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公司生產管理的精益化改進探討
本文是一篇生產管理論文,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對生產管理的應用研究有了進一步的深入,對精益生產理論及工具應用的掌握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研究背景
由于大米加工行業的技術要求相對較低,因而行業的準入門檻不高以至于出現我國大米加工行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整體行業格局。整個行業呈現出集中度不高、規模化不強、產業集群效益不明顯的行業特點。大米加工技術相對落后,大米加工行業中不少企業仍處于以人工操作為主,機械化程度不高,這導致一些環節出現了加工效率低下和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問題。過去大米行業的競爭主要以數量擴張搶占市場比例和價格競爭搶占市場的競爭形式為主,現在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促使行業競爭形式變為質量競爭和差異化競爭,激發行業內生動力,倒逼行業轉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先進生產管理理論的引入是大米加工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在新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手段。
SG公司是一家中小型大米加工企業,自2010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并通過不斷發展逐漸壯大。然而,作為傳統的中小型大米加工企業,SG公司目前也面臨著大米加工行業的共性困境。該公司正努力實現轉型升級,生產高品質的大米產品,并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產品品牌。SG公司一直在探索如何在逐漸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中尋找突破,以滿足消費者對于高品質大米的需求。
生產管理論文怎么寫
.....................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國外精益生產管理研究現狀
精益生產最早誕生于日本豐田汽車生產車間的管理實踐。20世紀50年代,受戰爭影響,日本經濟發展陷入困境,面臨資源匱乏的巨大難題,汽車制造業發展遭遇重大打擊,發展受阻嚴重。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為改變困境,在生產車間開展生產管理探索,在豐田汽車工程師大野耐一等人多年的探索研究中總結出了一條適合當時日本企業發展的生產方式。豐田生產方式在豐田汽車取得顯著成效后,在日本汽車制造業中進行了廣泛的推廣,并在電子、計算機等各行業逐步進行實踐,為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精益生產管理起源來看,精益生產的概念最早由詹姆斯等教授在1990年《改變世界的機器》中提出。1985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展了“國際汽車計劃”研究項目,研究期間,詹姆斯等多名專家學者開展大量的實地研究和資料研究,對比分析日本的豐田生產方式與西方的大量生產方式,并首次在《改變世界的機器》中將豐田生產方式定義為Lean Production,即精益生產方式。精益生產方式的提出促使豐田生產方式從生產制造領域向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多領域的擴展。使得精益生產的內核進一步豐富,使其能夠對生產方式的變革進行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指導。1996年“國際汽車計劃”在《精益思想》中提出了學習精益生產方式的關鍵原則和行動步驟,進一步完善了精益生產的理論體系。
........................
第2章精益生產管理概述及基本工具
2.1精益生產管理概述
2.1.1精益生產管理的概念
精益生產管理是一種旨在通過系統化的方法來最大化價值創造和最小化浪費的生產管理哲學。它強調在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追求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以滿足客戶需求。精益生產的核心是減少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浪費,精益生產提出要消除生產過程中時間、人力資源、生產物料、能源等各個方面的浪費。通過對企業的生產流程進行優化,對企業的員工技能進行培訓等途徑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以及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通過精益生產的持續改進,可以幫助企業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促進企業增強在行業中的競爭力。精益生產的“精”具有精良、精準、精美的意思,“益”具有效益、利益的意思,從字面意思來看精益生產就是高品質、高效益的生產。
精益生產可以在企業的組織結構、企業的人力資源、企業的運營方式、企業的市場供需等方面對企業的改革提供指導,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客戶需求的變化,能夠更加靈活高效地生產出符合各種需求的精良產品,為企業帶來效益。精益生產通過強化對生產計劃控制和生產存貨庫存管理的干預,幫助企業及時制造,進一步消除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浪費,降低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更加健康地發展,幫助企業實現“零缺陷”“零庫存”的目標。
.....................
