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金融集聚的動因分析及比較
本文是一篇國際金融論文,本文針對影響金融集聚的外部因素,對于大連、福州等中低度金融集聚城市,主要是要素供給和城市環境推動金融集聚;對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高度金融集聚城市,主要是市場需求拉動金融集聚,體現出一種“輪式模式”。
1 緒論
.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1 研究背景
國際金融論文怎么寫
20世紀以來,貿易保護主義的削弱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各國之間的經濟和貿易交往越來越頻繁,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推動了國際分工的細化,產業在某個或某幾個國家或地區集聚現象也越來越明顯。金融產業同樣呈現出集聚的態勢: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的分支或總部、金融專業人員和金融交易活動集中在某一區域內。金融產業集聚最開始只是幾家金融機構在同一個區域內集聚,隨著金融業務的擴大和增長,發展為數十家甚至更多的金融企業的集聚,金融規模不斷增大。20世紀70年代起,金融產業集聚逐漸形成并走向成熟,作為世界經濟中心的倫敦、紐約和東京等城市率先形成了第一批國際金融中心,大量的證券、銀行、保險、投資公司集聚于此。
1978年的改革開放對中國的經濟社會進行徹底改革,中國金融體系也得到初步構建并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不斷被完善。1992年中共十四大將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納入到國家層面戰略,此后,國內建設金融中心的各項計劃順勢啟動。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海外金融市場的擴展加速了中國金融產業集聚的步伐,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和深圳前海等地區的金融集聚現象不斷涌現。2018年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列示了96個金融中心城市,除香港和臺北以外,中國有10個城市進入榜單。
..................
1.2 研究思路和結構
本文主要研究中國城市金融集聚的動因,針對明確提出建設金融中心的31個城市,選擇2011-2017年的面板數據展開研究。首先結合相關文獻研究和西方發展經濟學,梳理、總結和分析金融集聚動因:已實現的金融產業規模都(內部動因)、要素供給、市場需求和城市環境(外部動因)對區域金融集聚產生推動作用;然后綜合比較各金融集聚的測量方法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衡量城市金融集聚水平的綜合指標體系,測量它們的金融集聚度并從城市和區域角度進行比較和分析;再次,構建靜態和動態面板模型進行普通面板回歸和面板分位數回歸以獲得各動因的綜合影響情況以及不同金融集聚水平下的各動因影響的大小和變化趨勢,將城市進一步劃分后再次驗證分位數回歸的實證結果,之后進行穩健性檢驗;最后,得出結論,并提出一定建議。
根據上述研究思路,本文主要分為以下6個章節:
第1章是緒論。本章主要內容包括研究背景和意義、研究思路和結構,研究方法、可能的創新之處。
第2章是國內外文獻綜述。本章針對金融集聚的相關理論展開研究,包括金融集聚的內涵、效應和動因。對相關研究做出評價并概括金融集聚的發生路徑。
第3章是金融集聚的動因分析。本章對金融集聚的兩種形成模式進行闡述,結合第2章的文獻研究,將金融集聚的動因劃分為已實現的金融規模、要素供給、市場需求和城市環境,第一個為內部動因,后三個為外部動因,對每個動因做出詳細闡述。
第4章是中國城市金融集聚水平的測量。本章首先定性描述中國金融產業的整體發展狀況;在研究各種金融集聚測量方法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度量我國31個城市2011年-2017年的金融集聚水平,并從城市和區域角度出發進行一定的比較和分析。
第5章是中國城市金融集聚動因的實證分析。本章利用第3章對動因的分析設定模型,包括普通面板模型和分位數回歸模型;依據金融集聚的內部動因和外部動因選擇合適的變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測量各城市的要素供給、市場需求和城市環境,加入政府干預作為控制變量,納入金融集聚度的滯后項來度量已實現的金融產業規模,進行固定效應回歸、系統GMM回歸和動態面板分位數回歸,將城市按分位點劃分后進一步驗證實證結果,最后進行穩健性檢驗。
第6章是結論與展望。本章根據前文的研究對結論進行闡述,根據所得結論提出建議,為促進中國城市金融集聚發展提供政策參考,就本文研究的不足對未來的相關研究做出展望。
.......................
2 國內外文獻綜述
2.1 金額產業集聚的內涵研究
產業經濟學催生了“集聚”的概念,它被定義為在特定的時間和區域內,產業和人力的迅速集中。產業集聚指某些產業在一定區域內集中,依靠明確的分工協作形成以更高效率從事生產的空間集合體,使該產業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生產要素在空間內不斷匯聚(Poter,1998)。
大部分研究者從金融中心角度出發定義金融集聚。金融活動參與者傾向于在某一區域進行交易的現象使得該區域金融交易活動頻繁,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并吸引大量的投資者和金融機構進入該區域,最終表現為銀行、證券、保險業以及其他金融企業在空間范圍內的聚集并形成復雜的金融網絡,它實現了金融功能的聚集,促進區域范圍內的資本流通。當金融集聚發展到一定階段,一般會以區域金融中心的形式呈現(Kindelberger,1974;Pandilt,2002)。金融集聚表現為金融中心,區域內各種金融機構高度集中使得金融市場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更自由高效地運行,金融中心實現了強大的資金流通和運作功能,成為某一地區、全國乃至全球金融資產或工具的定價、信息和投資理財的清算中心(饒余慶,1997;干杏娣,2002)。
也有研究者從過程和結果兩種角度出發對金融集聚進行闡述。從過程來看,金融集聚可以被視為一種動態發生不斷變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金融要素與區域的區位優勢相結合,金融工具、金融機構不斷匯合和集中,與外在經濟環境和區域地理環境彼此作用,在一定的地域空間范圍內生成金融密集系統;從結果來看,金融集聚是一種特別的狀態,區域內的金融資源與制度法規、政策文化等相互滲透,結合在一起成為具有一定的規模和集中度的金融體系。金融集聚就是金融體系的功能和層次隨時間、空間不斷演變的結果。(黃解宇,楊再斌,2006;張霖莉,2013)。
..............................
