員工有充足的資源能夠投入到后續的工作中。因此,在工作間隙進行適當的休息活動,會對提升員工后續的工作投入有所幫助
(2)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本文通過中介效應分析驗證了工間微休息對恢復體驗的正向影響,以及恢復體驗對工作投入的正向影響,結果表明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起中介作用,同時Bootstrap分析的結果也顯示工間微休息對恢復體驗的直接效應顯著,因此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說明,員工在工作間隙進行的休息活動會通過改善其恢復體驗進而促進員工的工作投入水平。
(3)正念作為一種個人特質在工間微休息與恢復體驗、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并且調節了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的中介效應。
通過多層次回歸及Boostrap分析,正念作為一種個人特質在工間微休息與恢復體驗之間、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起正向調節作用,即員工的正念水平越高,工間微休息越容易帶來良好的恢復體驗,越容易促進其工作投入水平。該結論表明,員工如果有較高的正念水平,即能夠有目的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同時對當下的經驗保持好奇、開放、接受的態度,那么便更容易從休息中獲得恢復,以及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時,正念對于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的中介效應也存在著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表明正念水平越高,工間微休息經由恢復體驗對員工的工作投入產生的正向影響就越強。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研究背景
目前,長期在快節奏中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已經成了諸多行業從業者的日常,“996”、“007”的工作制在企業中也逐漸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現象。國家統計局的公布信息顯示,截止到2021年10月,我國就業人員每周的平均工作時長為47.8小時,也就相當于平均每個工作日內員工需要工作9.56個小時。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員工十分容易產生疲倦感,進而影響其在正常工作中的表現[1]。工作投入形容員工在工作過程中表現出的一種正向積極的狀態,工作投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預測員工工作表現的好壞,而且往往與工作績效休戚相關,是組織行為學領域中關鍵的研究變量。有學者指出,對于員工而言,想要保持工作投入的狀態,重視由休閑活動所帶來的個人資源是十分有必要的[2]。也有研究證實,在非工作情境下,參加休閑活動通過阻止資源流失與補充新的資源能夠促進提升員工的工作投入。但是,一方面,長期在快節奏中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已變成了很多工作者的家常便飯,員工的壓力和工作時間在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各種電子通訊設備與通信技術的發展也讓工作任務的開展越來越不受時空的局限。對于員工而言,工作向非工作的滲透在不斷地加深,在非工作時間開展的休閑活動變得越來越有限。“以人為本”,企業才能夠可持續發展。對于企業而言,員工是眾多資源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重要資源,對企業的發展往往起著關鍵作用,但無論是工作壓力的加重還是工作時長的延長,對于員工持續保持有效的工作投入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
1.2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1.2.1研究目標
本文旨在構建并驗證工間微休息對員工工作投入的影響機制理論模型。以努力恢復模型與資源保存理論為主要的理論支撐,構建相關理論模型,驗證工間微休息對工作投入的直接影響,并探討恢復體驗和正念在其中的作用,以期進一步豐富相關領域的研究,為促進員工工作投入和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框架和對策建議。
1.2.2研究內容
(1)工間微休息對工作投入的影響機制理論模型構建基于對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的回顧梳理,對工間微休息、恢復體驗、工作投入、正念進行概念界定,綜合運用努力-恢復模型、資源保存理論,結合前人研究成果與現實情況提出研究假設,構建工間微休息對工作投入的影響機制模型。
(2)理論模型的驗證
在目前已有的成熟量表基礎之上結合本研究的研究目標調整各變量量表題項,形成調查問卷。通過社交網絡平臺進行問卷發放,收集研究所需的調查數據。在獲取到相關數據后通過數據篩選保留有效問卷進行數據分析。綜合使用SPSS26.0與AMOS 26.0統計分析軟件對有效數據開展描述性統計分析、信效度檢驗、相關分析以及研究假設檢驗。具體地,通過層次回歸,檢驗了工間微休息-恢復體驗-工作投入的主效應,通過層次回歸與Boostrap分析檢驗了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員工工作投入之間的中介效應及正念在工間微休息-恢復體驗-工作投入這一影響機制中所發揮的調節效應。
(3)企業管理對策與建議
基于本研究的結論,為企業了解工間微休息的積極效應,幫助員工提升恢復體驗及工作投入水平提供了對策,為員工在工作間隙開展短暫的休息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也為員工有效地從休息中獲得恢復體驗,從而不影響后續的工作狀態,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工作提供了建議。
................................
第二章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理論基礎
2.1.1努力-恢復模型
恢復這一概念最初起源于生理學領域,Meijman和Mulder(1998)在生理學理論的基礎之上構建了努力-恢復模型,假設應對工作中的種種要求需要個體付出相應的努力,在付出努力的過程中個體的資源會被消耗,從而使得個體在生理上會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速、疲倦等適應性生理反應[9]。該模型認為在為滿足工作而支付努力后,員工利用一些休息活動能夠起到減小并消除這些類似的身心反應的作用,從而使個體的身心系統能夠恢復到原先的基準水平,但是如果員工的恢復過程被打斷或者無法進行下去時就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其支付的努力就要比本需要應對這些工作所需支付的努力要多,可能會給員工帶來壓力、倦怠等消極影響,從而影響其身心健康。
根據努力-恢復模型,想要實現恢復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需要個體能夠斷開與工作任務或者是類似的要求之間的連接。工間微休息作為員工在工作間隙進行的一種無關工作任務的活動,剛好為員工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幫助員工暫時地從工作中脫離出來,使得員工在工作期間被征用的功能系統不再被調用。相應地一些功能系統也就獲得了調節的機會,適應性身心反應能夠因此有所改善,疲勞、倦怠等狀況得到緩解,那么在投入下一輪的工作時,員工也就能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
........................
