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的實證探討
本文是一篇企業管理論文,筆者認為政府應在不同公司屬性的企業之間適度調整滬港通政策。從結論中可看出,滬港通政策在對高新技術企業和非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影響上有較大的差別,對高新技術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技術創新明顯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來,國內資本市場開放的腳步不斷加速前行,從上世紀90年代的單邊資本市場開放模式,到近十年以滬港通政策為代表的雙向資本市場開放模式,都表明了國內資本市場正在逐步向世界開放。為進一步提高國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水平,滬港兩地證券管理部門于2014年4月10日聯合發布了滬港通交易制度公告,并于同年 11 月 17日正式開始實施。滬港通交易制度作為一項宏觀經濟政策,自實施以來,為滬港兩地上市企業帶來了更多的關注和發展機會,為滬港兩地投資者拓寬了投資渠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內地資本市場效率、改善了內地股票市場的投資結構。滬港通政策的實施對國內后續資本市場的雙向,甚至多向開放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截至2020年12 月31日,在交易金額上,港市北上滬市資金累計凈流入為10876.95億元(人民幣);滬市南下港市資金累計凈流入為15308.13億元(港幣);在標的股數量上,滬股通標的股共有574只,在滬市A股中的占比為31.98%,港股通標的股共有325只,在港市總股數中的占比為12.71%。
與此同時,伴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國內經濟在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后,增長速度也在開始逐步放緩,經濟增長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此外,人口等資源紅利的消失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業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動力。面對國內國外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勢在必行。為此,國家從十三五期間提出要著力發展創新驅動戰略,提出要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構建激勵創新的社會機制,推出服務企業創新的政策體系,逐漸優化創新政策的供給。2016年5月,國務院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綱要強調技術創新在現階段的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技術創新與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緊密相關。2017年10 月,十九大繼續強調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提出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源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
1.2 研究意義
科技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國內經濟已由高速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因此我們必須尋求創新驅動發展,把科技創新潛力更好的釋放出來。如何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是每個企業都面臨的巨大挑戰。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滬港通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改變了公司的管理方式,同時,隨著外資持股比例的增加,也影響著公司的重大技術項目投資決策,并帶來科研人員的流入,這些變化都將影響著企業的技術創新。對滬港通政策與企業技術創新關系的研究,將有助于強化企業的創新意識,建立更加完備的技術創新體系,對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有助于企業更好地利用滬港通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影響,來努力提升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并且還可以為政府及監管機構進一步調整滬港通政策、為后續滬新通、滬紐通以及QFII 擴容等后續資本市場開放政策的實施與調整提供政策啟示。
................................
第2章 滬港通政策制度背景
2.1 資本市場開放
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相較其他國家而言是比較晚的,1990年上交所、深交所分別在上海和深圳創立,才使得國內資本市場初見雛形。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政府也在積極進行資本市場開放的嘗試,具體可以2014年為界線對國內資本市場開放歷程進行劃分。2014年以前,國內資本市場為單邊開放模式,雖然相較于初期,減少了對外資和境內企業赴外的限制,但與其他國家的資本市場發展程度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2014年以后,國內資本市場開始了進一步的開放,初次在滬港兩市進行了互聯互通嘗試,此后,國內資本市場逐漸走向多邊開放模式。下面分別對資本市場單邊開放模式和多邊開放模式進行介紹。
2.1.1 單邊資本市場開放模式
單邊開放模式包含兩種情況,一是出的去,即允許境內企業赴外上市和允許境內投資機構參與國際資本市場的投資;二是進的來,即允許境外投資機構進入內地資本市場。國內最早的單邊開放是外資股的發行,目的是為了滿足境內上市公司從境外獲取資金支持的需求。1991年11月,證券管理機構正式批準發行B股,這種股票是以人民幣來確定面值,交易時則以外幣來進行。1992年1月,第一張B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認購。2001年2月前,B股僅限境外投資機構買賣,但2001年2月后,B股開始對國內投資機構開放。
B 股的設立雖然為境內上市公司增加了融通境外資金的渠道,但國內A 股市場并未向境外投資機構開放。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資本市場也開始了新的探索。2002 年11月8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頒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QFII制度在國內資本市場的“落地”,外資將以合格境外投資者的身份進入國內資本市場的核心——A股。2003年7月9日,來自瑞士銀行的投資者首次以合格境外投資者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買入寶鋼股份等四支股票。
................................
