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傳導機制和情景仿真分析
本文是一篇創業管理論文,本研究從系統動力學視角出發,對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理論基礎、影響要素以及系統模型和情景仿真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探討,并對研究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創業管理論文怎么寫
隨著產業和科技的迅猛發展,中國不僅處于結構調整、增速換擋、動能轉換的關鍵期,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步入了新常態。為了應對世界經濟開放與保護交替演化的復雜多變國際局勢,中國在轉型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上突出強調了創新創業對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的帶動作用。黨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我國新階段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而在實踐社會建設領域的重要舉措則是“以創業帶動就業”。十八大更是強調要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看作與國民經濟全局緊密相關的戰略任務。自2008年以來,中央層面的各部門先后印發了《關于推動建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創業型城市的通知》、《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等一系列相關文件,可見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自2014年提出以來,已從起步階段走向了升級版,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并由此引起大量社會人士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然而,我國經濟增長對勞動力的吸納作用卻因資本有機構成和經濟結構的提高和升級而削弱[1]。從青年的角度來看,我國創業教育還不夠完善,青年自主創業的比例還很低,發達國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率大致在二到三成,而我國還不足2%[2]。大量數據表明,創新和創業活動充滿著風險和未知,創新的成功率不足三成,創業失敗的案例更不勝枚舉[3-4]。在創業研究發展較早的美國,仍有34%的新創企業會在兩年內倒閉,50%的企業存活不足4年[5]。在中國,近七成的中小企業存活時間少于5年,中關村的創業企業中,7-10年內倒閉的數量高達95%[6]。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更是給世界各國的經濟和就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7]。可見,創業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創新不易,創業艱難,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并非一蹴而就,其帶動過程更有諸多因素影響。
............................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研究目的
在這個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已成為發展國家經濟的熱門路徑之一,國家、高校、企業都陸續試圖在此條賽道上努力發展前進。但仍存在著創新成果難以體現、創業成功率低、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真實性存疑等現實問題。而目前的研究也只是聚焦于創新與創業、創新與就業、創業與就業等局部領域,缺少將創新、創業、就業等包含在一起的、較為完整和清晰的規劃路徑。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首先,通過文獻調研剖析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機理。文章收集了國內外創新、創業以及就業的相關研究成果,在分析匯總了學者們的理論模型后,還梳理了其背后暗藏的邏輯關系,旨在找出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潛在規律。
第二,系統地構建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評價指標體系。文章在借鑒以往指標研究的基礎上,從經濟子系統、創新創業子系統以及就業子系統三個維度來構建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便于分析各要素與關鍵指標的影響關系。
第三,構建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系統動力學模型。以往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兩兩要素之間的影響關系,且多以靜態、單維、線性為主。本文將應用系統動力學這種新的研究方法,將創新、創業和就業放在一個統一的大系統中進行動態研究分析,并找出其內部的演化邏輯和傳導規律。
最后,利用系統動力學模型進行多情景仿真模擬。結合現有的實際情況進行中長期模擬的同時,本文還進行不同情景下的模擬仿真。觀察各種突發事件下各關鍵指標的變化情況,從而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
第2章相關概念、理論基礎及新的分析框架
2.1相關概念
2.1.1創新的概念
“創新”伴隨著“創新理論”最早出現在熊彼特所著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該書反映了經濟增長并不是均衡變化的思想[41]。在其1939年所著的《經濟周期》中提到,“創新”是在原有體系中加入新的生產要素和條件,從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創新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五種類型:①采用新產品,即消費者不了解的或具有新特性的產品;②應用新的技術或生產方法;③開辟新市場,而這個市場是否在過去存在過并不重要;④獲得新的原料或半成品的貨源;⑤形成新的工業組織形式,打破或形成一種壟斷地位。
創新與發明有著緊密聯系,但并不相同。熊彼特的“創新”強調了必須要創造新的價值,是一種經濟行為;而發明是發現新方法或新技術的一種科技行為。因此二者應存在先后關系,即發明在先,創新在后[42-43]。在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中,現實的經濟生活不可能達到理想的經濟系統均衡,經濟發展被其視為一種變化,而創新就是經濟系統內部的變化,且這種變化是自發的、有間斷的[44]。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不但開創了學術界關于“創新”的相關問題研究,還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根本規律。雖然熊彼特并沒有進一步探索有關創新的具體界定、機制等內容,但他的理論研究為后來的學者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熊彼特之后,創新理論的發展大致有兩種分支:一是技術創新理論,代表人物有曼斯菲爾德、南希·施瓦茲等,他們主張是技術創新和進步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并深入研究了技術的創新、模仿、擴散、轉移和推廣,建立了創新周期、技術創新擴散等理論模型。二制度創新理論,代表人物有諾思、戴維斯等,這一理論主要研究了制度因素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
