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的相關性分析
時間:2016-05-18 來源:www.xayqsn.com作者:lgg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從安然事件到銀廣夏、紫鑫藥業(yè)等事件,使得人們對于會計信息質(zhì)量和會計行業(yè)誠信度產(chǎn)生了質(zhì)疑。這其中有些可能是虛假的會計信息,然而更大一部分還是公司的管理層在會計準則的范圍內(nèi)使用盈余手段來操縱盈余而造成的。會計造假屬于違反會計準則的問題,這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而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層在會計準繩和公司法許可的范圍內(nèi),以不觸犯法律為底線而進行公司的盈余操縱,或通過對經(jīng)營活動或交易有目的性地進行安排從而實現(xiàn)操縱盈余的目的,進而誤導財務報告使用者依據(jù)財務報告做出正確的決策,最終達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雖然盈余管理是在會計準繩范圍之內(nèi)的一種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行為,但是其實質(zhì)上很顯然是違背了會計的中立性原則,使公司在對外提供財務信息時有選擇的余地,其真實的目的更多的在于部分利益或某些人的私人利益,這種行為顯然侵害了外部投資者的利益。 兩權分離使得公司治理模式走向了現(xiàn)代化?,F(xiàn)代公認的公司財務管理目標是公司價值最大化,也就是股東財富最大化。股東作為公司的所有者,會委托管理人員管理公司。管理者作為股東的代理人,其經(jīng)營公司的目標本應該和股東的目標一致,即股東財富最大化。然而,由于人具有自利性,管理者會為了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損害股東利益的決策,這便產(chǎn)生了代理成本。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股東往往通過對管理層進行報酬激勵。 管理層報酬激勵是為了解決公司的委托代理關系中的利益沖突,使得管理層能夠以和股東一致的公司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管理公司。但是,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尚不成熟,各項制度和監(jiān)管措施還不完善,使得管理層有條件利用盈余管理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從而損害股東的利益。因此,管理層報酬激勵不僅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而且也是導致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
.........
1.2 研究思路與方法
國內(nèi)外關于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相關性的研究成果存在許多,但是從國有與非國有上市公司的角度來進行研究的還比較少,本文擬從國有與非國有上市公司的角度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相關性檢驗、多元回歸分析等方法實證研究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之間的相關性。 首先,本文選取我國滬深兩市 A 股上市公司 2009-2012 年最新數(shù)據(jù),對全樣本的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其次,將全樣本分為國有和非國有上市公司兩個樣本組,分組對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實證分析,以期證實不同產(chǎn)權下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之間關系的差異。再次,本文將在職消費納入到管理層報酬中進行研究。最后,為保證檢驗結果的穩(wěn)健性,本文還將代表貨幣薪酬的衡量指標采用其他指標進行衡量,對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的相關性做了穩(wěn)健性測試,以增強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本文使用規(guī)范與實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給本文在處理、分析和研究文獻時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對于確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和重點奠定了基礎,可以更好地闡述本文的研究成果和未來發(fā)展方向。 第二,實證分析法。實證分析法又包括描述性分析、相關性檢驗和多元回歸分析等具體方法。描述性分析可以清晰地顯示每個指標的基本情況;相關性檢驗能夠測試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對于實證結果做出初步的判斷;多元回隊分析可以更加準確地得出各變量之間存在的關系,以及是否存在嚴重的共線性以及自相關等問題。 第三,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對不同樣本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和分析。本文將全樣本分為國有上市公司和非國有上市公司,通過比較兩個樣本之間的差異,判斷不同產(chǎn)權下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的相關性。
.........
