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價并購對收購方企業現金持有的影響思考
本文是一篇財會管理論文,本文基于協同效應理論、內部資本市場理論、代理理論、自由現金流假說、融資優序理論和信號傳遞理論做出假設,實證分析了并購溢價對收購方企業現金持有的直接影響關系及其具體的影響機制。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研究背景
財會管理論文怎么寫
企業一般會出于滿足日常經營需求、預防意外財務風險或降低融資成本等動機來持有一定水平的現金,同時,企業持有現金也能進一步地支持其相關的如并購、價格競爭等策略[1][2][3],以實現拓寬市場份額,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現金相較而言是流動性較強、風險較小但產生的收益也較少的一項資產。基于權衡理論,企業持有的現金具有管理成本和機會成本。但另一方面,持有一定的現金可以滿足企業正常的經營交易需求,也可以避免企業在面臨財務風險時所產生的的現金短缺成本,該作用則可視為現金所帶來的收益。在現金的收益和成本兩相權衡下,企業會實行特定的現金持有決策[4]。
現有關于企業現金持有的研究大多數集中于其影響因素方面,大致可分為企業特征、公司治理以及宏觀環境等方面。從企業特征角度出發,有關結論表明行業成長性[5]、融資需要和供應商關系緊密程度[6]、公司多元化程度[7]等因素均會顯著影響其現金持有水平。從公司治理角度出發,有學者指出管理層權力[8],股權激勵計劃和行權約束[9]、獨立董事網絡[10]等因素均會從不同方向影響企業的現金持有。從宏觀環境角度出發,相關研究發現較好的投資者保護制度、國家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11]、預期通貨膨脹率[12]及受政治沖擊的不確定性[13]等均能顯著提高企業的現金持有水平。雖然學者們對企業現金持有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已經很多,但均是從單一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或制度的視角出發,而對并購完成后的收購方公司所實行的現金持有策略研究較少。
.......................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并購溢價相關研究
有研究表明并購溢價是因為企業對協同效應的預期、競爭對手的壓力、管理者非理性因素或其代理動機而產生的。此外,組織間模仿也是并購溢價形成的原因之一,陳仕華和盧昌崇(2013)研究發現企業間高管聯結可以提供更多有關目標企業的信息,有助于目標企業管理者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做出正確的并購定價決定以體現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因此,目標企業會參考其聯結企業以往的并購價格來確定其并購的溢價水平,且兩者之間為正相關關系,若二者處于同一行業中,則該影響關系將會進一步增強[16]。
通常,基于有利動機而產生的并購溢價是合理的、“無意為之”的并購溢價,是由于并購過程存在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性而通過參照類似決策經驗、依賴企業以往相關的溢價水平或借鑒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溢價水平等方式而形成的。該類并購溢價可反映出企業對并購后目標企業真實價值的體現與提升以及未來協同收益可實現性的預期。相反,基于不利動機而產生的并購溢價是虛高的、“有意為之”的并購溢價,張瑩和陳艷(2020)認為該類并購溢價是管理者在股價被高估時利用市場錯誤定價而進行的機會性投資或股東炒作并釋放利好消息質押股權套利等行為所造成的結果,目的是滿足管理者的私利、擴大其控制權或操縱利潤[17]。任力和何蘇燕(2020)證實了較高的并購溢價會在短期內引起投資者的過度反應,從而有利于收購方企業股東選擇在該時機進行股權質押。他們認為并購溢價不是基于對協同效應相關收益的追求而產生的,而是收購方企業管理者機會主義行為的結果[18]。
...........................
第2章理論基礎
2.1相關基本概念
2.1.1并購溢價
并購重組是我國企業整合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途徑,隨著近年來國家為刺激經濟增長而出臺多項利好政策,上市企業迎來了并購重組的繁榮期。在此過程中,溢價并購也成為了較為普遍的現象。并購溢價是指并購企業支付的高于被并企業資產價格的部分差額。其度量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一是以標的公司股價為基礎,用每股收購價格減去交易前標的公司的每股市價再除以前標的公司的每股市價來計算并購溢價,即并購溢價=(每股收購價格-每股市價)/每股市價,二是以凈資產為基礎,用交易總價減去標的公司凈資產再除以標的公司凈資產來衡量并購溢價,即并購溢價=(交易總價-標的公司凈資產)/標的公司凈資產。一般而言,以標的公司股價為基礎的度量方法更適用于西方資本市場較為完善環境下的并購交易,不太適用于我國復雜制度環境中發生的并購交易,且國內并購行為主要是以協議轉讓方式進行的,凈資產是轉讓時交易雙方定價談判的主要基準。因此,本文將采取第二種度量方法來計算并購溢價。
2.1.2企業現金持有
企業會出于預防動機、融資動機和代理動機持有一定水平的現金,這是獲取財務柔性以應對不確定環境的基本策略之一[69],是公司財務政策的關鍵問題,影響著企業的價值[70]。根據現有文獻,大多數學者以企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總資產之比(現金持有水平=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資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總資產與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之差的比值(現金持有水平=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資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來衡量企業的現金持有水平,也有學者提出將財務管理概念中的現金作為衡量依據,并結合所選樣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將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資金數額加上交易性金融資產數額來計算該公司本年的現金持有量,并以總資產標準化[71](現金持有水平=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總資產)。本文將采取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總資產之比的方法進行度量,并將第二種方法作為穩健性檢驗的度量指標。
..........................