2.2 金融產業集聚的效應研究
金融產業在自身集聚演變的過程中,會與區域內諸多要素建立密切聯系,當金融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它會對區域內乃至周邊的經濟社會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對金融產業集聚的效應研究指出,金融產業的集聚不僅會對金融產業本身造成影響,還會對與金融業相關的產業乃至區域經濟產生影響。
Thrift(2004)研究發現當某一區域的金融產業集聚達到一定規模后,會產生大量的信息流,相關企業能夠無成本地獲取部分信息流,即產生了所謂地“信息外部性”,信息的更大范圍流動進一步促進了金融產業的發展。Par(2009)通過研究亞洲部分國家的金融集聚現象,發現金融集聚可以提高區域內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和降低金融行業以及相關行業的平均運行成本。金融產業在集聚的過程中與它的相關產業形成互動,呈現出一種螺旋式的形成過程。少數的金融機構集聚引發外部經濟,從而吸引相關產業機構在此聚集,這又帶來更大的外部效應,最終進一步擴大各產業的集聚(Pandit,2012)。
從企業創新的角度出發同樣發現金融集聚對企業創新具有推動作用。金融資源的集中緩解了企業創新的信貸約束,使企業能夠展開長期、穩定、持續的創新活動(Tadesse,2002)。金融集聚帶來的發達金融市場可以分散企業創新時面臨的跨期風險,提高企業創新積極性。金融集聚也使創新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金融集聚使得金融中介能夠以比較低的成本獲取有用的信息,金融資源更快更高效地流向企業,這降低了企業的創新成本,鼓勵企業的創新行為(Levine,1998;Sminth,1995;余泳澤,2013)。金融集聚受到企業創新和區域創新的影響后,能夠反過來進一步推動創新(梁建輝,2005)。
..............................
3 金融集聚的動因分析 ........................ 14
3.1 金融集聚的形成模式 ................................... 14
3.2 金融集聚的動因分析 ............................. 14
4 中國城市金融集聚水平的測量 ......................... 17
4.1 中國金融業的發展狀況 ................................ 17
4.1.1 金融業總體概況 ........................... 17
4.1.2 城市金融集聚發展狀況 .......................... 18
5 中國城市金融集聚動因的實證分析 .................... 26
5.1 模型的設定 ..................................... 26
5.1.1 普通面板模型 ..................................... 26
5.1.2 分位數回歸模型 ...................................... 27
5 中國城市金融集聚動因的實證分析
5.1 模型的設定
5.1.1 分位數回歸模型
中國城市間的金融集聚程度呈現明顯的差異性。梁微微(2014)將中國金融集聚分為三個階段后,發現經濟基礎、政府干預、人力資本、區域創新和區位優勢等影響因素的系數大小和顯著性發生了階段性變化。一個產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影響因素具有差異性。因而在城市的金融集聚度發生變化后,它的主要影響因素也會發生變化。
為了幫助城市更有針對性地促進當地的金融集聚程度以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有必要就不同的金融集聚水平展開研究,分位數回歸模型可以幫助實現研究目的。分位數模型不嚴格要求誤差項的分布必須滿足正態分布的假設,對于非正態的誤差分布,分位數回歸模型的估計甚至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計(OLS)更為準確,且它對異常值有更強的耐受性。
國際金融論文參考
................................
6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中國城市的金融集聚度進行了測量,并從城市和區域角度出發對金融集聚度進行了對比和分析。然后結合已有相關的研究,考慮影響金融集聚的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對各因素在整體情況下和各分位點下的影響大小和方向進行了實證研究。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度較高且增長較快,而其他城市則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大部分城市的金融業集聚仍然停留在中低度發展水平,并且地區之間的金融業發展狀況差異較大。部分城市對于自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目標定位過于模糊,各城市需要結合區域特點,建設特色金融中心。
第二,城市的金融生產要素供給水平、對金融業的市場需要以及適合金融業發展的城市環境同樣緩慢地提高和改善,但是這種上升仍然呈現明顯的區域差異性。
第三,就整體情況而言,已實現的金融規模、要素供給、市場需求和城市環境都會對城市的金融集聚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
第四,考慮不同金融集聚度下的各影響因素的大小和變化趨勢,結果發現金融集聚發展最大的動力來源于產業內部,由金融規模經濟等帶來的好處是持續的,過去已實現的金融集聚會對未來產生影響,并且金融集聚度越高,這種內在驅動力越大。
第五,針對影響金融集聚的外部因素,對于大連、福州等中低度金融集聚城市,主要是要素供給和城市環境推動金融集聚;對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高度金融集聚城市,主要是市場需求拉動金融集聚,體現出一種“輪式模式”。
參考文獻(略)
- 股指期貨對金融股市波動的影響研究2018-02-03
- P2P網絡金融借貸滿標概率預測研究2018-03-03
- 融資約束視角下的股權結構與投資-現金流敏感性的關...2018-03-17
- 滬港通對我國內地股市的金融影響研究2018-03-31
- 引入媒介貨幣后中日匯率變動對雙邊金融貿易的影響2018-04-11
- 基于估值效應的國際金融投資頭寸比較研究2018-05-28
- 投資者異質性對金融股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影響研究2018-06-12
- 我國金融股票市場大宗交易價格效應研究2018-06-28
- 中新股指期貨的價格聯動及金融波動溢出效應研究2018-07-11
- 金融發展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