2.2 滬港通政策
2014年11月滬港通的正式啟動意味著國內邁出了資本市場多向開放的第一步,在國內資本市場開放歷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對滬港通政策有更為全面的了解,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滬港通政策做出介紹,即滬港通政策的準備與開啟、滬港通政策內容、滬港通政策特點以及滬港通政策運行情況。
2.2.1 滬港通政策準備與開啟
2014年4月10 日,滬港兩地證券管理部門聯合發布公告,批復上交所和港聯所開展互聯互通股票交易政策的計劃。為保障滬港通能夠正常實施,滬港兩市以及其他相關部門開始了長達半年的準備工作,具體包括完善方案、優化業務流程、運行測試等工作,最終在2014年11月17日正式啟動滬港通政策。具體時間點如表2.1 所示。
企業管理論文怎么寫
.............................
第3章 滬港通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的相關理論和文獻綜述 .... 12
3.1 相關理論 .......................... 12
3.1.1 融資約束理論 .......................... 12
3.1.2 協同創新理論 .............................. 12
第4章 滬港通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的研究假設與研究設計 .... 19
4.1 研究假設 ................. 19
4.1.1 滬港通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 ....................... 19
4.1.2 外資持股比例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 ....................... 19
第5章 滬港通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的實證分析 .................... 27
5.1 描述性統計分析 ................................. 27
5.2 相關性分析 ............................ 28
第5章 滬港通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的實證分析
5.1 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選取了2012-2019年間在滬上市公司的3727個樣本,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5.1所示。
企業管理論文參考
從表5.1中可看出,首先,樣本企業的研投占營收平均比例為3.52%,與高新技術產業10%左右的研投占營收比相比來看,這組樣本對于技術創新的投入還有待加強。標準差為3.69,值相對不大,表明各樣本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差別不大。其次,在技術創新產出上,各樣本企業均值較大,但需注意國內現階段對于無形資產的披露包含土地使用權、特許經營權,因此,對于這里的較大均值,不排除是因個別樣本企業擁有較多的土地類、特許權等無形資產。樣本企業間當期無形資產凈增加值的方差也較大,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各企業無形資產凈額較大,但也可能是受科研力量等其他中介變量的影響不同,導致各企業的創新效率不同。此外,從表5.1中還可了解到,加入滬港通的企業在樣本企業中的占比為11.2%;樣本企業平均外資持股比例為3.49%,且該變量的標準差為3.33,表明在擁有外資持股的各樣本企業間外資持股比例相差不大。
..................................
結論與建議
(1) 研究結論
本文立足于技術創新視角,深入探究了滬港通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模型上,使用了雙重差分、多元回歸、中介效應等模型;變量選取上,加入了外資持股比例這一新衡量指標,并構建了現金持有量占比、科研人員占比、代理成本三個中介變量,得出了以下四條結論。
1) 滬港通政策的實施能顯著提高企業當期研發投入占比和當期無形資產的凈增加值。表明滬股通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和產出兩方面均產生了顯著正向的影響。
2) 外資持股比例與企業技術創新之間呈正向相關關系。表明外投持股比例越高的標的公司,其技術創新投入和產出也相對越高,也從側面表明企業參與滬港通的程度將在一定程度上正向企業技術創新。
3) 現金持有量占比在滬港通政策影響企業技術創新上發揮了部分中介效應,科研人才占比發揮了完全中介作用,而代理成本未在此影響過程中發揮有效中介效應。表明提高公司的現金持有量占比和科研人才占比是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而代理成本目前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提升作用還比較小,無法顯著正向企業技術創新。
4) 從公司屬性分析來看,滬港通政策對不同行業屬性的企業技術創新影響不同。與非高新技術企業相比,滬港通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促進作用更大,與國有相比,滬港通政策對非國有企業的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更大。
參考文獻(略)
- DQ煉化公司物資采購管理問題研究2017-12-16
- 旅游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與探索研究2018-02-02
- 中國農業銀行古交市支行競爭力提升策略管理研究2018-02-13
- 蘭州眾邦電纜有限公司員工績效管理考核企業管理研究2018-02-27
- S公司應收賬款管理研究2018-03-17
- 基于價值鏈理論的SDGT集團成本管理研究2018-03-31
- 凱西涂料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管理改進研究2018-04-06
- 基于ACE體系的S公司流程優化管理研究2018-04-18
- 國家工商總局市場管理改革對政務效率的影響研究2018-04-29
- A核電設備制造企業項目進度管理研究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