2.2精益生產管理基本工具
2.2.1標準化作業
在精益生產體系中,標準化作業(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簡稱SOP)有著關鍵作用。它不僅是一種作業指導文件,更是一種文化,體現了企業對效率、安全和質量穩定性的不懈追求。標準化作業的核心在于將最佳實踐固化為書面流程,以此作為員工日常操作的基準和新員工培訓的基礎,同時也作為衡量員工操作是否標準的工具[35]。
標準化作業由標準化作業指導書、標準化作業路線圖和標準化作業人機組合表三部分構成。這三部分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作業標準體系,確保了作業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1)標準化作業指導書。這是對作業步驟的詳盡書面描述,包括作業的目的、所需材料、工具、設備以及詳細的操作步驟。它為員工提供了明確的操作指南,確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既定的標準和要求。
(2)標準化作業路線圖。這一部分描述了作業過程中人和物的行進路線,以及各個加工環節的順序。它有助于員工理解整個作業流程的邏輯,減少不必要的移動和轉運,提高作業效率。
(3)標準化作業人機組合表。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生產作業中的作業人員與作業設備的互動關系,包括操作人員與設備之間的協作方式、時間安排以及安全注意事項。它確保了人機協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為了確保標準化作業能夠有效實施并持續改進,企業通常會采用PDCA(計劃-執行-檢查-行動)的管理模式來建立和推廣標準化作業[36-37]。
.....................
第3章SG公司生產管理現狀................................21
3.1公司概況................................21
3.1.1公司基本情況........................................21
3.1.2公司組織架構情況.......................................21
第4章SG公司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27
4.1 SG公司生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27
4.1.1生產計劃排產不科學..................................27
4.1.2生產工序產出不均衡.................................29
第5章SG公司生產管理的精益化改進方案..........................38
5.1 SG公司精益化改進方案的思路...................................38
5.2 SG公司精益化改進方案的原則............................39
5.3 SG公司精益化改進方案的目標..................................39
第6章SG公司精益生產管理的保障措施
6.1建立精益組織架構和精益管理機制
6.1.1建立精益組織架構
成立SG公司精益生產領導小組,由高層管理人員組成,負責制定精益戰略、監督精益實施進度,并為精益項目提供資源支持。設立SG公司精益生產小組,在各個部門內部設立精益生產小組,由部門負責人領導,成員包括關鍵崗位的員工。這些小組將負責在各自部門內推廣精益生產的理念和工具,實施具體的改進項目。建立跨部門精益支持團隊,SG公司需要建立一個跨部門的精益支持團隊,這個團隊由具有精益生產專業知識的員工組成,負責為各個精益生產小組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確保精益生產方法和工具得到正確應用。
6.1.2建立精益管理機制
制定和完善精益生產管理的各項管理制度,包括生產現場管理制度、質量保證制度等。通過制度規范員工的行為,確保精益生產的順利實施。編制SOP文件,將作業人員的工作予以說明與規范,以達到作業的一致性與標準性,規范生產流程,使生產流程條理化和簡單化,實現生產管理規范化,提高生產效率,取得客戶信賴與滿意,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50]。建立聯合檢查機制,多部門聯合定期開展現場檢查,建立問題臺賬,整理聯合檢查問題點并跟蹤問題點的整改情況,利用信息通報,強化隱患管理,促進生產現場的員工進一步提高5S管理的意識,通過強化安全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從而使得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進一步降低。在各部門的聯合檢查中,進一步促進各部門管理人員的交流以及信息共享,搭建相互學習的平臺,促進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促進良性循環。
生產管理論文參考
..........................
第7章結論與展望
7.1結論
在經濟水平持續發展的今天,大米生產加工產業的發展已經趨于飽和狀態,新的行業競爭形式呈現出以產品質量取勝和以產品差異化取勝的競爭形式。目前大米加工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模式較為粗放,在行業內推行精益生產管理,有利于企業在新的競爭形勢下取得成績,占領一席之地。本文的研究對象SG公司也面臨同樣的困境,通過對SG公司的生產管理情況進行深入研究,識別出其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精益生產的理論及工具,為SG公司制定精益化改進方案。
(1)制定柔性生產計劃,提高生產計劃的時效性,利用灰度預測明確市場需求,確定生產目標,分析歷年客戶訂單規律,細化生產計劃,靈活生產計劃周期,進一步提高生產計劃的柔性;
(2)采用5W1H分析和ECRS方法來實現瓶頸工序的精準優化,通過對大米生產加工中碾米、礱谷兩道瓶頸工序的優化,提高生產線平衡率,幫助企業提高了設備工序的效率;
(3)在生產線切線過程中引入快速換型精益生產工具,提高篩網更換效率,通過工具整理,將生產的內部活動轉為外部活動,編制并持續更新標準作業書,減少生產活動中的浪費。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