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情緒對穩定性影響的實證研究
1緒論
1.1研究背景
現代金融經濟學理論以理性的投資者(Rational Investor)為前提,提出了有效市場假說(EMH)。該假說認為理性投資者不僅具有相同的知識水平并且擁有同樣的信息解讀能力,而且在經濟活動中以個人效用最大化為目標,并且認為如果證券的價格充分反應了所有可獲得的信息,證券市場就是有效的。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愈演愈烈,市場“異象”不斷浮現,如,封閉式基金之謎、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傳統金融學理論已不足以解釋這些異象的發生。二十世紀后期,一批經濟學者將金融學、心理學和行為學相關理論綜合起來進行研究,研究成果成功的解釋了市場“異象”的發生,自此行為金融學產生。行為金融學理論是對傳統金融^^理論的挑戰,因為行為金融學理論認為投資者是非理性的,他們在投資決策中受到情感、認知、態度等心理因素的影響進而會產生市場效應。投資者情緒(Investor Sentiment)是行為金融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屬于對群體行為的研究范疇,投資者情緒的變化會對投資者的決策產生影響,非理性的情緒變化也會使市場上個體的行為出現偏差。那么在不同的情緒變化中,不同的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解讀能力也會有所偏差,從而影響著投資者的行為和管理者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企業的運營情況如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通過數字化的會計信息向外界傳遞。投資者根據所獲得的會計信息加之A身對信息的解讀、判斷能力,進行投資決策。同時會計信息也可幫助公司的管理者進行信息題選,影響公司的投融資活動,進而影響公司的資源配置,起到會計信息的治理作用。所以,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是市場效率提尚的工具。
........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研究目的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政府、市場監管部門和市場參與者一方面更加注重會計信息質量對投資者的保護作用,另一方面也注意到投資者的非理性特征或有限理性特征對資本市場有效性的影響。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公司管理層會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以及投資者的非理性特征或有限理性特征,迎合投資者情緒對會計信息進行操控,而會計穩健性作為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之一,無疑會受到管理層自利動機的影響。因而,期望通過對2007-2012年我國上市公司A股財務數據的分析,考察和檢驗投資者情緒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從投資者情緒的角度解釋公司會計穩健性原則的產生動因,為遏制管理層迎合投資者情緒操控會計信息的行為、提高財務報告的可靠程度、發揮會計信息的治理作用和保護投資者的作用提供理論依據、數據支持和政策建議。
1.2.2研究意義
本文的理論意義表現為,以委托-代理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和契約理論為指導,將行為金融學與會計學領域的研究內容相結合,將投資者情緒和會計穩健性納入一個研究框架進行研究,分析投資者情緒對會計穩健性的作用途徑,進一步擴充了會計穩健性影響因素范圍,豐富了投資者情緒、會計穩健性的研究文獻。本文的現實意義表現為,有助于遏制管理層利己性的動機,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使上市公司監管部門也可以通過調節和引導投資者情緒,幫助投資者正確理解資本市場和會計信息的披露政策,保證市場運行節奏,為遏制管理層迎合投資者情緒操控會計信息的行為和提高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質量提供經驗證據。
........
2投資者情緒影響會計穩健性的基本理論
2.1投資者情緒的涵義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行為金融學以研究心理學對股票市場異常現象的解說成為經濟學家追捧的研究方向。然而,由于行為金融學自身的局限性,發展至今仍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而對于投資者情緒的定義,不同學者持不同的觀點,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Barberis, Shleifer & Vishny (1998)從認知偏差的角度分析,認為投資者情緒是由于交易者不同的投資信念和價值取向形成的心理結果。以情緒性質為劃分標準,Lemer & Keltner (2000)將情緒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情緒主要指正向情緒,如樂觀的和享樂的情緒;消極情緒通常包括負向的、痛苦的或悲觀的情緒[49]。以具體情緒為標準,Izard (1987)將情緒分為興奮、喜悅、驚駭、悲痛、憎惡、憤怒、羞恥、恐懼和傲慢九大類。基于情緒的性質,Shleifer (2000)認為投資者情緒可以看作是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未來存有系統性偏差的預期[51]。Brown &Cliff (2004)認為投資者情緒代表的是投資者對股票的總體積極或消極的態度。從情緒的產牛.主體看,可以分為個體情緒(individual emotion)和社會情緒(socialmood)。Nofsinger (2005)研究發現,社會情緒往往會引導個體情緒,影響其倍念和決策。從心理學角度,王美今、孫建軍(2004)將投資者情緒定義為在經濟活動中以情感為惡礎的判斷,由于投資者心理狀態和風險認知上的偏差,形成對未來收益和資產分布的具有差別性的看法[41]。饒育蒂等(2005)認為投資者對市場的未來預期會產生系統性偏差,這種帶有系統性偏差的預期就稱為投資者情緒[54]。
.........