2.2文獻綜述
2.2.1工間微休息
(1)工間微休息的概念
工間微休息最早來源于“micro-break”一詞,Henning等(1989)使用它來形容員工在工作間隙進行的短期的、自主的、非官方的停歇時間[19],但當時對工間微休息的概念還沒有明確的界定。延承工間微休息這一說法,McLean等(2001)對其的定義為企業官方事先規劃的讓員工進行休息的時間[20],企業采取這一行動的目的在于避免員工因為連續不斷地進行工作,累積成為生理上的創傷。如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工作硬件設施的不斷更新換代以及員工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工作非結構化的特征越來越明顯,員工自身對于完成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工間微休息的概念相應地也發生了一些改變。Kim等(2017)將工間微先休息視為員工的一種自發、自覺的行為[21],即員工在開展工作間隙自己發起的、短期的、無關乎工作事務的、非官方的休息活動。國內學者聶琦等(2020)整合不同學者的觀點,將工間微休息定義為一種持續時間較短的、無關乎完成工作要求的工作場所中的能量管理策略,同時,無論是企業事先規劃在內的(如工間操、下午茶等)還是員工自覺、自發開展的活動(如舒展活動、瀏覽網頁等)都包含在其中。
企業管理論文怎么寫
第三章研究假設與理論模型................................23
3.1研究假設.................................23
3.1.1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23
3.1.2工間微休息與恢復體驗.......................24
第四章研究設計.............................29
4.1變量界定.............................29
4.2問卷設計.................................29
第五章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34
5.1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34
5.2信效度分析........................................35
第五章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5.1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通過問卷星平臺來收集數據,最終共收集問卷408份,剔除掉填寫時間過短、填寫的答案明顯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如:問卷主體部分的答項全部相同以及答項的分布是一組數字重復循環)的問卷后,共獲得有效問卷366份,有效率為89.7%,使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獲得的有效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5.1所示:在性別方面,女性略多于男性;在年齡方面,大部分屬于25-35歲的人群,少部分屬于35歲以上的人群;在學歷方面,本科及以上為此次調查的主要人群;在工作年限上,以工作時常為5年以下的為主;在工作崗位方面,普通員工與管理者基本各占一半,普通員工略多于管理者;在單位性質上,國有企業與私營及民營企業的居多;在行業方面,各行業均有分布,分布較為均勻。可見,研究所使用的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了隨機調查的要求。
企業管理論文參考
第六章結論與展望
6.1研究結論
(1)工間微休息對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響。
相關性分析的結果表明,工間微休息對工作投入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主效應分析結果也表明,工間微休息對于工作投入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即越高水平的工間微休息會促進越高水平的工作投入。該結論與相關研究中的結論一致,工間微休息讓員工暫時地切斷與工作任務的接觸,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消耗的身心資源能夠得到恢復,作為一種能量管理策略,幫助員工有充足的資源能夠投入到后續的工作中。因此,在工作間隙進行適當的休息活動,會對提升員工后續的工作投入有所幫助
(2)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本文通過中介效應分析驗證了工間微休息對恢復體驗的正向影響,以及恢復體驗對工作投入的正向影響,結果表明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起中介作用,同時Bootstrap分析的結果也顯示工間微休息對恢復體驗的直接效應顯著,因此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說明,員工在工作間隙進行的休息活動會通過改善其恢復體驗進而促進員工的工作投入水平。
(3)正念作為一種個人特質在工間微休息與恢復體驗、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并且調節了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的中介效應。
通過多層次回歸及Boostrap分析,正念作為一種個人特質在工間微休息與恢復體驗之間、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起正向調節作用,即員工的正念水平越高,工間微休息越容易帶來良好的恢復體驗,越容易促進其工作投入水平。該結論表明,員工如果有較高的正念水平,即能夠有目的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同時對當下的經驗保持好奇、開放、接受的態度,那么便更容易從休息中獲得恢復,以及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時,正念對于恢復體驗在工間微休息與工作投入之間的中介效應也存在著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表明正念水平越高,工間微休息經由恢復體驗對員工的工作投入產生的正向影響就越強。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DQ煉化公司物資采購管理問題研究2017-12-16
- 旅游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與探索研究2018-02-02
- 中國農業銀行古交市支行競爭力提升策略管理研究2018-02-13
- 蘭州眾邦電纜有限公司員工績效管理考核企業管理研究2018-02-27
- S公司應收賬款管理研究2018-03-17
- 基于價值鏈理論的SDGT集團成本管理研究2018-03-31
- 凱西涂料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管理改進研究2018-04-06
- 基于ACE體系的S公司流程優化管理研究2018-04-18
- 國家工商總局市場管理改革對政務效率的影響研究2018-04-29
- A核電設備制造企業項目進度管理研究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