2.2理論基礎
2.2.1創新理論
由于當時西方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存在社會主義傾向,而“凱恩斯革命”的理論也一樣對學者們有深刻影響,所以創新理論未能得到重視。20世紀中后期,許多國家的經濟開始出現快速增長的“黃金期”,而傳統的經濟理論已經不能解釋這一現象。熊彼特創新理論被經濟學家們重新拾起,技術創新理論也因此開始穩步發展。
伊諾思在1962年首次界定了技術創新的概念,他認為“技術創新是選擇發明、資本投入保證、建立組織、制定計劃、招用工人和開辟市場等幾種行為的一種綜合結果”[43]。隨著西方技術創新的發展,理論方面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種學派:新古典學派、新熊彼特學派以及國家創新系統學派[56],并產生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論。
(1)新古典學派
以索洛(R.Solow)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將技術創新看作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一種內生變量和基本因素。和其他商品相同的是,技術也存在非獨占性、外部性等市場失靈,而政府干預有利于技術創新的發展。1957年索洛通過實證方法充分證明了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除了勞動和資本外,還有技術因素[57-58]。他認為經濟增長的出處包括“增長效應”和“水平效應”兩種,“增長效應”是要素數量的上漲引起的;而“水平效應”則是要素技術水平的提升引起的。索洛還首次指出,技術創新的成立需要新思想的來源和未來階段的落實和發展兩個重要條件。這兩個條件在技術創新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59]。
在政府作用方面,新古典學派認為,當技術創新在市場上的供需出現失衡,或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技術創新的資源配置不對等時,政府可以通過法律、稅收等調控方式進行適當干預,從而提升技術進步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60]。
............................
第3章 我國創新、創業與就業現狀統計描述 ......................... 26
3.1 創新現狀統計描述 ............................... 26
3.1.1 我國創新現狀分析 ...................... 26
3.1.2 我國創新現狀與其他國家比較 ............................................... 30
第4章 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傳導機制分析 ............................... 44
4.1 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傳導邏輯 ................................ 44
4.2 各子系統的傳導機制分析 ............................ 45
第5章 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仿真模擬分析 ............................ 51
5.1 系統動力學流圖的建立................................ 51
5.2 仿真方程的構建 ......................................... 52
第5章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仿真模擬分析
5.1系統動力學流圖的建立
因果關系圖展示了系統各要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反饋過程,但不能反映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系統整體的動態變化。為了進一步對系統中要素變量的性質加以區分,更明確表達要素之間的數學邏輯關系和反饋過程,使反饋性質和控制機制更明確、更直觀,本研究利用Vensim PLE軟件繪制了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系統動力學流圖,如圖5-1所示。
創業管理論文參考
上述模型結構闡述了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基本演化路徑和整體框架,但具體的作用機制、影響要素等等還需進一步推理演化。為了更詳盡的研究創新如何帶動創業、創業如何帶動就業的反饋機制,本次研究選取了35種重要指標變量來進行描述和分析。
.............................
第6章研究結論與未來展望
6.1研究結論
本研究通過梳理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演化機理和發展脈絡,在刻畫和分析創新、創業和就業的內在機制和反饋過程的基礎上,構建了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并利用工具軟件Vensim PLE對研發投入、科技成果轉化、創業及突發事件四個方面共七種情景進行了模擬仿真。研究結論如下:
(1)增加創新研發投入有利于提高創新水平和創業水平,并帶動就業各指標的增長。同時,創新水平的增加可以有助于提升GDP,使勞動者收入提高,刺激勞動力供給,從而間接帶動就業。此外,勞動就業的增加也會與其他要素共同帶來經濟的提升,提高創新水平和創業水平,從而形成“創新—創業—經濟增長—就業增長”的良性循環。
(2)目前創新成果向創業的轉化率還維持在低水平狀態,因此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較小,未來應著力提高創新成果向創業的轉化率,以推動創新創業更有效帶動就業。
(3)按照現有的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系統慣性和趨勢發展,經濟的高速增長與實際就業水平并沒有保持匹配,未能夠實現對就業的有效帶動。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對就業的帶動效果并不相同,機會型創業對就業的創造效應要優于生存型創業。為了實現創業有效帶動就業,應提倡和鼓勵機會型創業。
(4)社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例如新冠病毒疫情,對系統的影響程度不容小覷。這種突發事件會對我國創新、創業、就業以及經濟帶來短期沖擊,若不能及時發動應對措施,則會在這四方面產生惡性循環。因此,面對突發事件,一方面國家應及時建立預警機制,另一方面政府應積極對受影響較大的企業進行幫扶,使其盡快擺脫困境,復工復產,減緩突發事件對企業自身帶來的沖擊,以疏解就業壓力。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