2.2會計穩健性的涵義
傳統上,會計穩健性原則(Conservatism)被認為是“確認所有的預期損失而不確認任何預期的收益”(Bliss,1924)。當法律意義的角度認為收益確實存在時,確認收益或預期收益才是被許可的。在1970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認為由于管理者、投資者和會計師對資產和利潤的低估,計量過程中會出現很小的偏誤,這種偏差導致穩健性概念的形成。我國在1992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第一次將謹慎性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之一,財政部2006年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一基本準則》中明確指出,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4]。Felthatn & Owson (1995)認為會計穩健性意味著從企業的長期發展看公司的市場價值會高于其賬面價值。由此可以看出,會計穩健性不僅反應在資產負債表中而且也存在于利潤表中。Basu (1997)從實證分析的角度將穩健性看作是企業在確認“好消息”的時候會比對“壞消息”時需要全面的、更多的可驗證性條件,即會計人員對于損失的確認必須及時全面,而對于收益必須具有充分證據時才能予以確認。從另外一個角度定義,會計穩健性作為一種機制安排限制了會計信息披露的范圍。即當管理層存在披露“好消息”的偏見的時候,將對其進行懲罰(Guay、Verrecchia2006)。根據Basu ( 1997)對會計穩健性的定義,Beaver和Ryan (2000)、Ball和Shivakumar (2005)進一步對其進行研究,認為以會計確認是否和當期消息有關系為標準,會計穩健性可劃分為條件穩健性和無條件穩健性。這樣的區分可以更清楚的認識和理解穩健性的概念-具體內容如表2-1所示。
.........
3投資者情緒對會計穩健性影響的理論分析.......25
3.1投資者情緒對會計穩健性影響的作用機理....... 25
3.2研究假設.......26
3.3本章小結.......27
4研究設計.......28
4.1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28
4.3投資者情緒指數構建.......32
4.3.1投資者情緒指數描述.......32
4.3.2主成分分析結果.......36
4.4模型設計.......38
4.5本章小結.......38
5投資者情緒對會計穩健性影響的實證分析.......39
5.1會計穩健性影響.......39
5.1.1描述性統計分析.......39
5.1.2相關性分析....... 40
5.2回歸分析.......40
5.3本章小結.......42
5投資者情緒對會計穩健性影響的實證分析
5.1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主要變量分年度的描述性統計如表5-1所示,可以看出:(1)會計盈余各年的巾值均小于均值,表示NI是右偏的;(2)股票回報率各年的中值也是小于均值的,表示股票回報率也是右偏;(3)同一年度來看,2007年會計盈余的標準差0.085小于股票回報率的標準差1.22; 2008年會計盈余的標準差0.037小于股票冋報率的標準差0.363;2009年會計盈余的標準差0.090小于股票回報率的標準差0.529; 2010年會計盈余的標準差0.055小于股票回報率的標準差0.518; 2011年會計盈余的標準差0.057小于股票回報率的標準差0.167;只有2012年會計盈余的標準差0.918小于股票回報率的標準差0.282:說明相對丁?會計盈余來說,股票回報率的波動性更大。圖5-1顯示了會計盈余和股票收益率2007-2012年度趨勢圖。圖中顯示,股票收益率有較大波動2007年為最高點為0.637,然后一路下滑,跌至2009年的谷底-0.784后開始回升,但一直處于波動狀態。上市公司會計盈余較為穩定,2007-2011年比較平穩,2012年升至趨勢由2011年的0.026升至2012年的0.328。
......
結論
本文探究會計信息質量中的穩健性原則的影響因素,同時進一步檢驗投資者情緒對穩健性的影響性,對提高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有所貢獻。通過規范分析和實證研究的分析結果,檢驗了投資者情緒對會計穩健性的負相關關系,即投資者情緒高漲會造成投資者對財務報告信息無暇關注或關注較少,管理層也更愿意發布好消息,減少披露壞消息,迎合投資者的樂觀情緒,從而降低了會計穩健性;投資者情緒低落會使得投資者更多的關注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報告內容,管理層采取了較為穩健的會計政策,迎合了投資者的悲觀情緒,使得投資者更加相信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有較高的質量。創新點:將行為金融學理論和會計理論中的,投資者情緒和會計穩健性納入同一個框架進行研究,豐富了投資者情緒和會計穩健性的研究范圍,擴充了對穩健性影響因素的研究范圍。但由于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力的限制,本文研究尚不完善,有待未來進一步的深化研究:
(1)總結國內外文獻,學者對穩健性的度量方法還沒有得出統一的結論。本文釆取了最普遍的Basu模型對穩健性進行度量,但我國資本市場尚不夠完善,仍然存在著市場宏觀因素或政府監管因素對穩健性及投資者情緒的影響,所以以此對我國穩健性進行度量的準確性不高。未來可考慮結合中國制度背景和市場現實情況對研究模型進行改進,探求更加精確的度量方法。
(2)穩健性在短期表現和長期的表現可能會有差異。本文的樣本區間為2007-2012年,時間樣本較短,對于穩健性的長期表現可能存有偏誤。未來研究可以擴大樣本的時間跨度,考慮變量的長期表現及情緒對其的影響。
(3)本文對投資者情緒影響是否作用于非條件的穩健性方面的研究,略顯不足。非條件的穩健性原則是會計政策所規定的計量會計信息的方法,雖然是國家的強制性規定原則,但是有研究表明條件穩健性和非條件穩健性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因此,在后續的研究中可以進一步考慮增加非條件穩健性,在更廣泛的變量范圍上檢驗投資者情緒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
............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