2.2相關理論
2.2.1協同效應理論
協同戰略的理念是由Igor Ansoff(1965)首次向公司經理們提出的,他認為協同就是企業成功匹配自身能力與機遇后在開展多元化事業的過程中,通過提高各種資源的配置效率而使各項業務能夠得到有效聯結,最終使聯結后的整體所獲得的效益大于各業務所獨立獲得效益的總和,通常被表述為“1+1>2”或“2+2>5”。協同效應應至少表現出資源或資產共用、互補或同步三種效果中的一種[74],因此,其一直是大型企業多元化發展戰略的基本原則,并據此相應策劃并購重組、建立跨國聯盟或合資企業等的行動。隨著該理念不斷發展,蒂姆·欣德爾(2004)概括性地指出共享技能或有形資源、制定協調的戰略、垂直整合、與供應商的談判和聯合力量等方式均有助于企業實現協同效應。
協同效應大致可在管理、經營、財務和無形資產等方面得到體現。其中,管理協同效應是指強管理能力的企業在并購后,將發揮其對合并企業在配置或使用人力等資源時的有效優勢作用,從而使得合并企業的管理能力大于合并前雙方企業各自管理能力的總和;經營協同效應指的是通過并購活動實現企業規模經濟,節省時間及費用等成本、加強專業化、提升研發等能力以提高自身競爭力、緩解融資約束,改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效率并產生效益;財務協同效應是指由于并購活動在稅法、會計處理慣例以及證券交易的內在規律等方面給企業帶來的如降低資金成本、實現合理避稅、產生股票價格上漲、市盈率上升的預期效應等效益;無形資產協同效應指并購后如品牌、企業文化及技術等無形資產對拓寬客戶群體以提高知名度、認同文化氛圍以增強凝集力和激勵作用、獲取新技術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等有利的結果。
...........................
第3章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 16
3.1 溢價并購與企業現金持有 ...................... 16
3.2 溢價并購、分析師預測質量與企業現金持有 ............................ 18
第4章 實證研究設計 .............................. 23
4.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 23
4.2 變量定義 ........................... 23
第5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 27
5.1 描述性統計分析 ................................. 27
5.2 相關性分析 .................... 28
第5章實證結果與分析
5.1描述性統計分析
財會管理論文參考
首先,針對本文的主要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5-1所示。根據表中數據所示,企業現金持有的平均值為0.1477,最小值為0.0099,最大值為0.5965,標準差為0.0980,說明不同企業其現金持有水平差異比較大。并購溢價的平均值為6.089,最大值高達80.4211,說明企業管理者通常會出于不同的動機而支付較高水平的溢價。分析師預測質量的平均值為-0.0143,最小值為-0.4589,說明分析師預測有時存在樂觀偏差,但總體而言質量較高,表明市場信息質量較好。業績補償承諾的均值為0.8958,說明有89.58%的溢價并購中,交易雙方簽訂了業績補償承諾,表明了在溢價并購交易中附上業績補償承諾條款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關聯交易的均值為0.4698,說明有將近一半的溢價并購為關聯并購。
從控制變量的統計結果來看,本文樣本中有20.44%屬于國有企業,說明非國有企業更傾向于發生并購活動。企業成長性均值為0.5623,財務杠桿在40.14%的水平,說明樣本企業總體而言財務狀況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穩定增長。市凈率均值為4.157,且80.73%的企業會進行股利發放,說明樣本企業的盈利狀況良好。有32.30%的企業存在董事長和總經理二職合一的情況,且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率達31.1672%,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企業內部治理的水平,也為并購活動的代理動機提供可能。
.........................
第6章結論與啟示
6.1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并購溢價為解釋變量,以收購方企業現金持有為被解釋變量,以分析師預測質量、是否簽訂業績補償承諾及是否構成關聯并購為調節變量,基于協同效應理論、內部資本市場理論、代理理論、自由現金流假說、融資優序理論和信號傳遞理論做出假設,實證分析了并購溢價對收購方企業現金持有的直接影響關系及其具體的影響機制,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并購溢價直接顯著負向影響收購方企業現金持有,即并購的溢價水平越高,收購方企業現金持有的水平越低。在排除了使用現金支付對價對收購方企業財務狀況造成的自然影響后,該結論仍然成立。此外,該溢價水平在并購完成的當年及后一年的中短期內仍具有影響效應,在并購完成的三年內有助于長期提升收購方企業的價值,以上結論均為并購溢價積極的信號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二,分析師預測質量在并購溢價影響收購方企業現金持有的過程中具有顯著的負向調節作用。具體而言,分析師預測質量增強了并購溢價對收購方企業現金持有的負向影響,該結論也表明了分析師預測質量在傳遞收購方企業具有較高質量相關信息時的積極信號作用。
第三,業績補償承諾在并購溢價影響收購方企業現金持有的過程中具有顯著的負向調節作用。具體而言,業績補償承諾增強了并購溢價對收購方企業現金持有的負向影響,該結論也表明了業績補償承諾在反映目標企業為優質資源及溢價并購后的整合及代理成本降低時的積極信號作用。
參考文獻(略)
- TF建筑公司財務風險評價及控制探討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