2 文獻綜述
本章旨在探討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二者之間的關系,通過閱讀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并對其進行梳理,旨在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jù)。
2.1 關于盈余管理動機的研究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層在會計準繩和公司法許可的范圍內(nèi),以不觸犯法律為底線,通過對經(jīng)營活動或交易有目的性地進行安排從而實現(xiàn)操縱盈余的目的,進而誤導財務報告使用者依據(jù)財務報告做出正確的決策,最終達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這是盈余管理的最原始的動機。從盈余管理的動機角度來看,國外盈余管理的動機主要表現(xiàn)在于契約安排的動機、政治成本動機以及資本市場動機,而我國主要表現(xiàn)在資本市場動機。Watts、Zimmerman(1986)提出了關于盈余管理動機的三大假設:獎金計劃假設、債務契約假設以及政治成本假設。獎金計劃假設認為,假定其他條件都是相同的,如果公司實施了管理層獎金計劃,那么公司的管理人員更可能將報告盈余由未來期間提前至本期確認,這實際上是一種機會主義行為。債務契約假設認為,債權人往往會通過規(guī)定某些保護性條款,來保障債務人的償債能力。政治成本假設認為,在其他條件不變,如果公司承擔的政治成本越多,管理層越有動機通過選擇有利的會計政策將當期的盈余調(diào)節(jié)到未來。Healy(1985)的分紅計劃假設認為,如果公司采用以會計凈收益為標準確定分紅數(shù)額的話,那么公司的管理層會傾向于選擇應計利潤的方法來提高他們的預期紅利。Holthausen、Larcker、Sloan(1995)將經(jīng)營業(yè)績具有橫向可比性的公司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得出:當公司的獎金標準設置了上限時,公司的管理層更趨向于運用遞延收益的會計處理方法對外披露財務報告。Healy、Krishna(1990),DeAngelo、Skinner(1994)選取了即將執(zhí)行股利限制契約的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即將執(zhí)行股利限制契約的公司很少會選擇盈余管理,其目的是防止股利的下降或者避免付出較高的重組代價。Defond、Jiambalvo(1994)選取了債務違約的公司為研究樣本,考察它們前一年的利潤數(shù)據(jù),結果得出:債務違約公司在違約后會為了避免債務契約而做出增加收益的會計變更。
........
2.2 關于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
兩權分離促進委托代理理論的發(fā)展,股東會委托經(jīng)理人管理公司,管理者本應按照股東利益最大化來經(jīng)營公司,但是由于人具有自利性,管理者會為了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損害股東利益的決策,這便產(chǎn)生了代理成本。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股東往往通過對管理層進行報酬激勵。然而,管理層報酬激勵不僅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而且也是導致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在理論界一直是個熱點話題。Healy(1985)研究表明公司的高級管理者為了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通過可操縱性的會計項目來進行盈余管理以便實現(xiàn)預期收益。后面的學者還對關于股權激勵的盈余管理做了實證研究。Holthausen、Lareke、Sloan(1995)研究發(fā)現(xiàn)管理層報酬中的獎金激勵和股權激勵都會激發(fā)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Bergstresser、Philippon(2006)研究得出,公司的股票和期權激勵是高管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之一,他們?yōu)榱藦墓善眱r格上漲中獲益,往往對會計盈余進行操縱。Harris、Bromiley(2007)研究發(fā)現(xiàn),當公司的經(jīng)營業(yè)績較差、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或者高管受到某種利益的誘惑時,高管會對公司的收益進行盈余管理,以實現(xiàn)自身利益,損害公司和股東的利益。
..........
3 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基礎理論 .......... 12
3.1 相關概念界定 ........... 12
3.1.1 管理層報酬 ........... 12
3.1.2 盈余管理 ....... 13
3.2 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理論基礎 ....... 14
3.2.1 委托代理理論 ....... 14
3.2.2 信息不對稱理論 ........... 15
3.2.3 契約理論 ...... 16
3.3 管理層報酬影響盈余管理的作用機理 .......... 17
3.3.1 貨幣薪酬、公司業(yè)績與盈余管理 ....... 17
3.3.2 股權激勵、公司股價與盈余管理 ....... 17
3.3.3 在職消費、自由現(xiàn)金流與盈余管理 ........... 18
4 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 19
4.1 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理論分析 ....... 19
4.2 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假設 ....... 20
4.2.1 貨幣薪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假設 ....... 20
4.2.2 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假設 ....... 21
4.2.3 在職消費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假設 ....... 22
5 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實證檢驗 .......... 24
5.1 樣本選取 ........... 24
5.2 研究變量與檢驗模型 ....... 24
5.3 實證結果與分析 ....... 27
5 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實證檢驗
為了對研究假設進行驗證,本章將分別闡述樣本選擇過程,研究變量與檢驗模型的選取,以及檢驗結果的分析。
5.1 樣本選取
由于 2006 年開始,新的《證券法》、《公司法》和股權分置改革正式完成和實施,因此本文選取 2009-2012 年滬、深兩市 A 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對于樣本數(shù)據(jù)的處理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篩選:(1)剔除 ST、*ST 公司;(2)剔除金融保險類和房地產(chǎn)類公司;(3)剔除數(shù)據(jù)不全的公司;(4)剔除異常值。由此得出全樣本 1941 個數(shù)據(jù)。同時,為了考察不同產(chǎn)權下管理層報酬對于盈余管理的影響,將全樣本分為國有上市公司和非國有上市公司兩個分樣本,其中國有上市公司有433 個數(shù)據(jù),非國有上市公司有 1508 個數(shù)據(jù)。本文運用 EXCEL 和 SPSS19.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此外,在職消費數(shù)據(jù)源自于巨潮資訊網(wǎng)年度報表“支付的其他與經(jīng)營活動有關的現(xiàn)金”明細賬目中。除此之外,其他數(shù)據(jù)則來源于國泰安 CSMAR數(shù)據(jù)庫。 盈余管理的計量方法有很多,包括應計利潤分離法、特定應計項目法和盈余分布檢測法。其中應計利潤分離法應用最為廣泛。在應計利潤分離法下又衍生出了很多計量模型,包括 Healy 模型、Deangelo 模型、Jones 模型等。在這些常用的應計模型中,修正的 Jones 模型被國內(nèi)學者廣泛運用。比如李維安、王新漢、王威(2004),高大為、魏?。?004),陳信元、夏立軍(2000)等均選擇修正的截面Jones 模型來對盈余管理程度進行計量。他們認為我國的資本市場起步較晚,時間較短,如果使用其他模型的話就會產(chǎn)生較大的誤差,所以修正的截面 Jones 模型比較適用于國內(nèi)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可以更真實地反映盈余管理狀況。
.........
結論
本文選取了 2009-2012 年滬深兩市 A 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在對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理論進行詳細分析后,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相關性檢驗、多元回歸分析等實證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國的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的相關關系。為了比較不同產(chǎn)權下管理層報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差異,本文還將全樣本劃分為國有上市公司與非國有上市公司兩個分樣本進行實證研究。此外,為了詳細探討管理層報酬不同組成部分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本文將管理層報酬進一步分為貨幣薪酬、股權激勵與在職消費。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管理層報酬中的貨幣薪酬能夠觸發(fā)盈余管理,且與國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國有上市公司的貨幣薪酬引發(fā)管理層的盈余管理行為更為顯著。這與大多數(shù)學者得出的結論一致。此外,還可以得出,國有上市公司主要是基于貨幣薪酬的盈余管理行為較多。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我國國有控股公司的薪酬長期以來受到政府管制,甚至在早期,管理層的報酬并不是以公司業(yè)績?yōu)榛A;另一方面,政治晉升對于國有控股公司管理層的激勵作用要顯著強于報酬激勵。
第二,管理層報酬中的股權激勵能夠觸發(fā)盈余管理,且與國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國有上市公司觸發(fā)管理層的盈余管理行為更為顯著。其中,非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正相關性與大多數(shù)學者的結論一致。而國有上市公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的結果與夏紀軍和張晏(2008)的研究結果一致。他們認為,股東對于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股權激勵的激勵效果發(fā)揮作用的途徑并不在于公司業(yè)績,而是在于管理層對于因股票價格的波動所獲得的報酬。此外,公司管理者比較難通過可操縱性應計會計項目來調(diào)整對外報告的數(shù)據(jù),進而影響公司股票價格。而且,管理者在獲得股票期權的初期,會受到一些監(jiān)管條例的約束,他們不會選擇在短期內(nèi)出售股票。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弱退市制度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保殼2015-12-13
-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的識別與治理研究2016-08-05
- 管理層能力、盈余質(zhì)量與資本配置效率研究2017-01-02
- 房地產(chǎn)業(yè)真實與應計盈余管理關系的實證研究2017-03-22
- 獨立董事提名、終極控制權與盈余管理2017-05-23
- 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上市公司盈余質(zhì)量評價研究2017-07-21
- 內(nèi)部控制鑒證業(yè)務類型、產(chǎn)權性質(zhì)與財會盈余管理2017-10-14
- 公允價值計量下保利地產(chǎn)盈余管理問題研究2021-05-06
- 內(nèi)部控制與債權人保護的相關性研究2016-07-11
- 政府補助、非效率投資與公司價值相關性研究2016-09-11